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压力影响因素及其现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秦凯鑫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调查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以及现状,为缓解大学生压力提供实证性。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压力感量表,对274名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心理压力按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为前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适应压力、学习与个人能力压力。其中大学生前途压力感的年级差异非常显著(P<0.001)。而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人际关系压力显著地高于男生(P<0.05);女生的适应压力显著高于男生(P<0.05);女生的前途压力也显著地高于男生(P<0.001)。结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正呈现出多元化、复杂性的特点,其在强度上也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不断加强,男女生体验到的压力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特定大学生群体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态度。

【关键词】  心理压力感 当代大学生 自杀

    Abstract  Objective: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source.Provide empirical reference to relief the pressure on the students.Methods:Use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ressure Scale designed by ourselves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the 274 graduating students.Results:Psychological pressure is followed by future pressure,interpersonal pressure,adaptation pressure and personal capacity pressure.The pressure of the future exis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ade(P<0.001).On the gender differences,the interpersonal pressure of the girl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 (P<0.05) as well as The adaptation pressure(P<0.05).The future pressure of girl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P<0.001).Conclusion: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contemporary students is showing a diversified,complex character.Its intensity is also increased by grade.The pressure experience of boys and girls is also different.So we should adopt different methods and attitudes to the specific group students.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pressure;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suicide

    压力(Stress)也称为“应激”、“紧张”,是指个体身心在感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1,2]。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人数约占总体的20%~30%,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约占10%,有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3,4]。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对比和研究非毕业班大学生心理压力提供实证性依据和参考性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照国家对大学的划分标准,将大学分为部属高校和厅属高校,在每类高校中选取了两间,部属高校分别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厅属高校分别为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学院。采取整群随即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07份,收回307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为89.25%。其中男生128人,女生146人,文理科人数分别为136人和138人。

    1.2  测试工具

    本研究采取自制量表,量表制作过程经过发放开放性问卷,预测过程,选择大量的与非毕业班大学生心理压力相关的各种可能事件或情境[5],最终确立按照4个理论维度,分别是人际关系压力、适应压力、前途压力和学习与个人能力压力,问卷共22个项目。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37。

    1.3  研究方法

    各项目均采用利克特5点计分方式,且考虑到人特有的性格特征、民族特点,采取非极端表述方式,即“无”记1分,“轻”记2分,“一般”记3分,“较大”记4分,“大”记5分。被试在问卷上的得分越高,表明其感受到的心理压力越大。

    1.4  统计工具

    数据统计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还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方法,作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比较。

    2  结果(见表1~表3)

    2.1  统计学方法

    对量表的4个维度得分的平均数进行排序,心理压力感按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为前途压力、家庭成员和人际关系压力、适应压力、学习与个人能力压力[6]。

    对各年级大学生心理压力各维度得分的平均数进行方差分析得出,从当代非毕业班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整体年级趋势来看,二、三年级的大学生在各方面的压力平均得分都高于一年级。其中,非毕业班大学生在前途压力感的年级差异非常显著(F=8.329,P<0.001)。进一步的事后多重比较(LSD)结果显示:在前途压力感方面,二、三年级的大学生显著高于一年级大学生,二、三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

    对不同性别的当代非毕业班大学生心理压力各维度的得分的平均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可以看出,女生在各方面的压力平均得分都高于男生。其中,在家庭成员和人际关系压力方面,女生显著地高于男生(P<0.05);在适应压力方面,女生压力显著高于男生(P<0.05);而在前途压力方面,女生也显著高于男生(P<0.001)。

    2.2  信度分析

  表1  心理压力事件的各因素的α系数 如表1,整个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43,4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662、0.7549、0.8300和0.7221;量表的分半信度(采用奇偶分半法)为0.8025。由此可见量表具有较理想的信度。

    2.3  结构效度分析

    对本量表的数据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检验为2 318.73,P<0.001,说明各项目间有共享因素的可能性。本研究对原量表压力事件运用主轴法(Principal Axis Factoring),Promax转轴法和限定抽取共同因素法,限定抽取4个特征值≥1的因子 (解释总方差46.743%),共保留22道题目作为正式测量问卷。具体分析结果,心理压力感事件的因子分析见表2,因子相关矩阵见表3。由数据分析可知,修改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表2  心理压力感事件的因子分析表3  因子相关矩阵

