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护士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因素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尚丽英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沟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事业的,要求护士“以病人为中心”,从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多维角度护理患者。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前提。但精神病患者由于思维、注意、记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异常,导致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存在很大困难,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果护士不能恰当地运用沟通技巧,就很难与精神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就不能顺利地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从而影响护理的依从性和服务质量。

  1  影响因素

  1.1  倾听不充分  护士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倾听,通过倾听了解患者的困难、忧虑和希望,从而有针对性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但许多护士由于缺乏对倾听重要性的认识,在与患者沟通时注意力不集中,或心不在焉,东张西望,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不信任而影响沟通。

  1.2  缺乏耐心  由于精神病患者思维活动异常,谈话时经常偏离主题,而且沟通速度慢,护士因此缺乏与患者继续沟通的耐心,而表现出不耐烦,从而影响沟通。

  1.3  缺乏同情心  精神病患者的许多症状是患者的内心体验,如果得不到护士的同情和理解,患者可能会因为不能表达自己的内心苦恼而产生不安和抵触情绪。一个护士如被患者视为缺乏同情心,就不会得到患者的很好配合,这不仅影响疾病的依从性,而且直接影响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1.4  不适当的保证  患者有时可能向护士提出一些要求、希望或保证,如果护士给予患者不能实现的承诺。一旦患者发现护士的承诺不能兑现,则会对护士产生不信任,以后护士的讲话,患者就不会重视[1],从而影响有效沟通。

  1.5  不良情绪  在沟通过程中,如果护患双方有一方情绪处于焦虑、烦躁、愤怒、悲伤、抑郁等情况,都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2  采取对策

  2.1  耐心倾听  以专注的表情,非常投入地倾听患者讲话是护患沟通的良好开端,没有耐心地倾听就不会取得患者的信任,患者就不会把自己的心理感受说出来。倾听既体现了对患者的理解和尊重,也意味着护士愿意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精神病患者思维活动异常,常常使沟通速度变慢,此时护士不得在患者面前表现出丝毫不满或不耐烦,而应耐心地倾听。倾听时要善于从患者的言辞、语调、手势和表情尽可能多地捕捉信息,理解患者的真实情感,体验患者的真实心声[2]。

  2.2  善于启发、引导患者  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要善于表达自己对患者的关心和理解,注意发现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启发引导患者说出来。精神病患者由于思维活动异常,在沟通时常常偏离主题或思路停顿,应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如与忧郁、情绪消极的患者沟通时,应以热情、鼓励的话语,引导患者回忆其以前的成绩。如与精神衰退或思维迟缓的患者沟通,应耐心地重复主题,启发引导患者按主题思路进行沟通。

  2.3  注意沟通的速度  护士在与精神病患者沟通时,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快慢,决定沟通的速度。特别对思维迟缓的患者,更要有耐心,如果催促患者会将患者考虑一半的问题打乱,使患者重新思考,从而浪费时间。

  2.4  重视非语言性沟通  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患者的非语言性行为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护士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同时,护士的非语言性行为也能给患者提供丰富的信息。如护士庄重的仪表会给患者一种信任感,而恰当的动作、手势则给患者一种亲切感。在与患者沟通时要认真倾听,保持合适的距离和舒适的姿势,保持目光的接触,点头或微笑,不要有分心的举止,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

  精神科护理的独特性是特别重视和患者的沟通,因为精神病患者一般说来呈现较多的心理问题和内心体验,以及精神症状的干扰,更需要护士掌握沟通的原则,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才能达到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需要的目的,从而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提高护理质量,以实现帮助患者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功能的目的。

  【】

  1  李小麟,张树森.精神病护.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54.

  2  李洁,杨晓媛,何晓英,等.语言交流在健康中的作用.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