创伤性骨折的生物全息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性骨折的生物全息护理。方法 对45例四肢创伤性骨折病实施生物全息护理,即:全息心理护理;刺激全息穴位进行按摩,如耳穴、第二掌骨侧穴位;注重饮食护理和康复训练等。结果 45例骨折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这种护理方法提高了患者对创伤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生物全息护理 中医 按摩
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全息联系,并把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论述为“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而生物全息律是指生物的任何一个小部分都具有整体一切部分的信息,即每一小部分都具有整体的缩影[1]。骨折发生后,造成机体的完整性的受损,使正常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这种局部的病损对人体机能和脏腑经络就会产生影响,并导致全身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笔者采用生物全息护理方法,对骨折患者进行体、心并行的观察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7岁,均属于四肢的创伤性骨折,上肢骨折19例,下肢骨折26例;砸伤6例,车祸伤9例,摔伤17例,坠落伤13例。
2 方法
2.1 全息心理护理 宇宙是一个全息系统,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精神、心理的变化均受社会全息律的影响[2]。在社会心理对患者影响的调节因素中。最受重视的就是社会支持,而家属正是患者最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3]。家属对骨折的心理反应、认知状况、理解及支持程度都是影响患者康复的原因。因此,我们对家属进行有效的卫生宣教,让家属了解骨折的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配合治疗。本组有6例儿童骨折患者,家属对治疗及功能锻炼给自己的孩子带来的痛苦,从心理上承受不了,我们对家属讲清治疗及功能锻炼与预后的关系,在家属的配合下按要求完成康复训练使患儿骨折愈合良好。1例车祸下肢严重骨折患者,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有治疗费用不到位等问题,心情极度悲观忧愁,不想进食,主管护士帮助患者解决了这些问题,消除了患者的精神压力。本组45例患者都有轻重不同的患肢肿胀和功能障碍,患者情绪常表现的焦躁不安、恼怒、易激惹、好发脾气,我们在理解患者的同时又注意耐心周到地护理患者,搬运患者和进行治疗时非常细心、轻稳,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卧床时间长,其活动受到限制,常表现为忧思、悲恐、担心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受影响;重症骨折患者因患肢可能会残障时,患者易产生多疑、不安,对治疗丧失信心,或悲观、绝望、厌世甚至轻生,护士就针对不同病情的个体因人而异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治病信心,面对伤痛的困境能够忍耐。在对患者心理疏导的同时,并辅以手法按摩患肢和穴位,这样能在融洽的气氛中调摄情志,一方面可以纠正正气不足、肾阳虚损的状态,增强患者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达到“补虚疏郁”的效果;另一方面按摩可作为良好的心理传递,可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授入性。赢得患者的信赖和配合,使服务对象在祥和、随意、舒适的气氛中放松心情,使躯体不适得到缓解。经过心理护理,45例骨折患者焦虑、紧张、恐惧心理有所减轻或消失。
2.2 穴位全息按摩
2.2.1 耳穴按摩 骨折发生后,在耳廓上会出现相应部位的压痛点,在这些敏感点的穴位上按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起到通经活血、消肿止痛,能促进骨骼愈合。耳穴:神门、交感、皮质下、肾、肝、脾和骨折相应的部位。对骨折肿胀疼痛不严重者,嘱患者和家属在耳穴上自行按摩:每天数次。对骨折较严重、肿胀疼痛较剧者,应用耳穴贴压法,取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贴压在以上穴位,双耳交替进行,每2~3天更换一次,7~10天为一疗程,休息2~3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2.2.2 第二掌骨侧按摩 人体是一个泛控系统,向这个系统从较少的方向输入强的信息,可调动整体对这个信息的较强的响应,从而有较好的疗效[4]。方法:取第二掌骨侧[1],从头穴到足穴端,用拇指尖以大小适中相等的压力顺序揉压,找到敏感点(有麻、胀、重、酸、痛感觉),以穴位为圆心作小圆周运动,揉压穴位,每一小圆圈为一下,频率为150下/min,每次3 min,400下左右,按摩次数随患者情况而定,最好是在功能锻炼前按摩,可促进肢体血运、软化组织、松弛肌肉、增进功能锻炼的效果。按压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每次按摩时间不要过长,以防造成皮肤损伤。
2.2.3 患肢推拿 骨折早期,推拿对缓解肿胀疼痛具有一定的作用[5],手法以按揉为主,轻柔沉稳,不能造成骨折移位和局部的再度损伤,也不能加重患者的疼痛,对恢复期肌肉萎缩及关节功能障碍者,推拿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手法以揉、推、按为主,并注意点按伤肢近、远端的穴位,能起到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功能,使经络舒畅、气血流通、有消肿止痛作用。
2.3 饮食护理 伤后初期:患者精神不振、疼痛剧烈或者有感染发热等,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勿过食腥荤油腻及生冷之物,待病情稳定,食欲增加、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后,可给予鸡汤、瘦肉汤等清淡滋补之品。损伤后期多进食滋补肝肾之品,如动物肝肾、嘱多喝骨头汤以强壮筋骨,加速骨折的愈合,还应注意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5]。