    3  讨论

    非毕业班大学生普遍处于青年前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活跃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心理矛盾和心理压力的多发期[7]。对所研究的压力事件引发非毕业班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小的排序结果表明,前途压力对当代非毕业班大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排在首位,其次是人际关系压力、适应压力、学习与个人能力压力。这与其他研究者的调查结果[8]基本相似。

    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压力各维度得分的平均数进行方差分析得出:从当代非毕业班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整体年级发展趋势来看,二、三年级的大学生在各方面的压力平均得分都高于一年级。其中,非毕业班大学生在前途压力感的年级差异非常显著(P<0.001)。进一步的事后多重比较(LSD)结果显示:在前途压力感方面,二、三年级的大学生显著地高于一年级大学生。对于前途压力,二、三年级的大学生显著地高于一年级大学生,二、三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大学新生刚刚从高中的紧张气氛中走了出来,还处于作为高考胜利者的喜悦当中,对自己的前途并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而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一方面已经对大学生活基本适应,对自己的前途有了更加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大二、大三学生的耳濡目染切身感到了就业形式的严峻。

    对不同性别的当代非毕业班大学生心理压力各维度的得分的平均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可以看出,女生的在各方面的压力平均得分都高于男生。其中,在人际关系压力方面、适应压力方面、前途压力方面,女生都显著地高于男生。性别角色理论认为,人格特质是指在某种文化价值观下,男女应具备的行为及心理特征。传统的性别模型把男性描述为具有攻击性的、独立的、非情感化的、控制的;女性是被动、依赖和富于爱心、情感化的。因此,女生比男生更加敏感和依赖于他人,也更容易陷入人际、适应性等问题之中[9]。而对于前途压力方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双向选择体制的实行, 大学毕业生业压力日益增大, 其中女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 出现了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10]。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仍然是客观存在的, 这就使得女大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歧视, 进而使在校大学生主观上夸大了性别歧视对就业的负面影响, 最终影响其就业预期,增加了女大学生的前途压力。

    对于独生子女在适应学习、个人能力方面的压力感都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但差异不显著;在人际关系压力、前途压力方面,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压力感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但差异并不显著。 独生子女在自身适应生活和培养自身能力的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安,而非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没有独生子女那样的优势地位,对于自己前途和人际方面更为看重,所以更为关注自己周围的人。文理科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也不明显,到了大学后,不管是文生或者理科学生,都面临着一些冲突和压力,而这对文理科学生是一致的,所以也没有太大差异。而城乡差异方面,大学生的城乡差异没有高中学生那么明显,因为高中时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同一个地区,所以城乡差异很明显,但是对于大学,大家来自全国不同的地区,生活习惯迥异,大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适应彼此,而不像高中那样很容易出现分化而造成压力感的差别非常显著。

    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正呈现出多元化、复杂性特点,其在强度上也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不断加强,同时不同性别体验到的压力类型也不尽相同。为了有效控制当代大学生的压力感,界应该针对特定大学生群体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态度。

【】
  [1] 车文博.当代西方心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447~448.

[2] 李艳玲.五点量表中极端用词对大学生的选择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06,5:77~81.

[3] Lazarus R S,Folkman S.Stress,appraisal and coping[M].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1984:96~105.

[4] Goldberger L,Breznitz S.Handbook of stress:Theoreti2cal and clinical aspects[M].The Free Press,1982:57~65.

[5] 张 林,车文博,黎 兵.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编制理论及其信、效度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23(4),48~51.

[6] 吴明隆编著.SPSS统计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科学出版社,2003:117~126.

[7] 车文博,张 林,黄冬梅,等.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9(3):3~9.

[8] 徐长江,钟晨音.浙江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总体状况与来源的调查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6):100~104.

[9] 王晶晶,贾晓明.大学生异性交往与性别角色认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6):44~46.

[10] 赵 钦.我国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及对策.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