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肾小球肾炎的认识和治疗概况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谭洪华 李霞 马淑兰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临床将肾小球肾炎


    临床将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GN),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和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两大类型。AGN如不及时易转为CGN,而CGN是导致肾功能衰竭最重要的原因。目前对肾炎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对急性肾小球肾炎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皆有较好的疗效[1]。本文就近年来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况予以概述。

    1  中医对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中医没有“肾小球肾炎”这一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理化检查特点及本病的,可归属于中医的“水肿”、“尿血”、“关格”、“虚劳”等范畴。

    历代医家关于该病的论述颇多,如《素问·评热病论》:“有病肾风者,面月付庞然壅。”;《伤寒论·平脉法》:“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金匮要略》:“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月付肿,按之没指……”。

    对于GN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是由多种原因所致,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肺、脾、肾、三焦等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张琪[2]则认为病机虽有肺、脾、肾、三焦之不同,但脾肾虚弱是其病机关键。诚如《景岳全书·肿胀》指出:“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2  中医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认识和治疗措施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为尿短赤(少尿、血尿)、蛋白尿、水肿等。中医过去认为其病机为“风水”。《素问·水热穴论》:“勇而劳甚则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藏府,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月付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风水的发生为劳倦伤肾,肾气亏虚,则腠理不固,易受风邪,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使腠理闭塞,水道不通,风遏水阻,风水相搏,外不得宣发于肌肤,内不能环流于脏腑,水湿停留成肿。根据大量临床观察,一般认为该病是由湿热壅盛所致;伴有高血压患者,一般认为系湿阻气机,气滞血瘀所致。对该病的治法主要是宣肺散风,利水消肿,清热解毒兼以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急性肾炎的恢复期主要是湿热未尽,部分病人在湿热消退过程中逐渐出现肾阴虚,伴湿热留恋。有的病人在浮肿消退之后,常有自感身热、多汗、多尿甚或夜尿,此属湿热自退的表现,并非表虚、气虚或肾虚,不可以补,宜芳香清利,促其自退。部分病人湿热留恋不退,又有正气不足,虚实错杂,宜用和法,以祛邪为主,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碍邪。

    李云萍[3,4]研究认为急性肾炎属祖国医学的“水肿”、“血证”范畴。急性期以浮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为特征。清热解毒法是治疗急性肾炎的大法,因为急性肾炎病因是由肺胃热盛,外感风热湿毒引起,如咽炎、扁桃腺炎、脓疮、下肢化脓性感染等,循经入肾而发病。过去治疗肾炎多单从“水肿”角度考虑。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识到热毒为主要致病原因。湿浊、瘀血潴留体内则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湿与瘀又是病理产物,故在清热解毒的基础上,辅以利湿消肿、活血化瘀、凉血止血。取银花、连翘、公英、半边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为主药;车前子、茯苓利湿消肿以健脾;丹参、赤芍活血化瘀;白茅根凉血止血;蝉衣消除尿蛋白,甘草调和诸药。从而使肾功能恢复正常达到治愈目的。

    王凤琴[5]认为,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水肿”中“风水”、“阳水”范畴。初期最明显的症状是水肿,为风邪侵袭肺卫、肺气壅塞、不得通降,致使水道通调不利,水湿泛溢肌肤而为水肿,故障其治疗,重在于疏风宣肺,辅以淡渗利水,此即《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平治于权衡,……开鬼门,洁净府。”之论;《金匮要略》进一步指出:“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的原则,具体拟方“风水……越婢汤主之”“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此方适于成人水肿;小儿水肿,热症居多,治以银翘四苓散化裁为上。中期,水肿消退,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沉数等,此因湿热蕴久化热或邪热内侵与湿相并,湿热内蕴,三焦气化失职,气机升降不利所致。治以清热利湿,成人多用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方;小儿当以小蓟饮子去当归、蒲黄,加白茅根、牡丹皮、赤芍、瞿麦以清热通淋,加知母、黄柏滋阴通关,以清命门相火,在一派清热利湿群药中,切勿忘记疏解少阳之枢,故需配伍柴胡、半夏二药。后期,常有肾阴不足与脾气不足之象,应以六味地黄丸化裁,后者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恢复期,尿中红细胞残留,缠绵不愈,除个别属脾失统摄或中气不足之变外,大部分为湿热下注,瘀血内阻所致。此正合《金匮要略》所记:“热在下焦者则尿血”湿热或毒热蕴结下焦,扰乱血分或灼伤肾及膀胱血络,迫血外溢则出现血尿。血得热煎熬可成瘀血,瘀血伤络可加重血尿。治以清热利湿、凉血化瘀,忌投收敛止血药,以防瘀血内阻伤其阴络。