2.4 功能锻炼 预防骨折部的肌肉萎缩和强化肌力,防关节僵硬、挛缩,尽早恢复功能活动,促进肌肉生理作用[5],骨折整复后1~2周内活动指趾关节,做腕、踝关节的背伸屈活动,鼓励及早锻炼坐起和做抬臂动作。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伤后或术后的粘连,预防肌力消退和肌萎缩,2周后骨折肿胀疼痛减轻和消退,骨断端初步稳定,可加大活动范围,并延长练习关节活动时间,上肢3~4周可加大活动量,下肢6~8周可下床活动,锻炼要循序渐进,指导要耐心,制定锻炼计划,协助并督导患者完成。
3 讨论
3.1 用精神全气息论来指导心理护理的可行性 生物全息论认为,人的身形与精神是一个整体,人的形与神,二者互相滋生,是互相制约和影响的关系[2],张景岳曰:“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说明了精神与形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与神俱”也说明了形与神二者在疾病康复中的关系。全息论还认为社会环境因素是通过人的感观作用于人的情志而影响人体。躯体的伤残可致精神的伤害,往往比形体的残疾更为严重,情志因素不仅是内伤疾病因素之一,同样会影响骨折的恢复,延误病情。一些专家认为[6]:要想达到理想的医疗质量水平,医护、患者及家属必须是一个合作的团体,共同参与到患者的过程中,护士不能仅满足于执行医嘱,而是积极参与、主动的着手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减轻患者痛苦和促进康复。
3.2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促进骨折愈合重要措施 穴位按摩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1],按压肾、肝、脾等穴能起到滋补、强筋壮体、增强脏腑功能的作用,《灵枢》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路,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指出了耳与全身各部存在着生上的联系,故按压耳穴可达到很好的疗效。而合理的饮食能增强患者机体抗感染能力以及对骨折的创伤修复能力,按照中医“以脏补脏”的食疗原则[7],骨折的因素有肝肾虚损,筋骨为肝肾所主,气血所养[7],食动物肝肾有坚筋骨,补肝养肾之功效。中医学认为使用某些食物为改善骨基质的亲水性,加速软骨损伤的修复过程[4,8],因骨头中含大量的骨胶原蛋白和软骨素。喝骨头汤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防骨质疏松。
3.3 穴位按摩具有很大的实效性和灵活性 骨折发生后,常伴随其他的并发症,如感染发热、失眠、便秘、褥疮等。本组有5例骨折患者,由于失眠、头痛、经按压耳穴的神门、枕、脑点、心穴、第二掌骨侧的头穴、心穴效果良好,使头痛、失眠症状消除。发热时加按肾上腺、耳尖穴有退热止痛的作用,便秘时加直肠下段、便秘点等,有通便疗效。按摩主要是通过神经将需要修复或调节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并经过神经中枢的中介而传到全身,激发出能够修复损伤或调节异常的作用,并通过体液循环而得到修复或调整。故针刺或按摩机体某一穴位可提高体表许多部位的痛阈[1]。
3.4 全息按摩能减少因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 古人“以痛为腧”的原则,在第二掌骨侧穴位上按摩,可治疗人体对应部位或器官的疾病[1]。临床上因解热镇痛药的应用可引起患者大量出汗,使血容量下降,而老年患者大量出汗又易发生脱水的危险;血液相对浓缩,血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9];大量出汗时又可致患肢固定的敷料等潮湿造成患肢皮肤不舒适;频繁更换衣被又增加患者疼痛。本组45例没有应用解热镇痛药物,免除了用药的不良反应。
4 小结
生物全息护理用于骨科,可减轻患者患肢肿胀和疼痛。原来约需3~5天才能使肿胀消退疼痛减轻,而穴位治疗后,可缩短至2~3天,防治了骨科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45例没发生骨延迟愈合现象。使用生物心理疗法针对病因以除其情怀,用全穴息位按摩以疏通郁滞,以除其所苦(症状),用食疗以补其所虚,再加以康复训练以壮其体而益其志,全方位促进患者的康复。在、社区、家庭保健中,也有其独特的意义。按摩方法简便易学,教会患者后,能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目前护理学科的以呈现出泛化与交叉的态势。临床护理思维也必须向多向思维转化,护理学科必须引入边缘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嫁接[10]和创新,要做好全息护理,需要我们具有生物全息理论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知识,培养护士的全息护理思维方式,使我们的护理水平不断提高。
【】
1 张颖清.生物全息诊疗法.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8.
2 叶永在.全息生物学原理与应用.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0-40.
3 李立红.急诊脑血管意外患者家属焦虑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71-74.
4 张露凡.中医骨科护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1-25.
5 郭子光,张子游.中国康复学.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86,45-56.
6 孙琳.心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9-11.
7 韩其帮,陈烯华.健康长寿要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646.
8 王旭东.中医养生康复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99-403.
9 王惠冰.应用循证护理解决骨科住院病人常见问题的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74-175.
10 沈雅芬.临床护理思维方式的理性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