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张郁林,程沛 ,王冲 刘志勇 蒋佩明 朱蓓丽    

[摘要]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的42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婴儿先心病围术期的处理经验。 方法: 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共施行婴儿期先心病外科手术42例,行体外循环39例,非体外循环3例;行根治性手术40例,减状手术2例。 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7.1%。其余患儿随访2~32个月,效果满意。 结论: 掌握手术时机,注重围术期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婴儿先心病的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因影响生长发育或引起早期夭折,均应早期施行手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先心病手术趋于幼龄化。作者自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共施行婴儿期先心病外科手术42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患者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12个月,平均(7.6±1.3)个月;体重4.1~9.1kg,平均(7.3±1.6)kg。42例中非紫绀型先心病33例,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VSD)16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VSD合并房缺(ASD)3例,VSD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VSD合并右室双腔心1例;ASD合并  PDA2例;单纯PDA2例;三房心、部分型肺静脉异位 引流1例。24例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21例术前有肺炎、心衰史,表现为咳喘、多汗、发热、心率增快、营养不良、发育滞后,经强心、利尿、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治疗后改善。紫绀型先心病9例,分别为法洛四联症5例,右室双出口(DORV)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2例,单心房、永存左上腔汇入左房1例。静息经皮氧饱和度0.75~0.91,平均0.80±0.1,2例有缺氧发作史。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等检查,3例行心导管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完成诊断。

   1.2 手术方法

  本组行减状手术2例,1例为DORV并肺动脉狭窄患儿,行双向格林术,1例为重症法洛四联症,因缺氧发作急诊行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根治性手术40例,VSD采用心包片连续缝合修补;合并PDA的在前并列循环时,心包内游离结扎;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经右房及肺动脉切口切除右室流出道肥厚肌束,并修补嵴下室缺;对合并畸形或瓣膜关闭不全均作同期纠正;2例ASD合并PDA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手术。非体外循环下手术3例,分别为2例PDA经胸结扎手术和1例DORV行双向格林术,体外循环下手术39例,根据术中需要选择不同的体外循环方式,其中常温平行循环3例,浅低温体外循环16例,中度低温体外循环19例,深低温停循环1例。术中心肌保护为主动脉根部顺灌冷血停搏液,局部冰屑降温。主动脉阻断时间10~81min,平均(25.1±12.5)min,体外循环时间34~171min,平均(65.2±24.4)min。重症患儿放置左、右房测压管,重度PH者放置肺动脉测压管;术中常规进行超滤,留置心外膜起搏导线;延迟关胸2例,胸骨悬吊1例。

  2 结  果

  术后均入ICU,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泵控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术后开胸止血1例,合并肺炎15例,肺不张4例,再次气管插管2例;术后发生PH危象2例,低心排9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18例,因肾功能不全行腹膜透析3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4~84h,住ICU时间1~7d。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7.1%。其他39例随访2~32个月,1例法洛四联症超声心动图示右室流出道残余梗阻,但无临床症状;2例减状手术患儿分别随访3个月和5个月,紫绀较前减轻,静息经皮氧饱和度0.88~0.93,营养状况和活动耐量均明显改善,准备择期行二期矫治术;其余患儿发育及活动量均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

   3 讨  论

   3.1 建立早期手术观念根据先心病的病程转归,约1.3的患者在1岁以内处于危重状态[1] 。VSD约9%在1岁内死亡,主要为分流量大和合并PH患者,法洛四联症1岁以内死亡率高达25%,一些更复杂的畸形死亡率更高[2] 。死亡原因为反复发生肺炎、缺氧、心衰,手术是先心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强调对先心病患儿应早诊断、早治疗,要树立急诊、亚急诊手术的观念。

