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的利弊问题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立学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机辅助教学;医学影像学;教学;利弊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和技术的进步,以借助文本、图形、动画、动静态视频、声音等媒体优势的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医学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它为实现教学手段化、促进教学改革及提高教学质量等带来了勃勃生机。特别是在《医学影像学》等影像学科的教学中更显示出了其独到的重要作用[1]。然而,技术的发展都是一把双刃剑,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给教学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2]。笔者我院多年来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情况,就其利弊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  多媒体教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优势

  1.1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学习的积极性  近30年来,医学影像学发展迅猛,从放射学发展成为诊断和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线计算机成像(CR)、X线数字化成像(DR)、超声、核素扫描、正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逐步兴起并应用于临床。而且传统X线摄片逐步为CR、DR取代;CT不断更新换代,如螺旋CT(SCT)、电子束CT(uFCT)的出现,成像软件包的开发利用,使其成像速度和清楚度均明显提高,应用范围越来越广;MRI发展趋向于实时成像、功能MRI(fMRI)、显微结构成像;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应用,将以X线诊断为主的放射学发展成为一门诊断和治疗兼备的新的临床医学学科。影像学诊断,将由以大体形态学为主的阶段向生理、功能、代谢和基因成像过渡;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诊断模式由胶片采像和阅读逐步向数字采像和电子传输(无胶片放射学)方向发展, 随着信息科学的进展和医学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ACS)和远程放射学系统出现,“影像学”将会到来。介入治疗及其与内镜、微创治疗、外科的融合发展等,这些将改变影像学实践和服务方式,使医学影像学在未来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和比率,也必然对从事本专业的人员和专业教学提出新的要求[3]。
   
  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有望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育模式。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把相关的内容、图像生动、直观地投影到屏幕上,通过声、光对信息的传递触及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使整个教学活动在生动、灵活、形象中进行,这样就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另外应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可把《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并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创造立体的教学空间,增强教学感染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易接受,也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1.2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充分展示《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内容    医学影像学集成多门学科,使它的内涵大,而且教学内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图像多,而对图像的显示恰恰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4]。同时,部分医影像学所显像属功能性成像技术,它不仅能获得脏器或病变的解剖方面的信息,主要的是能够得到反映脏器或组织功能、血流、代谢等变化的功能方面的信息,有利于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在显像过程中,可将上述各种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得到脏器或病变的彩色断层、三维立体以及动态的影像,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实时地显示出动态性影像随血流流经某一脏器或被某一脏器不断地摄取、排出,或在某一脏器内反复充盈和射出的动态过程。同时,功能性影像中某些量化的指标可以用不同色阶来反映。因此,彩色图像较之灰度更易显示出脏器微小病灶的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很多《医学影像学》中的教学内容,若没有多媒体教学,老师讲解很费力,学生听课也觉得枯燥无味、抽象难以理解,而通过多媒体的动画制作及采用视频、声音插入等方法,为学生营造一种充满生动、活力的教学氛围,使《医学影像学》教学达到形象生动、一目了然的直观教学效果。总之,多媒体教学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提供了一个能够显示其独特功能的宽阔教学舞台。

  1.3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对《医学影像学》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补充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随着电子技术、基础学科及其它相关学科而迅猛发展,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克服传统的采用单一教科书的局限性,将突出《医学影像学》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作重点讲解,对一些过时的或被淘汰的成像技术和方法删除不讲或尽量少讲,并及时把相关新进展、新技术补充进多媒体教学内容中来。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掌握本学科的主干技术内容和临床应用情况,也能为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培养学生及时跟踪医学科技发展的新动态提供条件。我院近几年在《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紧跟医学发展的步伐,对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对体现影像诊断学特点及优势的内容(如骨骼、肺部X线诊断、中枢神经、腹部实质脏器CT诊断等)仍作重点讲解;对目前应用较少的内容(如心脏大血管的X线诊断等)少讲;对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如MRI的功能成像、灌注成像等)则及时地加入了多媒体教学内容中。实践证明,我们进行相关教学内容调整后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满意的,在我院教学部门进行的师生教学反馈会上,被调查的同学对《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的满意度在90%以上。

  2  多媒体教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弊端
   
  任何教学辅助手段都有其双重性,多媒体教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发挥其巨大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问题,如对这些问题认识不足,不仅不利于发挥其优势,反而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5]。因此,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必须对以下几个问题加以足够重视。

