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斑秃概况
【摘要】 收集研究了近年来中医药斑秃的,发现多数医家认为斑秃与肝肾关系密切,强调情志因素在斑秃发生中的作用;中医内治多从肝肾、气血论治,治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法;外治多采用药物熏洗、自制酊剂及外用制剂涂抹患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中医的综合治疗,将药物内服外用、针刺、穴注及物理治疗等不同作用途径的有效疗法联合运用,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中医药在治疗斑秃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的科研和临床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 斑秃;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实验研究;综述
斑秃为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脱发,可发于任何年龄,尤其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常因精神因素引发,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中医称其为“油风”、“鬼舔头”,俗称“鬼剃头”。《诸病源候论》云:“人有风邪,有于头,在偏虚处,则发失落、肌肉枯死,或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故为之鬼舔头。”本病属损容性疾病,虽不影响健康,但往往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现将近年来本病的中医药研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病机是多方面的,历代文献论述颇多,如《内经》中有“血气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骨髓枯竭,故发白而脱落”的论述。《诸病源候论》说:“血盛则荣于头发,故须发美;若气血衰弱,经络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脱落。”《医林改错》说:“头发脱落,各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医宗金鉴》说:“由毛孔开张,邪风乘虚而入,以致风盛燥血,不能荣养毛发。”医家根据历代中医文献的有关理论,结合临床中自身的体会,将本病主要病因病机归纳为以下几种。
(1)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谢舜辉等[1]认为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故本病与肝肾之脏关系最密切。肝肾虚亏,阴血不足,腠理不固,则风邪乘虚而入,风盛血燥,发失所养而脱落。谢韶琼等[2]认为斑秃多为血虚毛发失去营养,或气滞血行不畅,毛发失养而致脱落。与肝肾二脏关系密切,因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肾藏精,其荣在发,故肝肾不足,易致脱发。卢明仁等[3]认为斑秃的致病原因多与血虚和肾阴亏损有关。血虚不能营养皮肤,使血行不畅而致毛孔开放,风邪乘虚袭入、风盛血燥致使毛发脱落。头发的生机,根源于肾;肾藏精,主骨生血,其华在发。肾气充沛,精足血旺则头发光泽;肾阴亏损,精血不足,血不养肤,则头发枯落。
(2)肝失疏泄。胡东流等[4]认为精神因素引起的斑秃发病与肝关系密切。肝主疏泄,七情内伤、情志抑郁、劳伤心脾皆可影响肝之疏泄,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毛发失去营养而脱落;肝郁乘脾,肝脾俱虚,气血生化不足,气血两虚,发失营养而脱落;肝血不足,疏泄不达,则肾精亦亏,精血
[24]庞丹梅,郑晓亮,唐建飞,等.万灵五香巴布膏活血通络与消肿止痛的药理作用[J].临床药与治疗学,2003, 8(4): 385-388.
[25]卢敏,丰哲,左亚杰,等.伤速康涂膜液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1(2):14-19.
[26]王体强,何芳,雷自强,等.骨肌康搽剂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机理探讨[J].中国药房,2002,13(2): 80-81.
[27]周国林,姚全胜,潘玉英.一种动物软组织损伤的实验方法[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1,7(5):396-399.衰少,精血不能上荣于头,发失濡养而脱落。杨红[5]认为肝郁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病程变化中。肝脏居中,是气血调整的枢纽,肝脏的疏泄功能并不局限于气机调畅,还涉及到精神活动、物质代谢、神经内分泌活动、血液的运行。肝郁导致气滞使毛发根部失去气血的营养导致斑秃。
(3)气滞血瘀。李永健[6]认为气滞血瘀,淤阻脉络,血不养发是斑秃的重要病理因素。患者大多为情志所伤,久而郁滞,久病入络,经脉不畅,则气血运行失调,久而毛发失其濡养而出现生长障碍或脱发。刘爱民等[7]认为,对于青少年患者,发病突然,除脱发外再无任何症状体征者,属血瘀者居多。
禤国维教授[8]认为本病总因七情失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重病、产后或先天不足等,造成脏腑虚损,气血失调,毛根空虚,毛发失养所致。其病机不外乎虚与实。虚,一指气血之虚,一指肝肾之虚;实,多因过食辛热炙煿厚味,或情志内伤,抑郁化火,血热生风,风盛血燥,或血瘀毛窍等。不论虚实均可导致头发脱落。
总之,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与肝肾关系密切,强调情志因素在斑秃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日益重视肝郁和血瘀在发病中的地位。
2中医药治疗
2.1中药内治
2.1.1传统方辨证论治
