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对医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校园环境对医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问卷于第1学期前后及第3学期对2005级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入学时与第1学期结束时相比较,学期结束时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第3学期仍保持较高的知晓率。结论 校园环境对医学生的艾滋病知晓率有正面和持续的影响。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卫生 问卷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campus surrounding on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knowledg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IDS. Methods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first term, and at the end of the third term, students at grade 2005 of Youjiang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were tested with questionnaires related to prevention from AID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term, the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IDS had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while enrolling in college. At the end of the third term, their knowledge remained at a high level. Conclusion Campus surrounding impacts positively and consistently on the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AIDS.
Key wor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health education; questionnaires
国家对高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有明确的要求,各个不同的院校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进行评价,确实达到一定的效果,但评价大多为近期的评价,对远期的评价不多。笔者试就医学院校环境对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近期和远期的影响作一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校2005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入学时作为基线调查,发放2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5份,有效率为93.48%;第一学期结束时作为效果调查,发放250份问卷,收回有效答卷224份,有效率为89.60%;第三学期临结束时进行第三次调查发放11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为100%。
1.2 调查内容
采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问卷中关于艾滋病基本知识共13个问题:(1)一个人得了艾滋病,可从外表看出来?(2)艾滋病可以通过性交传播吗?(3)仅与一个忠诚且没有被感染的性伙伴发生性行为可降低艾滋病毒传播危险吗?(4)艾滋病可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吗?(5)艾滋病可通过母亲怀孕,生孩子或喂奶传播吗?(6)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吗?(7)艾滋病可通过输血或用血制品传播吗?(8)艾滋病可通过共用注射器传播吗?(9)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餐会被感染艾滋病病毒吗?(10)得性病的人更容易得艾滋病吗?(11)一个看起来健康的人会携带艾滋病病毒吗?(12)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吗?(13)可以通过打艾滋病疫苗来预防艾滋病吗? 每个问题答案设有三个选项:是、否、不知道。
1.3 调查方法
抽样方法采用拦截法,选择学生公寓前作为拦截点,如拦截对象同意填写问卷则选其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入学后的第3天、第1学期结束前一周某天下午,第3学期结束前2个月某天的下午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用秩和检验与χ2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入学时与第1学期末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见表1。表1 入学时与第1学期末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构成比较(略)注:秩和检验。
2.2 本校与其他相关院校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比较
见表2。表2 入学时与第1、3学期末与其他院校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 (略)
3 讨论
3.1 艾滋病是一种行为疾病,通过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知晓艾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对艾滋病防治的知晓率有明确的要求:“到2007年底,校内青少年达到85%以上。”各高校都在积极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工作,通过进行评价,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大多为现况调查[2~4]或近期的评价[5~7],对远期的评价不多见。
3.2 本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除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利用宣传栏、墙报、广播、专题讲座、宣传等形式外,还根据医学院校的特点开展具有自己特色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设有12学时的艾滋病同伴教育选修课程;参加纪念世界艾滋病日活动,组织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知识竞赛;坚持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到各个学校、社区开展的发放宣传单、展板、咨询、正确使用安全套、艾滋病同伴教育等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从调查的结果得知,在学院环境学习生活半年后,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由原来的72.04%上升到89.73%,而从每项问题回答的结果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P<0.05)。在第3学期结束时,总体知晓率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达到95.59%,说明医学院校环境对学生的艾滋病知晓率有正面的影响。
3.3 与中国西南其他省高校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比较,本校的总体知晓率高于相关高校,医学院校高于其他院校,说明本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具有成效。健康教育活动是健康传播的一个过程,我们的传播具有宣传性、倡导性的大众策略,也涵盖了教育性、训练性、咨询性、劝服性、指导性的人际传播的特点,符合综合性传播的策略[8]。从学生群体看,他们既是健康信息的受众,也成为健康信息的传播者,在双重互动的角色中增强传播的效果。我们的活动坚持了3年,形式内容多样,同时与专业息息相关,也是效果好的因素之一。表3 入学时与第1、3学期结束及相关高校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比较(略)注,a:P均<0.01
3.4 大学生是文化层次较高、容易受到艾滋病侵犯的群体;我院属于医科院校,使学生掌握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自身的预防及社会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我们细致、坚持不懈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适应国家与社会的需要。
【】
[1]张龙杰.中国西南4省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效果的评估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6):512-514.
[2]王士荣,殷晓梅.400名就诊大学生对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5,19(4):381-382.
[3]赵丽,刘桂荣.鞍山市部分大学生AIDS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6,22(4):288-289.
[4]黄久红,李小红,胡金妹等.泰州市某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现状研究[J].江苏预防医学,2006,17(1):14-15.
[5]张思明,晏渠如,李松柏,等.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宜春学院学报,2004,26(6):74-75.
[6]关韶,白春玉,张迪,等.沈阳市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2):1486-1487.
[7]张连生,贾硕柱.大一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预防医学,2003,30(2):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