  2.1  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由于多媒体的使用导致教师间的教学水平差距在缩小,但应急能力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许多教师过分依赖预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课堂驾驭控制能力差,无法随教学环境进行思维应变,在课堂上仅充当“解说员”的角色,甚至完全对着课件内容照念,缺乏恰当的、形象生动的讲解,使教学过程枯燥无味;一些青年教师利用其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优势,不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课前不进行充分的备课,仅照本宣科似的讲解课件内容,而课件外的学科知识的横纵向比较的讲授就很缺乏,导致课堂经常出现错误,且应变能力差,一旦电脑出现故障或停电等意外发生时,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普通方式教学。以上种种情况都是过分地强调多媒体的使用好处,而忽略了教师自身素养培养的重要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多媒体只是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我们认为多媒体教学同样需要配合教师精辟、的讲解,适当的板书说明,并精心制定各种应急方案等,不能有了多媒体就放弃了传统教学的一些优点,应注意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密切结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教学双方缺乏互动与交流  这是目前多媒体教学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同样易犯的致命错误。课堂上教师埋头操作机,演示其课件,口中念念有词,但却无暇顾及观察学生的反应,也不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由于教师常被无形地禁锢在多媒体控制台上,缺乏主动站到台前,无法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与学生交流的意识比较差,学生常常是只闻教师其声、“不见”教师其人。课堂上教师不问问题,学生不能提问问题,更没有授课过程的热烈课堂讨论。教学过程中没有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而变得枯燥无味,这样必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兴趣造成极大的影响。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如要求教师充分熟悉课件内容,不要对着电脑屏幕照本宣科;教师要充分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各种反应,必要的提问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对多媒体设备在教室里的布局也应进行改进,改变设备对教师的局限,如尽量使用光电鼠标,使教师能站在讲台上讲课等,最终目的都是想办法能使教师更贴近学生、面对学生。

  2.3  喧宾夺主,教学目的不明确  这也是《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很容易犯的错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片面追求课件漂亮的外观、动感,在课件中过多地使用不必要的视频、音频,对课件界面作过分的渲染。这种做法就过分强调了课件制作的技巧和课件表面形式,其结果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奇的表现形式上,而忽略了他们真正应该掌握的教学内容。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教学目的不明确。《医学影像学》是以图像特点介绍为主的学科,虽然对其断层图像、三维图像、动态显像等,加入适当的动画、音频使学生便于理解是需要的,但不宜过分渲染,且对其主要教学内容(如成像的原理、正常和异常图像的分析、临床应用等)必须加以文字说明,进行清晰的讲解。

  2.4  课件过于简单化,照搬教学文稿制成课件  主要是教师因工作较忙碌或懒散,只是把课本上的文字部分简单复制到课件中,这种课件往往文字部分很多,字体很小,教师上课对着课件宣讲,因缺乏归纳性和字体小很不利于学生做笔记。多媒体课件要将教学内容及示教片按教学大纲要求统一制作,每一位教师有自己的授课特点和方法,因此授课老师必须在课前结合自己的情况编排好有自己特色的思路和进程,充分设计适合自己的课件,尽量避免喧宾夺主的课件过于华丽,同时又避免过于简单化,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好每一节课[6]。

  2.5  课件换页过快,学生不易做笔记,影响课后复习  这是在课后对学生调查中,多数学生反馈认为多媒体教学的一大弊端。还有的同学反映投影屏幕上的影像图像和实际影像片的图像不同。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好处是学生容易做笔记和看到实际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能否成功地被学生接受的关键也在于学生能不能接受投影屏幕上的影像图像,因此教师如何能让学生看懂、听懂、熟悉并学会读投影屏幕的影像图像就成为教学过程当中的关键问题。从实物片上的图像到投影屏幕上的影像图像再回复到实物片上的图像,这是一个较为艰难的认识、适应过程[6]。
   
  总之,通过近几年来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运用,我们深深地体会到,CAI对于促进《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大力提倡。但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CAI还存在上述的一些问题,只有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将其优势发挥到极致。目前我院承担《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教师多为中青年教师,自开展多媒体教学以来,为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监督教学效果,课前教师必须在教研室进行多次试讲,并对其多媒体课件进行集体备课、讨论;课堂上学院派出教学督导专家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进行听课,并提出不足和建议;课后定期召开师生教学联系会,收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馈信息。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使《医学影像学》教学中,能尽量发挥CAI的突出优点,同时又将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
    [1] 何玲,余国容,余世才,等.多媒体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4,2(2):141-142.

  [2] 韦叶生,覃志坚,邓益斌,等.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医教与管理,2005,33(1):84-85.

  [3] 艾书跃,周全,李士建,等.医学影像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1,23(2):134-136.

  [4] 郑建金,杨竹丽,姜明,等.多媒体教学法在影像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应用[J].中国医学技术,2005,19(3):205-206.

  [5] 王金文,杨慧霞,徐敬东.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3):266.

  [6] 王立学,黄健伟,马德智,等.多媒体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1):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