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摘要】 介绍了进行《中医诊断学》启发式教学应重视的四个方面: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为依据,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以巧设疑问、对比联系为途径,以智力作为目标。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启发式教学;教学质量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间的桥梁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临床各科知识,加之《中医诊断学》重点讲述的是四诊的一个个独立症状、八种辨证的一组组证候,具有杂、乱、散而难学的特点,这就要求老师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多年教学,我们体会到重视启发式教学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积极的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它重视的是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过程,重视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医诊断学》启发式教学着重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1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作为启发式教学的依据
思维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的,前苏联心家提普洛夫说:“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故而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要先了解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及学习方法,才能正确地选择启发式,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脱离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教师虽“启”,但学生不具备“发”所必须的知识,就会导致“启而不发”,难以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我院本专科《中医诊断学》开课时间多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医学生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等基础课,有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框架,有知识延伸的空间和潜力,所以适宜进行启发式教学。
2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启发式教学的切入点
多年来我院招收学生中属第一志愿者比例较少,调配生多,加之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造成学生学习中医学积极性低,专业思想不巩固,学习中医的兴趣不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习兴趣是启发式教学的起点,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科目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笔者的感受是精心安排并上好《中医诊断学》第一节课即“绪论”一节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第一节课能影响学生对新课程的第一印象和兴趣程度。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上好“绪论”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明确学科性质,解决《中医诊断学》是干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中医诊断学》是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是打开中医临床大门的一把金钥匙。②强调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中医诊断学》作为桥梁课程、过渡课程是必须要学好的,因为中医强调“辨证施治”,“证”是《中医诊断学》的重点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好《中医诊断学》就能认病识证,如果同时学了方剂,就可以处方遣药。同时举出由于诊断失误造成的医疗悲剧事例,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学好诊断学的重要性。③列举知名中医大家,讲解他们治学成才、治病救人的事例,突出他们在中医学术上的伟大贡献,以他们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激发学生对中医的崇拜感,激励学生热爱中医、树立学好中医的信心,激发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浓厚兴趣。④“绪论”的内容广泛,如照本宣科就易使讲授变得冗长而乏味,所以,在“绪论”的教学中应突出新颖性及创设临床问题情境激发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疾病为例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激发好奇心。当然,在其他章节的学习中,教师时时要用高超的授课激发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大大增强了。
3以巧设疑问、对比联系为启发式教学的途径
人民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故启发常用提问,提问要有悬念,从心角度讲,悬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挂念,它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给人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心情,是感情的一个闸门,这个闸门一旦打开,就会强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首先,《中医诊断学》授课中所提问题应难易适度,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太浅的问题,可能造成课堂上表面的活跃、思想的放松;设问难度太大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削弱学习兴趣。只有以稍高于学生实际水平的要求训练学生,从学生潜在的水平出发,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其次,设疑立悬要抓住重点和疑点,平时注意积累新知识,突出与诊病有关的新颖性问题。并且要有耐心,给学生一定时间,当学生产生困难时深入浅出地进一步启发、引导。比如讲授局部汗出之半身汗,先举典型病案,然后设问“此病人真奇怪,为什么是左半身有汗而右半身无汗呢?这是怎样造成的呢?”这样可以给学生造成心理上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答案。
比较就是将两项或多项事物通过类比,提示异同,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的一种方法。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学生能够通过比较辨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中医诊断学》重点讲授一个个独立症状,一组组证候,内容多而复杂,有些内容较枯燥难懂,症状或证候之间多有相似之处或联系,而不同症状、证候具有不同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故教学中大量运用对比联系法,以达到鉴别症状、证候,学懂弄清的目的。比如讲授阳虚证时可联系气虚证,通过复习气、阳的功能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认识到阳虚证是在气虚证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阳的温煦功能减退,故阳虚证=气虚证+寒象,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联系气虚证感到阳虚证容易理解了,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获得了思维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习效果。
4以发展智力作为启发式教学的目标
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领进门”之“领”即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聪明才智的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理论授课和实践训练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归纳、对比、演绎、联想、想像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启迪,帮助学生把知识点连接成网,构建中医诊断学知识的立体框架,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培养认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智力。如通过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等八种辨证方法特点与相互关系循序渐进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八纲是辨证的纲领;辨病性是辨证的基础与关键;脏腑、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是辨证方法在内伤杂病、外感时病的具体运用;再结合临床实训通过具体的病人诊治或病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步骤,即通过对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病理本质,然后形成完整准确的证名的证候诊断思路。
【】
[1]丁德良.教学查房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J].华夏医学,2003,16(3):4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