    3  中医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认识和治疗措施

    2008年2月谭洪华等:中医对肾小球肾炎的认识和治疗概况第1期2008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第1期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为尿清长、夜尿、水肿、高血压等。中医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病机主要是正虚与邪实两个方面,正虚以脾肾为主,尤以肾虚更为突出。内在因素是肾元亏虚。肾元亏虚则不能主宰水液代谢的正常进行,同时引发卫气亏虚,形成表卫不固而表现出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易感冒。由于肾主水的功能不足,易引发水液代谢迟缓,导致湿浊停滞,湿阻气机,气郁化热,形成湿热内结或气郁血滞,成为血瘀。湿、瘀阻滞,又加重对肾气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漫性肾炎后期,发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期,其病机特点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正虚是以脾肾阳虚,特别是以肾阳虚为主。肾虚阳衰,气化失司。邪实则主要是水湿停聚、脉络瘀阻。因此,阳虚、湿浊、瘀血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构成慢性肾衰的三个基本环节。可见,风邪、水湿、湿热和瘀血在肾炎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中医对慢性肾炎及慢性肾衰的治则为温补脾肾、活血化瘀及利湿泄浊。

    此外,赵绍琴[6]依据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肾病并非均为肾虚论,且风热邪深入营血,络脉瘀阻,其属实,况多热、多瘀亦为其病机特征。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西医目前对该病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而中医治疗慢性肾炎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则显示了很多的优势。

    3.1  分型论治  耿丽芬等[7]认为慢性肾炎可分为本证和标证,故将慢性肾炎分为本证4型:肺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标证5型:外感、湿热、水湿、血瘀、湿浊。肖敬辉[8],采用上述标准辨证分型,分别治以益气固表,补肾壮腰,方用补肺汤合七味都气丸加减;温肾健脾,因摄止遗,方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滋养肝肾,清解虚热,方用杞菊地黄丸合清骨散加减;益气固摄,滋阴凉血,方用保真汤合小蓟饮子加减,总有效率90%。韩履祺等[9]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对外感风邪、表里同病用升降散加味;少阳枢机不利用温胆汤加味;肝郁日久,阴虚火旺用滋水清肝饮加减,总有效率88.6%。邓祥雄等[10]把本病分为4期,初期用麻黄、白术、茯苓皮、陈皮、生姜皮、大腹皮、白茅根、公英、石膏、甘草。中期用薏苡仁、党参、黄芪、淮山药、白术、白芍、茯苓皮、大腹皮、制半夏、陈皮、砂仁、甘草。中后期用熟附子、白术、白芍、茯苓皮、大腹皮、山萸肉、巴戟、杜仲、菟丝子、生姜皮、肉桂。晚初期用黄芪、竹茹、益母草、肉苁蓉、石韦、制附子、川椒、茯苓皮、大腹皮、大黄、肉桂。随症加减,取得了满意效果。杨爱国[11]等对87例单纯血尿性IgA肾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根据慢性肾炎相应证型诊断标准分为湿热证(34例)、气阴两虚证(26例)、瘀血证(18例)3种证型。另外9例无证可辨的单纯血尿性病人,根据中医“离经之血,与好血不相合,是谓瘀血”的理论,把这9例也归为瘀血证。湿热证以清利湿热为主,方用苍术、黄柏、小蓟、滑石、通草、生地、藕节、淡竹叶、栀子、蒲黄、当归、甘草;气阴两虚证以滋阴凉血益气为主,方用知母、黄柏、山萸肉、淮山药、生地、泽泻、茯苓、丹皮、太子参、大小蓟、茜草、仙鹤草、甘草;瘀血证以活血祛瘀为主,方用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茜草、甘草。以上均2个月为一疗程。结果各型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96.15%、66.67%,瘀血证疗效较差。