刘惠芸[9]临床经验辨证分六型治疗本病:①脾胃气虚型,治以健脾益气,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②气血亏虚型,治以补养气血,方以八珍汤加减;③肝肾不足型,治以补肝益肾,方以七宝美髯丹加减;④阳盛阴虚型,治以清热养阴,方以养阴清肺汤加减;⑤肝郁气滞型,治以疏肝理气,方以逍遥散加减;⑥血瘀毛窍型,治以活血祛瘀,方以通窍活血汤加减。路涛[10]辨证分四型治疗本病52例,①血虚风燥型,用斑秃丸或养血生发胶囊;②气滞血瘀型,用加味逍遥丸或大黄蛰虫丸;③肝肾不足型,用二至丸或七宝美髯丹、右归丸;④气血两虚型,用八珍丸或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总有效率为76.92 %。肖红丽[11]根据患者的四诊资料将本病分为四型:①血热生风型,治以凉血活血、养阴熄风为主,以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②气滞血瘀型,治以通窍活血为主,以通窍活血汤加减;③气血两虚型,治以益气养血为主,以十全大补汤加减;④肝肾不足型,治疗以滋补肝肾为主,以七宝美髯丹加减。
2.1.2自拟效方辨病辨证加减
沈家骥[12]将斑秃临床分为血虚风盛型、肝肾不足型、气滞血瘀型,并认为以上三型在临床上多兼而有之,治疗上应以调补肝肾为主,佐以益气养血、活血祛风。自拟基础方为:红参、黄芪、鹿角胶、女贞子、旱莲草、侧柏叶、羌活、升麻、刺蒺藜、枸杞子、大枣、天麻、桑椹子、当归、首乌、黑芝麻、甘草。若肝肾不足型则以本方药为主;若为血虚风盛型则加熟地黄、酸枣仁以加大补血宁神力度,达到“血实风自灭”;气滞血瘀型则加少许三棱、莪术活血化瘀,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的改善,以利毛发生长。袁翠英[13]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气血虚弱、肝肾不足;二是气滞血瘀;三是湿热蕴结、脂质外溢。治疗上以补肝肾益气血、活血化瘀、燥湿祛脂为主。方用党参、当归、黄芪、生地黄、熟地黄、天冬、何首乌、菟丝子、茯苓、丹参、女贞子、木瓜、川芎、羌活。睡眠欠佳者加远志;情绪异常者加香附;头痛头昏者加肉桂、白芍;自汗者加浮小麦、五味子。同时配合外搽药,治疗斑秃102例,与口服金维他、维生素B2、维生素B6,外用鲜生姜切开渗液面涂搽秃发区的对照组60例相比,治疗组有效率达87.1 %,对照组35.0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胡东流等[4]采用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补肾填精、养血生发之法,用自拟疏肝生发汤治疗有精神因素诱发或加重的斑秃46例,总有效率为86.9 %。
总之,多数医家对本病多从肝肾、气血论治,治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法,尤其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二法近年来被用于治疗顽固性难治性斑秃常获良效。
2.2中医外治
吴文芝[14]用自拟养血生发搽剂治疗斑秃(方由何首乌、补骨脂、骨碎补、红花、川芎、蛇床子、白鲜皮、侧柏叶组成),总有效率达100 %。潘权[15]采用自拟苦参汤(苦参10 g、鲜侧柏叶30 g、何首乌5 g、鸡血藤10 g、三棱5 g、莪术5 g、卷柏10 g)熏洗治疗斑秃21例,总有效率为 95.3 %。马平勃[16]用院内研制的生发灵酊剂(当归、西红花、侧柏叶、何首乌、生地黄、赤芍、干姜)治疗斑秃280例,对照组采用2 %米诺地尔洗剂局部涂擦于皮损区。治疗组总有效率93.9 %;对照组总有效率75.8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
总之,中医外治多采用药物熏洗、自制酊剂及外用制剂涂抹患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皮肤营养,有效促进毛发再生。
2.3其他疗法
许多医家在本病采用内服外治等方法的同时,将梅花针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疗法。认为用梅花针叩刺斑秃部,具有宣肺疏风、除湿散邪、活血通络的作用,配合外用酊剂有利于药物成分的渗透。加强斑秃区血液循环,从而促使血运障碍的毛乳头得以改善,毛发逐渐生长。徐琳兰等[17]采用梅花针加中药“克秃酊”渗透法治疗斑秃6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中成药穴位注射作为一种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通过辨证取穴更显示了其特色和优势。刘秀玲[18]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气滞血瘀型或肝肾阴虚型)或当归注射液(血虚风燥型),合维生素B12注射液穴注风池或大椎,气滞血瘀型者加膈俞、气海;血虚风燥型者加足三里;肝肾阴虚型者加肾俞、肝俞、三阴交,配合中药分型治疗斑秃130例,治愈125例,占96.1 %。
2.4综合治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家开始重视中医的综合治疗,将药物内服外用、针刺、穴注及物理治疗等不同作用途径的有效疗法联合运用,多路并举,增效速效,减少副作用。刘靖[19]运用综合疗法治疗斑秃 44例,在中医辨证分型施治的同时,予以生姜切片涂擦患处,涂擦后在秃发区适当按摩,每天3次;并配合梅花针叩击秃发区,3 d 1次。显效率达90.9 %,疗效与口服胱氨酸、谷维素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张恒耀等[20]用综合疗法治疗斑秃68例,患处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扣刺至出血为度,搽101 A型育发剂,然后用TDP电磁波照射20 min,最后以当归注射液2 mL,加维生素B12注射液1 mL混合,取曲池、足三里作穴位注射,每穴1.5 mL,左右肢体交替。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4.12 %。
3实验研究
