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化疗后的中医调治重在治病求本
【关键词】 治病求本
主要从事中医诊断学和温病学的教学和理论研究以及中医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摘 要: 近年来坚持以《内经》“治病求本”的理论原则为指导,对恶性肿瘤化疗后的毒副作用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调治,疗效甚佳。临证时,从辨识病机出发,认为恶性肿瘤的病机是以虚为本,当以脾肾为核心,扶正为本,兼顾局部的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标证。抓住此病机进行辨证论治,调养护理。
关键词: 《内经》;治病求本;恶性肿瘤;化疗;中医调治
中医并无恶性肿瘤病名,其临床辨治散见于“积聚”、“噎膈”、“鼓胀”、“胁痛”、“虚劳”等病中。由于该病的致病性与难治性,加之机体正气日衰、脏腑虚损的病理特点,难以承受手术与化疗等治疗方法,故恶性肿瘤是危害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坚持以《内经》“治病求本”的理论原则为指导,对恶性肿瘤化疗后的毒副作用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调治,不仅可以补虚扶正,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而且有利于肿瘤术后的康复,减轻化疗所造成的损伤,并减少复发,延长寿命。
1 辨识病机,以虚为本
一般认为,恶性肿瘤的病机是以虚为本,而以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为标。由于整体正气已虚,虚邪贼风乘虚而入,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加之诱发因素,引起气机逆乱,经脉运行失常,血流瘀滞,于是逆乱之气、离经之血、渗出之液、外来之邪胶结蕴裹,固着不移,逐渐增大而成肿瘤。一旦肿瘤形成后,有形之邪留滞体内,蕴毒化热,耗伤气血,正气更伤。恶性肿瘤一经确诊,通常将采用手术的方法,或化疗方法,或手术与化疗、放疗三法同用。化疗对人体正气往往有明显的损伤作用,经过一定时间的化疗后,患者往往都有程度不同的困倦乏力、精神疲惫、食欲不振、纳差恶心、消瘦、脱发、易感外邪等症状,造成肝肾等多脏器损害及造血功能抑制。从而形成了以脾肾亏虚为核心的五脏、气血、精津等整体正虚的证候群,并在此基础上还可出现虚火、瘀血、痰浊等标实证候。恶性肿瘤患者以其衰弱之躯承受化疗,必然导致正气更衰。因此,恶性肿瘤经过手术或化疗后的病机当以虚为本。临证时,紧紧扣住这一病机, 才是恶性肿瘤治疗和康复的关键所在,也体现了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和康复中的优越性。
2 确立治则,扶正为本
恶性肿瘤化疗后正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扶助正气应贯穿于调治的全过程。扶正补虚,尤应以重视调补脾肾为主。
(1)健脾益气以顾后天: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脾胃损伤严重。由于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有胃气则生,失胃气则死,故健脾益气,顾护后天,使脾运得健,胃气得复,气血充盛,五脏得养,则正气易复。从相当数量临床资料来看,有些患者即使作了“活血消症、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等治疗,机体在某一时期还是出现面色苍白、胸脘痞满、不思饮食等脾阳虚衰的证候。因此,确立治则时,或健脾益气以厚脾土,或甘温凉润以生津。总之,健脾益胃固本源,实乃扶正之关键。健脾常用的单味中药有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黄芪、甘草、冬虫夏草等;其复方以四君子汤为代表方。
(2)益肾填精以补先天:肾为先天之本,化生精气,是人体生命之根。故确立治则时,或温补肾阳以壮火,或滋补肝肾以益精。肿瘤是阴盛产生的病理产物,而阳虚则是导致阴盛的病理基础。王冰根据《内经》理论提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乃为治疗肿瘤的理论依据。“益火之源”就是温补肾阳,补先后天之元阳、元气;“以消阴翳”即阳气充盛,气化旺盛,能制约阴气,可消散有形之阴邪。故温补肾阳是治本之法,本不治,标何以去?即使“标”一时化解,也很快再生。例如,有些患者经过一般的治疗后,机体在某一时期仍出现肢冷畏寒、腰膝酸软、腹大肿胀、舌淡白等肾阳衰微的证候。常用补肾单味中药有附子、肉桂、仙茅、淫羊藿、杜仲、天门冬、枸杞子、冬虫夏草等。复方则以桂附八味丸、右归饮为代表方。