    3.2  主方化裁  根据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机特点,一些学者确定一个基本方突出治疗特点,然后随证加减化裁。刘渡舟[12]用加味猪苓汤治疗慢性肾炎56例:猪苓、茯苓、白茅根、半枝莲、泽泻、滑石、白芍、女贞子、旱莲草、生地榆、阿胶、茜草、泽兰。阴虚者甚加熟地、枸杞子,气分热加石膏、黄柏,血分热加丹皮、水牛角,血尿加小蓟、益母草、侧柏叶,湿热毒盛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茵陈。总有效率94.6%。王泽山[13]用芪术红花汤治疗本病130例,方用黄芪、益母草、白术、红花、赤芍、杜仲、枸杞子、甘草、防己、茯苓、丹参。气虚其者加党参,脾虚其者加山药、薏苡仁;湿热加白花蛇舌草,水肿甚加泽泻、猪苓;肾阳虚加附子。总有效率95.4%。程晓霞等[14]用黄芪金樱子饮:黄芪、金樱子、首乌等制成口服液,每次25mL,2次/d。并设对照组。结果总有效率87%,对照组有效率63%。王刚[15]等,将73例符合中医风邪证辨证分型标准的慢性肾炎病人,治以祛风益肾,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防风己、怀牛膝、生地、川芎、赤芍、黄芪、蝉衣、地龙、全蝎、青风藤、僵蚕。对于尿蛋白大于2.5g/24h者,加用雷公藤多甙片2片,3次/d,或火把花根片4片,3次/d。结果总有效率为90.41%。这一满意治疗效果,提示我们[16]今后对肾炎临床治疗研究中,除了以虚、湿、瘀为重点,尚应注意风邪的病理因素,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3.3  另外,还有一些医家采用对症治疗[17],中成药治疗[18],单方验方[19]及其他疗法[20]来治疗慢性肾炎。

    4  展望

    目前,对GN的确切病因病机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量肾活检和实验性GN研究表明,GN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肾脏炎症性疾病,涉及到自由基、血液流变学、细胞因子等多方面因素,病理类型复杂。在上,西医主要采用激素冲击疗法,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医药治疗则显示了很多优势,中医在“本虚标实”的辨证思路下,采用健脾益气、滋补脾肾、补肾壮阳、利水渗湿、清热解毒、宣肺利水、活血化瘀、通利三焦、疏肝解郁等多种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药理实验证明多种中药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调节作用,在中医辨证的前题下,选用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中药为主,组成能对GN不同证型的病机进行相应调节的组方,具有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优势,对GN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1 魏民.中医药对实验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的研究与展望[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3):2?7

2 孙元莹,张玉梅,姜德友.张琪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J].四川中医,2006,24(2):1

3 李云萍.清热解毒法治疗急性肾炎65例[J].天津中医,2000,17(1):50

4 黄国荣,陈汉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体会[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8):632

5 王凤琴.小儿急性肾炎的辨证治疗[J].河南中医,2003,23(3):23?24

6 赵绍琴.慢性肾病新论[J].中医,1992,(6):39

7 耿丽芬,陈志强,杨洪涛,等.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53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4,26(1):22?23

8 肖敬辉.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12)

9 韩履祺,王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从肝论治[J].浙江中医杂志,2000,35(2):75

10邓祥雄,黄俊山.慢性肾炎辨治体会[J].福建中医,1997,28(2):32?33

11杨爱国,安晓英,阮诗玮.辨证治疗单纯血尿性IgA肾病87例[J].江苏中医药,2003,24(5):24?25

12刘渡舟,陈明.加味猪苓汤治疗慢性肾炎56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1999,12(3):9?10

13王泽山.芪术红花汤治疗慢性肾炎13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20(10):208?220

14程晓霞,徐琳,王永钧.黄芪金樱子饮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气阴两虚证6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8,5(6):384?385

15王刚,曾安平,周恩超.从风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73例临床分析[J].江苏中医药,2003,24(5):12?14

16曾安平,孙伟,王刚.中西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现状与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6):50

17韩彬.肾炎血尿基本方,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J].2001,2(6):359

18何世昭,肖国兴,夏世金.参白胶囊治疗慢性肾炎5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6):303

19楼季华,朱斌.健脾益肾为主治疗单纯性C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2(1):48

20彭春,陈德磊.黄芪粥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12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03,23(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