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及防护
【摘要】目的:调查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程度,探讨有效防护措施。方法:对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基本情况(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科室) 、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途径、不同科室暴露的构成情况以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等。结果:护士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途径以针刺伤最多见,不同科室暴露的构成比以急诊室最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较为淡薄。结论:在获得重视的前提下,通过行政干预加强职业防护,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关键词]: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在医学领域里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多由于医护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感染了某种可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20 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就开始了“关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的相关研究,Mishal等[1]采用前瞻性研究,探讨医务人员暴露于患者血液和体液的概率和分布情况,并定义医务人员为高危人群,其中护士是最危险的人群。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4-2008年5月在本院从事临床工作的护士200名。文化程度:本科35名,专科70名,中专95名;工作年限:3年以内62名,5年以内82名,5年以上56名。
1.2研究方法
根据调查目的,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职业暴露调查问卷,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护士的基本情况(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科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途径、不同科室暴露的构成情况以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等。问卷编好后在胸外科进行预调查,Cronbach系数为0.89;并请7位护理专家对问卷的内容、结构等进行审核和评价,效度良好。要求护士当场填写并收回调查表,回收率100%。
1.3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 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暴露途径 对调查中记录的护士346 次锐器伤分析表明,以针刺、玻璃划伤、手术刀片划伤为主。
2.2环境因素 不同科室因工作紧张度和劳动程度不同,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比例明显不同。其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是肿瘤科、心血管科、妇产科、手术室、普通外科、急诊室见表1。
表1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与护士工作科室的关系
工作科室 | 职业暴露次数 | 操作次数 | 构成比 |
肿瘤科 | 7 | 70 | 10.00 |
心血管科 | 12 | 103 | 11.65 |
妇产科 | 34 | 165 | 20.61 |
手术室 | 48 | 231 | 20.87 |
普通外科 | 61 | 149 | 40.93 |
急症科 | 44 | 70 | 62.86 |
2.3防护意识 在临床护理中护士的防护意识存在差异。本次主要调查潜在血液接触操作中护士戴手套情况,表明每次都戴手套的所占比例较小。见表2。
表2 护士潜在血液接触操作中戴手套情况
戴手套情况 | 人数 | 构成比(%) |
每次都戴 | 70 | 35.0 |
经常戴 | 45 | 22.5 |
偶尔戴 | 71 | 35.5 |
觉得影响操作而不戴 | 14 | 7.0 |
3讨论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是护士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暴露风险,导致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险程度又与暴露途径、工作科室以及防护意识有关[2]。其中,急诊室发生职业暴露的构成比最高,其原因与急诊室工作性质、人员编制较少有关。
3.1护士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影响因素
3.1.1医院管理层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医院感染控制与研究比较关注血源性疾病在患者中的传播,对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状况关注甚少,医院管理层对此没有引起高度地重视[3],从而造成防护经费和设施缺乏,制约着护士职业防护宣教的开展和措施的实施。“非典”的教训以及各地职业暴露的事实告诉我们,现在内地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还有很多没有做到位,那种盲目乐观和侥幸心理是很危险的。
3.1.2护理工作固有的职业特点 护士的工作责任重、精神压力大,节奏快、生活缺乏,容易罹患身心疾病如胃病、高血压等。另外,我国护士社会地位偏低、收入不高,全国各级综合护理人力均明显不足,2003 年我国大陆医护比例为1∶0.68,护士床位比为0.4:1[4]。临床护士常年在人员编制不足、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工作,加重了她们的身心压力,在疲劳的状态下更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3.2如何加强血源性感染的防护
规范化的安全操作规程:(1)操作时用物分类放置有序,忙而不乱,操作后立即处理残局,尽快将用过的针头和锐器丢弃于专用容器内。(2)熟练使用各种锐器,防止针刺伤及各种锐器损伤。(3)禁止双手将针帽套被污染的针头。(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5)使用安全性能良好的护理器材,如无针密闭输液系统,可回缩针头的注射器等。(6)护士在发生针头刺伤后,应不断经验,做好交流,避免其他人再次受到锐器刺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