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多普勒方法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比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新源,季平,许鉴清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了解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中的作用,并与常用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比值方法相比较。方法:用DTI检测经临床已确诊冠心病患者32例二尖瓣瓣环处的组织多普勒频谱和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DTI测量冠心病组:室间隔、左室侧壁及下壁对应二尖瓣瓣环处组织多普勒均表现为E峰降低、A峰增高、E/A值降低,而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的E、A峰及E/A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DTI测量二尖瓣环水平处的心肌运动速度频谱,是一种无创、定量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方法。结合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共同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会更为全面一些。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普勒组织成像;左室舒张功能


    左室舒张功能变化可早期敏感地反映冠心病患者左心室的功能变化。现在常用的办法是测量舒张期二尖瓣口的血流频谱E/A比值来分析左室舒张功能,但此法易受心肌松弛及左室充盈状态的影响;而且随着舒张功能的进一步减退还可出现E/A比值的假性正常化频谱。本研究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TI)测定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2例二尖瓣环处多个部位的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与舒张晚期运动速度(T)及E/A比值,并与正常对照组28例相比较,了解DTI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冠心病组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45~60岁,平均53±4.5岁;其中1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达50%以上。对照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48~70岁,平均54±3.7岁;均经临床检查证实为健康,既往无心脏病史,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心脏病变。两组在血压、心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仪器   使用GE公司的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内置超声工作站,探头频率为2~4 MHz,有动态聚焦功能,并同步连接心电图。

    1.3   方法   于心尖四腔观切面测量二尖瓣口跨瓣血流频谱,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充盈速度(E)、舒张晚期充盈速度(A)、E/A值、E峰减速时间(DT)、射血分数(EF);然后切换至DTI模式,在心尖四腔心切面和心尖两腔心切面测量室间隔、左室侧壁、前壁、下壁等部位二尖瓣环水平的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心电图T波后为舒张早期E速度)和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心电图P波后为舒张晚期A速度)速度及E/A值。均取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各项数据均以x±s差表示,各组间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多普勒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测值   见表1。冠心病组E峰和E/A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T较正常对照组延长,A峰及左室EF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组织多普勒测量各部位二尖瓣环处运动速度   见表2。在组织多普勒模式下心尖四腔及两腔心切面冠心病组室间隔、侧壁及后壁的二尖瓣环处水平的E速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A速度稍增高,E/A值降低(P<0.05),前壁两组间的E速度、A速度及E/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正确地评价舒张功能对心脏疾病的诊治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左室舒张功能测定尚无公认的金指标,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因其无创性、简便易行、可多次重复检查而受到临床欢迎,其中二尖瓣口跨瓣血流频谱的测量是目前临床最常使用的方法。

    但房室瓣口的血流频谱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心房、心室收缩舒张共同作用的结果,受心房、心室舒张功能、顺应性、房室间压力阶差及负荷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够单纯反映心室本身的舒张特性。早期轻度舒张功能不全时,左心室内压力下降缓慢,左房内压力增高致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加强、心房充盈增加,此时E/A峰<1;随着左室舒张功能的进一步减低,左房及左室内压力进一步增高,舒张早期房室间压力达到平衡,表现为舒张早期充盈率增加,心房充盈减少,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又重新表现为E/A>1,即为我们常说的二尖瓣口血流多普勒频谱的假性正常化。本研究中冠心病患者经频谱多普勒测量即可见二尖瓣口E/A比值>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可滤除心腔内血流产生的高频低振幅频移信号,而检测心肌运动产生的低频高振幅频移信号,从而了解左室室壁收缩、舒张期运动。研究表明DTI舒张期速度测值不受心脏负荷状态的影响,可以较准确地测出取样点部位每一时刻的心肌运动速度。二尖瓣口的多普勒血流频谱反映的是心室整体的舒张功能变化,只有心室的舒张功能异常到相当程度时才会表现为整个心室的舒张功能下降;而DTI则能了解局部心肌的实时运动速度,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所引起的早期心肌缺血和较局限范围血肌缺血时所对应节段局部心肌的舒张期运动速度变化,其所测指标客观、准确,不受检查者主观因素影响,能较准确地反映左室舒张功能[1]。

       左室壁心肌近二尖瓣环处所含心肌纤维数量最多,运动有长轴、横轴、斜径三种方向及瓣环本身运动速度、时相、和位移的改变,取样容积置于此处获得的频谱能很好地反映左室的机械运动[2]。故多数学者应用二尖瓣环运动作为一个较稳定的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3]。因为DTI可测量心脏活动时每一点心肌的即时运动速度,也有不少学者在研究心脏舒张功能变化时除测量二尖瓣环处心肌运动速度外,还在心肌各侧壁的中段甚至下段取点测量[4]。本研究选择由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观察室间隔、左室侧壁、前壁、下壁等部位二尖瓣环水平心肌的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速度)和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速度)速度及E/A值,可见与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有假性正常化一组比较除前壁测值外均有显著差异(P<0.05)。本组患者多数室间隔瓣环处E、A峰及E/A值异常可能与室间隔主要来源于前降支血供有关,而两组间前壁E/A等值未见差异可能与DTI受心尖两腔切面声束夹角、心脏旋转等因素有关。

    通过本组资料还可发现部分患者在舒张功能异常的早期二尖瓣口血流参数尚在正常范围内,但DTI测值为异常,说明二尖瓣环处的DTI比二尖瓣口的血流频谱对舒张功能的变化更敏感。在患者舒张功能重度受损时,二尖瓣口的血流频谱可表现为假性正常化,而二尖瓣环处的室壁DTI测值则表现为显著下降。

    用DTI测量二尖瓣环水平处的心肌运动速度频谱,可通过局部心肌的舒张期运动速度变化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也是一种无创、定量分析方法。特别是在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出现假性性正常化时,更可起鉴别诊断的作用。但此方法也易受到心脏切面方向与声束夹角、心脏旋转等因素影响。结合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共同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会更客观一些。

【】
  [1] 纪玉红,陶贵周.多普勒组织成像在缺血性心肌病诊断中的研究状况.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4, 6(1):19.

[2] 曾 欣,舒先红,何梅先,等.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左室整体功能最佳部位的选择[J].超声医学杂志,2002,18(2):105-107.

[3] 高 峻,李治安,王新房,等.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正常左室心肌舒缩运动特点的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15(1):6-9.

[4] 刘 梅,简文豪,黄小琴,等.组织多普勒技术对冠心病舒张功能的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7):497-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