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临床病理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通过临床资料、肠镜及病理检查对2例FAP进行观察,其特点,并结合加以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9岁和3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血便,大便稀烂,伴腹部疼痛。肠镜及病理检查均为FAP。其中1例病理检查示:个别息肉腺上皮有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结论 FAP恶变率极高,诊断依赖临床、肠镜、病理三方面的结合。 
【关键词】  腺瘤息肉病,结肠;病,临床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遗传性大肠息肉病,属癌前疾病,但其癌变率极高,如不,几乎100%终将癌变[1]。我院在1990~2007年外检中遇到2例FAP,现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性,19岁。无明显诱因反复血便两年余,鲜红色或暗红色,附着于大便表面或渗杂其中,大便稍稀烂,伴轻度腹部胀痛。当地查肠镜并做病理检查示FAP。为求进一步诊疗,遂来我院。患者家族史中其父亲有结肠息肉病手术史。术中见:全结肠弥漫布满大小不等息肉,米粒至大花生米大,有蒂或广基,数目500~600个左右,以直肠、乙状结肠居多。
       
  例2患者男性,36岁。反复粘液血便半年,时有成形便外沾鲜血,多为糊状便,并有左下腹疼痛。患者姑姑有类似家族史。直肠指检:可触及数粒花生米大息肉。肠镜示:回盲部至肛门见布满大小不等的长蒂或亚蒂息肉,部分质脆伴坏死。肠腔变形稍狭窄。术中见:全结肠弥漫布满大小不等息肉,松子仁至龙眼大,数目700~800个左右,以乙状结肠居多,盲肠及部分升结肠息肉稍少。
  1.2  方法  标本均经4%中性甲醛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厚4μm,HE染色,光镜下观察。
  2  病理检查
  2.1  巨检  2例患者被切除肠段均见弥漫密集布满大小不等息肉,数目500~800个不等,息肉位于粘膜面,多为带蒂细长状,部分息肉较大约龙眼大,切面灰红,实性,质软/质偏脆。
  2.2  镜检  2例患者息肉经多次取材检查均为管状腺瘤性息肉,其中例2患者,个别大息肉腺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
  3  讨论
      
  FAP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第5号常染色体长臂上的APC基因突变,使第5号常染色Z区1带(5q21)上的肿瘤抑制基因缺失,出现细胞生长分化的进行性失控所致[2]。其遗传符合孟德尔定律,子女遗传比为50%,临床上有部分病人没有家族史,约占总数的25%,可能是散发突变[3,4]。 3.1  临床特点  便血(鲜红或暗红色,可附于大便表面或搀杂其中)、腹泻、粘液性便和稀便次数增多为主要症状,可伴或不伴腹痛、贫血等。
  3.2  病理特点  FAP的共同特征是大肠粘膜上广泛分布大量小型腺瘤,成群密集或成串排列,其数目往往可多达数百个乃至数千个。息肉的数量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多,开始生长的平均年龄是15岁,在患者青少年期整个大肠有成百上千的腺瘤性息肉,直径一般<1cm,息肉多数是宽基底,>2cm的息肉通常有蒂[5]。组织学类型包括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或绒毛状腺瘤,以管状腺瘤最多见,呈绒毛状腺瘤结构的十分少见。息肉越大并且越呈绒毛状,发生局灶性癌的可能性越大[6]。本病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很高的大肠癌的并发率。FAP发生癌变年龄比普通的结肠直肠癌早。若FAP未予治疗,几乎每一病例都将发生一个或几个大肠癌[7]。
  3.3  鉴别诊断  本病必须与散发性腺瘤性息肉区分开,但仅从单个病变的组织学表现在光镜或电镜下无法区分。最少存在100个息肉才能在形态学上作出FAP的诊断。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多发性腺瘤性息肉)数目通常不超过50~60个。结肠镜检查可以明确息肉数目及病变范围。
  3.4  治疗  有报道[8]口服钙剂能降低FAP患者息肉的数目和大小,但它的效果不完全。因此不能代替手术治疗。至目前为此,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仍是预防性手术治疗。因为所有未经手术治疗的FAP患者最终要为结肠癌,所以即使病人年青也要实施全结肠切除术。
【】
    [1] 杨传永,李起.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外科[J].临床外科杂志,1995,3(6):301-302.

  [2] 张常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外科治疗[J].国外医学:外分册,2002,29(3):160-163.

  [3] Glaser EM. Inherited predisposition to colon cancer [J]. Cancer Nursing,1998,21(6):377-383.

  [4] Rustgi AK. Hereditary gastrointestinal polyposis and nonpolyposis syndromes [J]. N Engl J Med,1994,331(25):1694-1702.

  [5] 于恩达,徐晓东,孟荣贵.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临床特点及研究现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4):349-352.

  [6] Gillespie PE, Chambers TJ, Chan KW, et al. Colonic adenomas.A colonoscopy survey [J]. Gut,1979,20(3):240-245.

  [7] Jarvinen H, Franssila KO. Familial juvenile polyposis coli: increase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J]. Gut,1984,25(7):792-800.

  [8] Thomas MG, Thomson JP, Williamson RC. Oral calcium inhibits rectal epithetlial prolixferation in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J]. Br J Surg,1993,80(4):49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