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学习病理学理论课兴趣的探讨
【摘要】 病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教材的选择上应该适合学生的专业层次,图文并茂;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中注重语言的性,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多种教学道具的使用;课后注重学生的反馈,多种方式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课学习兴趣。
【关键词】 病理学理论课;教材;教师;学生的反馈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是阐明疾病发生的学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为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后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病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有人称病理学为“医学之本”,可见它在医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我校各专业各层次都开设了病理学这门课程,其教学活动主要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实验课主要以观察和动手为主,相对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而理论课由于其涉及的知识点多,前后连贯性强,内容覆盖面广,常常有学生反映掌握比较困难,逐渐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呢,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病理学教学工作,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1 选择适合学生的一本好教材
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有教材,教材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蓝本。现在各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学书有很多版本,虽说“万变不离其宗”,但各版本适合的专业层次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所教授学生的专业、层次、基础等各方面考虑来选择教材。比如:我校选用的高专药剂和检验专业的病理学教材就适合这两个专业。教材在每章的开头提出了本章节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本章节的学习前,就知晓本章节应该掌握、理解、了解的内容,有利于目标式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在知识内容方面全面,精简,通俗易懂,概念准确,难易适中;在其叙述过程中,针对一些知识点采用链接的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或者把相关的基础知识予以回忆;病理学的重点就是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而病理变化主要有肉眼观和镜下观,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文字叙述中穿插了大量的彩色图片,更形象,更直观;病理学的教学是为临床服务的,在讲授完一个知识点之后,采用一个病案讨论的形式来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予以反馈;每个章节结束后以小结的形式对该章的内容有个树干似的轮廓;最后教材用目标检测中的大量作业题来对整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检测。这样的一本教材,色彩鲜艳,图文并茂,链接有趣,病例生动,小结精练,作业反馈,学生普遍反映既易学又好懂,还留给他们一定的空间思考,应该是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兴趣的。
2 教师自身的把握
2.1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面对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素质、思维等比起以往教授的中专生都有很大程度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从自身的各方面加以提高。教师应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最重要的是具备较高的综合业务水平。病理学的学习要以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储备。在医学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对病理学专业的信息应该更为密切关注,不断接受新事物来更新、充实、扩大自己的病理知识,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这些新东西主要来自临床病理,教师要尽可能到教学实习参加病理学的外检,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读片水平。病理学的教学是连接临床学习的桥梁,这就要求病理学教师具备较为丰富的临床知识,尽可能到医院参加教学见习工作和临床实践,虚心学习,要将不断充实,提高临床知识作为自觉行动,始终如一地去努力。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医学理论和专业实验技能,同时要有人文社会科学、心理学、学、管理学、、、艺术、法学等知识,了解国内外当前与文化、、社会有关的情况和背景,在当今知识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还应学习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等,使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提高一个新档次,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完整性。当一位病理学教师有了牢固的基础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的临床知识,多彩的社会知识,在授课中会胸有成竹,应用自如,信手拈来,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神圣的崇拜之情,也是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的。
2.2 教学中注重语言的艺术性 对于病理学这门涉及相关知识较广的学科来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自身内在素质的培养,不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精炼性及艺术性,而机械地将书面上的语言搬到课堂上,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既枯燥又难以理解,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会心生厌烦,势必给教师的教学增加难度。病理教学中,若能根据学生的素质层次,结合其年龄特点,且遵循教育教学原则,赋予病理课教学以形象生动、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富有哲理的特点,将病理学中一些枯燥无味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变化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准确的描述,严密的逻辑推理,巧妙、灵活、形象的表现出来,使课堂生动活泼,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在讲血栓形成的原因时,可以把血流速度的缓慢比作一列前行的队伍,行走速度的变化容易导致队列的变乱。在讲炎症时,可以把炎细胞的渗出过程比作坐在教室里的学生走出教室的过程。在讲肾盂肾炎的易感因素时,可把最常见的尿路梗阻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形容。用“舔过关节,咬住心脏”来形象地说明“风湿病”对“心脏”及关节损伤的情况等[2]。
2.3 教学中注重多种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 如果课堂上千篇一律的由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以填鸭式的接受为主,过不了多久,学生会感觉乏味,渐渐丧失学习兴趣。传统课程模式中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新课程要求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限于传授知识,而要通过师生互动,教师个人的知识被激活,并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产生新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向学生平等参与的研究,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需要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当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起示范和指导作用,由“播音员”变成“导演”,让学生由“听众”变为“演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到栓子的运行途径时,可以首先复习全身的血流运行及血管的分支走形,然后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来分析讲解。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讲解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对自己家里和周围邻居一些患有高血压的人群进行走访调查,归纳出其病的特点,把自己的疑问带到课堂上一起解决。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比较复杂,学生记忆困难,在归纳总结时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用绘制一个病人的形式,在其身上加以标示,更形象直观。多种教学方式避免单一,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道具 传统的教学道具就是一支白粉笔所书写的板书,相对比较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病教师应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尽量采用多种道具:彩色粉笔的板书、挂图、大体标本等。在机迅猛的今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也很重要。多媒体课件在制作中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应用于课件制作,制作成动画,学生可以直观观看屏幕,配以文字和解说,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争取一堂课中应用多种教学道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3 注意学生的反馈
病理学理论课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需要学生记忆掌握的内容多,所以教师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在课后积极主动的与学生交流沟通,进行课后答疑、解惑和辅导,从学生中获得反馈信息,耐心听取学生对讲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讲课方法,补充相关知识,使讲课更有针对性,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在学生的立场上,换个角度思考,换个角色感受,从自身和学生两方面找原因,从多方面、多渠道加以改进,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五彩斑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相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基础更扎实,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
1 任玉波.病理学,第2版.北京:出版社, 2008,2.
2 陈金华.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探索.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版),2007,9(6):636-638.
3 王晓杨.病理学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研究.医学教育技术,2003,17(4):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