(3)有实邪当佐以祛邪:恶性肿瘤虽多虚,但又具有局部多痰、多瘀、多滞,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若一味进补,则会导致脾虚者易滞,痰瘀者恋邪,更使病情加重。故扶正应慎防恋邪,治当于补益之中,配伍理气导滞,活血化瘀,利湿化痰之品。因此,应根据邪正双方的盛衰,适时、恰当地祛邪。根据病情可分别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法,但中病即止,切不可妄加攻伐,而过伤正气。 3 诊治核心,辨证为本
辨证论治是恶性肿瘤手术与化疗后的核心。首先,根据证候辨证施治,诸如气滞血瘀者,予以行气活血法,药用川芎、香附、三棱、莪术、丹参、赤芍、延胡索等,方以血府逐瘀之辈;痰湿蕴结者,予以化痰散结法,药用瓜蒌、浙贝母、蜂房、山慈姑等,方以二陈、温胆之类;邪热炽盛者,予以清热解毒凉血法,药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苦参等,方用五味消毒之属;正气亏虚者,予以益气补虚之法,具体当分气血阴阳不同予以治疗,用方随虚而论,如脾肾亏虚者,主要以四君子、右归饮为主配伍应用。
其次,重视变证的辨证用药,应体现“急则治标”的思想。常见的变证有疼痛、高热、出血、梗阻、呕吐等。疼痛者可用冰片、蟾酥制成酊剂外涂疼痛部位,并结合疼痛的性质、部位、虚实予以治疗;头痛属实者,予以平肝熄风药天麻、钩藤、僵蚕、秦艽;属虚者用山药、西洋参、杜仲、续断;胸腹背痛属实者,予以延胡索、青皮、乳香、没药、细辛、丹参;属虚者予以白芍、甘草。高热者除予以物理降温、西药解热外,中药可给清热解毒药知母、大黄等。出血者除止血、抢救休克外,若情况允许可酌情给予养血止血或凉血止血药三七、地榆、蒲黄炭等。梗阻在上消化道者,可给硼砂、火硝、沉香、冰片等研末少量含化;胆道梗阻并发黄疸者,可用茵陈、栀子、金钱草等;下消化道梗阻在准备手术或化疗的同时,可考虑投以活血理气通腑药大黄、枳实等;呕吐者,可结合不同肿瘤类型选用不同药物,如食道癌、胃癌患者常用白花蛇舌草、石英、天南星,肝癌患者常用茵陈、鳖甲、半枝莲,肺癌患者常用蒲公英,大肠癌患者常用苦参、红藤、白芍,乳癌患者常用瓜蒌、山慈姑等,淋巴瘤、白血病患者常用西洋参、青黛、生地黄、白花蛇舌草。
此外,还应重视并发症的防治。某些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不仅可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而且甚则危及生命。根据“急则治标”的原则,应对其标症或以中药为主,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迅速控制病势,可为肿瘤治疗创造条件。临证时,可视其标本缓急或以治疗并发症为主而兼顾肿瘤,或以治疗肿瘤为主而兼顾并发症,或二者(标本)兼顾治疗。如老年肺癌患者伴发慢性气管炎或肺气肿时,则可采用异病同治之法兼顾治疗。总之,可根据肿瘤复杂多变的病症,采用整体辨证、综合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便可取得显著疗效。
4 调养关键,形神为本
恶性肿瘤的调养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应遵照“形神并养”的原则。临证时,应重视气机的调理。一般来说,恶性肿瘤患者皆形神俱损,极易出现胸胁胀痛、胸闷嗳气、脘腹胀满等气机不畅和忧郁悲观、易激善怒、烦躁失眠、孤僻怪异等七情失和神伤之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肿瘤的治疗和康复。因此,临床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宜注重精神的调摄和气机的调理。(1)精神调摄方面:对于恶性肿瘤病人的精神调摄可分阶段进行,在治疗阶段,主要进行耐心的思想开导,解除忧虑,稳定情绪,对患者多讲些至今存活的有效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在康复阶段,正确指导病人生活有节,劳逸适度,力所能及参加一些群体活动和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绘画、下棋等,陶冶情操,调动内气,疏通经络,调畅气机,推陈致新,达到形神并养,延长寿命的目的。(2)气机调理方面: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气机调理,一般常用柴胡疏理肝气,苍术调理脾气,大黄、槟榔攻下或消导邪气。分别采用疏肝理气、健中理气、理气导邪及理气助补四法,同时与治疗肿瘤的扶正祛邪诸法配合运用,便可相得益彰。
随着的和治疗经验的积累,对恶性肿瘤施行中医治疗将会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新的突破口,不仅是早期恶性肿瘤,既便是中、晚期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效果也是肯定的、确切的,这是医学界有目共睹的事实。由此可见,运用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术后的康复、化疗后损伤的调治、减少复发、延长寿命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