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中老年群众脑梗死一级预防模式探讨
摘要:为了探讨城镇社区中预防中老年群众脑梗死发生的有效模式,在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期间对社区体检中发现的脑梗死高危人群进行建档,观察分析至2007年12月接受组与未接受治疗组的人群特点,并对接受组中使用药物的依从性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接受治疗组人群中社保比例明显高于未接受治疗组人群,老年患者更易接受治疗;接受治疗组中服务依从性与社会医疗制度,患者本身及医务人员密切相关。由此可见,社会支持系统——医务人员——目标人群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有利于脑梗死一级预防的。
关键词:社区脑梗死、一级预防、模式
随着老年化社会的来临,脑梗死发病率是逐年增加,其高残废率、死亡率及复发率、高医疗支出的特点已成为困扰社会及家庭的沉重问题。因此,有效地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及意义。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脑梗死一级预防的有效模式。
1 观察对象及处理方法
1)对象与方法。在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我院对社区中老年群众(男性45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进行免费体检,对脑梗死高危因素,即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高脂血症,肥胖及吸烟、酗酒者存在的群众进行建档入库,通过复诊登记、电话调查的方式跟踪分析到2007年12月期间接受与不接受治疗组中的人群特点,包括性别,年龄,水平,经济状况,报销方式,不良习惯,并对接受治疗组服药的依从性作相关分析与。
2)统计学处理。运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分析
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建档入库人群共1325例,部分因电话未能随访的剔除为63例,进入研究分析样本1262例,年龄±64岁,其中男性743例,女性519例,具体人群特点分析见表1,共有704例接受治疗,能坚持用药者426例,不能坚持用药者262例,具体服药的种类及相关依从性分析见表2。
表1 脑梗死高铖人群接受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般情况 | 治疗组704例 | 未治疗组558例 | 合计 | P值 |
性别男女 | 412292 | 331227 | 743519 | >0.05 |
年龄>60<60 | 63569 | 184374 | 819443 | <0.05 |
大约月收入>1000<1000 | 480224 | 102456 | 582680 | <0.05 |
报销方式自费医保 | 183621 | 407151 | 490772 | <0.01 |
学历<5年>5年 | 310394 | 325233 | 635627 | <0.01 |
现在吸烟是否 | 302402 | 269289 | 571691 | >0.05 |
现在饮酒是否 | 347357 | 298260 | 615617 | >0.05 |
由上表可见,年龄大于60岁,月收入>1000元及医保患者,更易接受治疗,高教育程度也可促进患者接受治疗。
表2 接受组使用药物依从性分析服用药物种类 | 入组时例数 | 停药例数 | 比例(%) | 停药原因 | |||||
不愿服药 | 副作用 | 价格高 | 疗效不好 | 指标正常 | 医生缺乏指导 | ||||
抗血小板药 | 614 | 194 | 31.59 | 44 | 69 | 0 | 6 | 0 | 75 |
降压药 | 436 | 87 | 19.95 | 3 | 12 | 43 | 6 | 14 | 9 |
降糖药 | 208 | 36 | 17.3 | 0 | 6 | 12 | 3 | 10 | 5 |
降脂药 | 247 | 96 | 38.8 | 4 | 10 | 39 | 0 | 12 | 31 |
从表2显示:影响药物依从性的因素较多,停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原因多为副作用不能接受或医生欠缺指导,降压药物、降糖药物的使用依从性较高,药物价格高及曾经指标正常为主要停药原因,降脂药物的依从性最低,主要与药物价格高及医生缺乏指导相关。
3 讨论
目前我国针对脑梗死高危因素的研究较多,比较有价值的是MONICA方案[1],这个方案表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但如何对高危人群实行筛查、建档、干预从而降低脑梗死发生率的有效模式的研究不多,有学者认为重在预防模式的创新[2]。由于我国卫生现状中主要医疗资料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大中,预防保健的重任而然落在社区基层医院。从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要更好地开展脑梗死的一级预防工作,主要应处理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地方政府作为卫生的主管部门,首先应变改变“重医疗,轻预防”的方针,加大对预防保健工作的财政投入,支持医院开展社区适龄人群免费体检等工作,这项工作是筛查脑梗死高危人群的基础;另外,地方政府要努力改善脑梗死高危人群的特定门诊审批制度并提高报销比例,促进高危人群接受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国内早有学者提出政府在卫生政策的导向是影响预防保健工作成败的主要关键因素[3],故地方政府在该项工作中应起主导作用。
2)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务人员作为具体预防工作的实施者,其工作成效事关全局,应从思想上给予重视,上给予保证,稳定预防保健队伍。从高危人群服药依从性分析可见,部分停药原因与患者认识不足,医生与患者之间欠沟通及医生缺乏指导有关,因此,医生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与配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防治知识,从而提高对脑梗死高危因素的知晓率,了解有关药物知识,提高服药的自觉性及高危因素治疗率,另外,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包括相关预防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以转变医学模式及适应新观念,还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为群众健康服务的热情与本领,以经济、高效、低毒及循证医学的原则开展工作。
3)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理。政府应联合医院通过各种形成加强对高危人群健康宣传教育,如通过区内有线电视播放录像,直接派专员下街道、村居进行健康专题讲座,派发宣传材料等提高社区群众的健康意识,促使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如低盐及低脂肪摄入、减肥、限酒等。促进体检及患者随访工作的积极响应及后续的全程治疗。并通过医务人员对高危人群实施全程指导,尽可能以个体化方案开展预防工作,通过网络化管理,努力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及高危因素控制达标率。国内有部分对慢性病治疗的研究也提示通过院内并延伸至院外的全过程督导可改善治疗的依从性[4]。
综上所述,只有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医务人员——目标人群三位一体的密切合作的模式,才能更好地开展脑梗死一级预防工作。
[]
[1] 吴兆苏,崇华,赵冬,等. 中国各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中国MONICA方案)—1.发病率和死亡率监测结果[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6.
[2] 项专敏. 逆转心脑血管疾病上升趋势重在预防的模式创新[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3):77-78.
[3] 王瑛. 浅谈城市一级预防保健工作的模式[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7,5(4):181-182.
[4] 沈爱宗,陈飞虎,陈礼明. 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 医药导报, 2005,24(8):71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