   3.2 充分进行术前准备 婴儿全身脏器发育均不成熟,各种代偿功能低下,抗手术打击能力差,极易发生各个脏器功能紊乱,因此 要特别重视术前准备。尽量采用无创的方法明确诊 断;对合并肺炎者,应给予合理有效的抗感染;对伴有PH和(或)心功能不全的患儿,须规范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术前支持治疗纠正贫血及营养不良等疾病;对有缺氧发作的患儿,尽快改善缺氧状态,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急诊手术治疗,本组1例法洛四联症患儿缺氧发作,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后行急诊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3.3 提高外科技术水平婴幼儿对手术创伤的承受能力低下,手术操作要做到娴熟轻柔,建立体外循环应平稳,静脉插管选择直角插管,这样有利于术中显露;术中注意静脉引流通畅,这是减轻术后水肿的重要环节。纠正心内畸形应彻底,大于6mm的VSD采取补片连续缝合。自体心包片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且组织相容性较好、无排异性反应、抗感染性强、有组织活性和生长能力[3] ,应推荐使用。对梗阻的部位疏通要满意,必要时利用心包片加宽。合并有瓣膜返流者,瓣膜成形一定要可靠,否则术后易发生顽固性心衰,甚至死亡,本组1例巨大VSD合并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患儿,因术后仍残存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导致顽固性心衰而死亡。术中应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一些右心系统的操作可在开放升主动脉后进行,以减少创伤,有利于恢复。

   3.4 注重体外循环管理 婴儿体外循环与成人体外循环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心肌保护、肺保护、预防水肿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作者认为使用膜肺、小口径管道(1.4号)和微型动脉微栓过滤器等设备减少预冲量,并在预冲液中加入白蛋白10~20g,维持术中胶体渗透压在14mmHg(1mmHg=0.133kPa)以上,能达到预防水肿的作用。在主动脉阻断时间小于45min的手术中,采用2∶1(血∶晶)冷血停搏液单次灌注,局部冰屑降温,能获得很好的心肌保护效果。超滤技术的应用是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重要环节,本组中全部应用改良超滤(MUF)方法。MUF被认为在减少全身水分、提高血细胞比容的同时可以减少炎症介质,从而减轻对重要脏器的损害。在非深低温时应维持高流量灌注,保证重要脏器的血供。如需采取深低温停循环技术(DHCT)时要严格控制时间,一般不超过45min,并加强脑保护措施,若估计时间较长,则结合使用DHCT与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技术,以避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3.5 强化先心病术后监护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肺炎、肺不张等呼吸道并发症是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常见的两大死亡原因[4] ,故术后血容量的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早期呼吸机的管理都十分关键。手术后根据左、右房压力和平均动脉压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心率维持在140次・min -1 以上,必要时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或临时起搏器。术后晶体必须严格控制,胶体量按需补给,所有液体均用微量泵静脉推注。若出现低心排征象,及时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并注意补钙。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易受环境温度影响造成低温,使外周血管痉挛,导致循环高阻,故要注意保暖。婴幼儿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有报道高达50%[5] ,应注意防治。有脱机指征时,采取快速过渡后撤机拔管,注意预防喉头水肿,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多做肺部体疗和呼吸道雾化治疗,促使患儿有效咳嗽排痰;定期摄胸片,了解有无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及时处理。同时要重视术后肾功能及内环境情况,对肾功能不全者尽早行腹膜透析。另外婴幼儿代谢率高,体内储备少,所以要注意早期营养补充。结合临床观察和复习,作者认为尽管婴儿心内直视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但做好围术期的综合治疗即能明显提高先心病的临床治愈率。

  [文献]

  [1]CASTANEDA A R,MAYERJE J R,JONAS R A,et al.The neo-nate with critic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repair a surgical chal-lenge[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89,98:869.875.

  [2]KIRKLIN J W,BARRATT.BOYES B G.Cardiac surgery[M]. 2nd.ed.New York:Churchlly Livingstone,1993.773.915.

  [3]陈长春,沈宗林.自体心包和其修补材料在心脏手术中的应 用[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9,6(2):120.121.

  [4]朱海龙,易定华,陈文生,等.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急诊外科治疗[J].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4,11(1):20.22.

  [5]闫军,刘迎龙,吴清玉,等.三个月以内婴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23(5):40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