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激励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钱毅,鲁鸿,胡桂周 时间:2010-07-12

【摘要】  激励制度作为科研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不仅已被科研单位广泛采用,而且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各个科研单位都制定了自身的激励制度,激励措施作为科研管理的手段,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激励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本文就激励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各科研单位有所帮助。

【关键词】  科研;激励


    激励制度作为科研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不仅已被科研单位广泛采用,而且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运用激励手段加强高校的科研管理,是提高高校科研管理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不断完善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则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管理人员应思考的重要课题。

    激励就是通过创设一定条件,采取一定措施,激发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激励机制是贯穿科研管理活动始终并从整体上发挥作用的一种机制。目前,各个科研单位都制定了自身的激励制度,激励措施作为科研管理的手段,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激励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笔者认为在制定与落实激励政策时应注意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

    1  营造一种科研管理的激励气氛

    将激励因素贯穿于科研管理的政策和制度之中是非常重要的,但要充分发挥其在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发挥人的内在潜力方面的作用,尚需在此基础上营造一种激励的气氛,创造一种激励的环境。一是要大力宣传科研激励政策及其科研对的意义,激发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主人翁责任感,使他们视科研发展目标为自身的发展需要,从而自觉自愿地、主动积极地从事科研工作;二是要注意创造、民主的学术环境,使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是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它是科研工作者产生新的思想感情成果的基础,它被人们视为科研的灵魂。由于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探索过程,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决不能简单地用行政手段去解决那些学术问题,以免造成失误,阻碍科技事业的发展;三是要协助科研工作者建立良好的科研团队。科研工作需要多学科、多层次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多学科、多层次科研人员有机组合在一起,互相促进,形成团队,可以有更大的竞争力;四是要帮助科研工作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激发其科研积极性。如在纵向的人际关系中,帮助他们协调好与上级之间的关系,以形成领导理解、尊重、支持科研人员及科研工作的局面;在横向的人际关系中,则帮助他们处理好平行人的人际关系,以形成同事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切磋的良好工作环境,使他们的科研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  把握好激励中的“量”与“度”

    激励机制中的“量”是指激励的范围、领域或内容,激励机制中的“度”是指激励的尺度、强度或标准。需要指明的是,激励机制中的“量”与“度”不是固定不变的,相反,每个科研单位应根据条件和时间等因素的变化适时地予以调整,否则会适得其反。不同的科研单位在制定激励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即应根据自身的科研实力、科研水平、科研任务与目标等确定激励的“量”与“度”。一般来说,科研管理的激励范围大致包括科研项目(含申报、立项等)、科研成果(含获奖成果、获准专利、著作等)、成果推广等。激励的强度更须因单位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整体科研实力较弱的单位,一般应在相应领域的较低层次上给予较大强度的激励,而对于整体科研实力较强的单位,则应在相应领域的较高层次上给予较大强度的激励。激励的强度一般都不宜过低,否则难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给予较大强度的激励。另外,在一定的情况下,激励的强度往往与科研实力呈负相关。因为科研实力较弱的单位只有采取较大强度的激励,才能更大地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  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物质奖励是最基本的奖励,也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在强调物质奖励重要的同时,不能忽视精神奖励。因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时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作用更大、更稳定、更持久。实践中,对科研人员的奖励,除颁发证书、奖状外,不但要在校内通过广播、报刊、会议和版面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而且要争取在规格更高的传播媒介、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加以宣传,激励他们的荣誉感,使大家了解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进一步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4  奖励个人与奖励集体相结合

    对于个人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应根据其质量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是多人合作的成果,除了对主要完成者予以奖励外,对全体课题组成员也应给予适当奖励,因为这是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给予集体奖励有利于促进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一项对社会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成果的取得,越来越需要不同学科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因此,必须要注意把个人奖励与集体奖励结合起来。另外,对于那些科研成果数量多、质量高的单位,也应予以奖励。这种集体的奖励,有利于促进凝聚力的形成,同时对别的单位也是一种鞭策。

    5  分层次奖励与分等级奖励相结合

    除政府奖励和社会奖励之外,各高校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奖励制度。若要使奖励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就要兼顾不同的层面,既要有高层次的奖励,也要有低层次的奖励。如果只有高层次奖励,就会使多数人产生高不可攀的感觉,进而对前途失去信心,放弃对目标的追求;如只有低层次的奖励,则不利于鼓励人才脱颖而出。另外,高、低层次奖励要适度,切忌过高或过低。奖励层次过高或过低会使人认为难以达到或很容易达到,这样也起不到激励作用。此外,不同层次的奖励要根据评奖具体情况确定奖励等级,这既是对不同质量成果给予正确评价的客观要求,也是扩大受奖面,使更多的人受到鼓舞的需要。

    6  其他一些注意问题

    各科研单位在不断完善激励政策的过程中,除应着重考虑上述问题之外,还要注意不能忽视其他一些问题。例如奖励制度中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奖励中的客观性与公正性、适时奖励与适应惩罚、奖励的内容与形式、财力物力的保障、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激励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套、执行政策中的技能、激励对象的共性与个性之区别对待等问题。这些问题均需要在管理工作中认真思考和解决。

    科研能否实现创新,科研工作能否不断上水平、上档次,很大程度取决于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是否有效地建立起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否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机制牵涉方方面面,诸如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等因素。就我们的经验和体会,只有重视发挥科研管理中的激励作用,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才能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单位的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