徐倩等[21]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各型斑秃,观察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血液黏稠度增高,微循环障碍是斑秃的发病机制之一。而丹参注射液治疗后红细胞变形能力上升,其余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且临床痊愈率和有效率均显著优于非丹参组。故认为丹参能改变红细胞表面积和体积之比率,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红细胞流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有利于恢复头皮毛囊的正常供养,从而促进毛发再生。观察30例,有效率90.0 %。徐保来等[22]运用复方甘草甜素配合冷擦冻疗法治疗重症斑秃40例,总有效率达 95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复方甘草甜素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及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有效消除毛囊周围炎细胞浸润,调节T细胞活化,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斑秃治疗药物。
4现状分析及展望
斑秃是皮肤科常见的疑难杂症,近年来日益成为皮肤科的研究重点,并取得了较大突破。各医家对本病的认识日趋一致,认为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辨证论治不仅灵活多变,符合个体化的需求,安全有效,适于长期服用,同时可以避免西医治疗的缺点。尽管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未能统一,但从单纯中药辨证论治到外用药物、针灸、梅花针、穴位注射、按摩等各种特色疗法的广泛施用于临床,显示了医家们的探索精神。各种综合疗法的疗效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人们对斑秃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了日益深入的研究,开发出许多新药,正在探索中的中西结合疗法也逐渐显示出优势,斑秃的治疗前景一片光明。但目前的科研和临床中还存在不少问题:(1)心理因素在斑秃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临床中开展心理治疗的例子还是很少,主要依赖药物等常规治疗手段;(2)有关实验研究的报道和资料还不是很多,目前所见报道大多停留在临床描述性报告水平,未能进行深入的机制研究;(3)由于本病具有自愈性,而且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诊疗标准,因此临床观察中形成的一些认识尚有待实验室研究加以印证;(4)研究中涉及斑秃动物造模的报道很少,不利于科研和教学的开展。我们期待通过中西医界的共同努力,在斑秃的科研和临床治疗方面能够实现较好的结合,取得新的突破,更好地造福斑秃患者。
【】
[1]谢舜辉,陈昌鹏.补肾养血生发丸治疗斑秃56例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3,10(2):85-86.
[2]谢韶琼,廖万清.养血活血汤治疗多发性斑秃疗效观察[J].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2):106-107.
[3]卢明仁,卢俊芳,卢军亚.保真生发汤治疗斑秃30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3):35.
[4]胡东流,陈达灿,禤国维.从肝论治精神因素引发的斑秃[J].湖北中医杂志,2003,25(10):29.
[5]杨红.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斑秃10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4(1):43.
[6]李永健.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斑秃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0,(6):60.
[7]刘爱民,吴晓霞,禤国维.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J].浙江中医杂志,2004,(1):10-11.
[8]吴元胜,黄咏菁.禤国维教授治疗重型斑秃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3,35(2):10-11.
[9]刘惠芸.论内治斑秃六法[J].光明中医,2004,19(4):31-32.
[10]路涛.辨证分型治疗斑秃5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5):17.
[11]肖红丽.斑秃的中医治疗[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4):49-50.
[12]倪凯,徐丽英.沈家骥主任治疗斑秃的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2):9.
[13]袁翠英.中医药治疗斑秃102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2):113.
[14]吴文芝.养血生发搽剂治疗斑秃86例[J].江苏中医药,2005,26(12):8.
[15]潘权.自拟苦参汤治疗斑秃21例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03,23(5):41-42.
[16]马平勃.生发灵酊剂治疗斑秃280例[J].医药导报,2003,22(6):385-386.
[17]徐琳兰,龙春香.梅花针加中药渗透法治疗斑秃66例[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6):54-55.
[18]刘秀玲.穴位注射合辨证分型治疗斑秃130例[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13(3):11.
[19]刘靖.综合疗法治疗斑秃44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5):413-414.
[20]张恒耀,李鸣九,黄青林,等.综合疗法治疗斑秃6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4):66.
[21]徐倩,沈亮亮.丹参在斑秃的临床应用及微循环观察[J].上海医学,2006,29(4):236-238.
[22]徐保来,王文惠.复方甘草甜素结合冷擦冻治疗重症斑秃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6,2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