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颖捷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观察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分别测定各组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果: 各组的血尿酸及超敏 C反应蛋白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尿酸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关键词】  高血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尿酸 超敏C 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损害全身大、中动脉内膜的慢性疾病,最初是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增厚,内膜粗糙,继而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病变的严重程度受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影响[1]。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血尿酸(BUA)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并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联。C反应蛋白(CRP)是重要的炎症标记物之一,它可预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的颈动脉IMT可作为冠状动脉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颈动脉IMT增厚是一种反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性指标,能作为心血管患病率和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及血压(BP)、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BUA、超敏CRP的检测,研究BUA、超敏CR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2]。

    1  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为2004年6月~2006年12月住院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150例,男83例,女67例。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90mmHg。所有病例排除肿瘤、痛风、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各种急慢性炎症、免疫系统疾病和继发性高血压。

    1.2  分组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常规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颅外段血管。颈动脉狭窄程度判定:IMT≤0.9mm为正常;IMT>0.9mm,但<1.2mm为内膜增厚;IMT≥1.2mm为斑块形成。将150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

    1.3  实验室检查指标

    所有患者空腹测Scr、BUN、TC、TG。患者住院期间详细记录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住院期间BP。空腹12h后清晨取空腹静脉血5ml,分离血清,测定Scr、BUN、TC、TG、BUA、超敏CRP的数值。BUA的测定用尿酸酶终点法,超敏CRP的测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

    1.4  仪器采用及指标的测定

    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采用美国Philips公司生产的5000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2.0MHz。Scr、BUN、TC、TG的检测采用日本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BUA的测定用试剂由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超敏CRP的测定试剂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统计分析均由SPSS13.0软件包进行。计数资料以x±s表示,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量两两之间比较采用q检验。超敏CRP(y)与BUA浓度(x)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收缩压、舒张压、TC和T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3组患者BUA水平及超敏CRP 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详见表1、2。表1  各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比较,1)P<0.05,2)P<0.01;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比较,3)P<0.01,4)P<0.05    将超敏CRP(y)与BUA浓度(x)作直线相关分析:y = 3.246 + 0.006x ( r =0.582, P <0.01)。结果显示二者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