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抗衰老的原则和方法
【摘要】 重点论述了中医学抗衰老的原则和方法,并从精神、饮食、睡眠、环境、季节、锻炼、药食、针灸等方面探讨了独具中医特色的抗衰老法则。
【关键词】 抗衰老;养生;内经
Abstract: Anti?ageing is a research topic that both the “Western”and “Chinese” medical practitioners are keen of. This paper will present the finding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some Chinese medical practitioners angle)on the reasons of anti?ageing, specifically present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anti?ageing Chinese medical approach. And in particular,described in details the specific anti?ageing’ effect and principles in areas such as:spirit, diet, sleep, envronment, change of seasons, exercise, Chinese herbs, acupuncture etc.
Key words: resist senescence; keep fit; Internal Classic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天年篇》亦云“人之寿百岁而死”;我国古代医家、学者对人类“天年”的限度定在100~120岁之间。家对人类寿命的各项研究结果也表明,人类的自然寿命应当在120~150岁之间。然而,如今世界各国的平均寿命仍然未能超过百岁大关,因此,抗衰老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医疗和科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中医抗衰老的一些原则和方法谈点看法。
1 中医学病因观
先天不足:体质虚弱,容易衰老。后天失调:饮食失节(过饥过饱及偏食)、饮酒过多、劳逸失常、房劳过度、情绪失调、自身疾病、滥用药物、锻炼因素、环境因素等。脏腑功能失调:五脏虚衰、肝郁、痰阻、血瘀。
2 原则与方法
2.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未病先防的思想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不亦晚乎?”从广义来说,中医学所有的养生防老的方法都是以预防疾病、保健益寿为目的的。人的生命过程有生、壮、老、已几个阶段,养老防衰应当从青中年期就开始实行。
2.2 生活有节、怡情修志 《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法于阴阳,和于数术”,“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劳作,故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医抗衰老强调饮食有节、起居适宜、心神舒畅、睡眠安稳,顺应四时的养生方法。
2.2.1 精神养生 《黄帝内经》中主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志闲而少欲”,并强调“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切忌过激,心神内守,少贪节欲,百病不生。”事实证明,只有少思寡欲,精神才能守持于内。《遵生八笺》中还提倡鉴赏书画、文房四宝、各种花卉及游览、登高等活动,以陶冶精神,实为当今、登山以健心身观点的理论之源,至今仍给我们以方法论的启迪。
2.2.2 饮食养生 《汉书·郦食其传》说:“民以食为天”,这说明饮食是保证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而饮食养生要遵循几个原则,(1)饮食有节:一是饮食要适量,要恰到好处,饥饱适中。《黄帝内经》中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二是饮食应定时。“不时,不食”,这是孔子的饮食习惯,即不到该吃饭的时候,就不吃东西。(2)五味调和: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这五种类型的食物,中医认为,味道不同,作用不同。如酸味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像乌梅、山楂、山萸肉、石榴等;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像桔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因此,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2.2.3 睡眠养生 祖国医学历来重视睡眠科学,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黄帝内经》提到:“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23~1点)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这个时候称为“合阴”,所谓“日入阳尽,而阴受气,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日合阴。”所以夜半应长眠、深眠(在子时之前入睡为宜),因为阳尽阴重之故。
2.2.4 环境养生 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居住在空气污浊、气候炎热的低洼地区的人多短寿(《黄帝内经》);阴虚之人适合向北、背日、海边、河边、湖边、树多处居住,阳虚之人适合向南、向日光、向东方处居住;此外,社会环境同样和人们的身体状况紧密关联。如《黄帝内经》里就指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始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非常明确地阐明了诊治疾病要注意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2.2.5 四时养生 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人们必须顺时养生。四时养生必须遵循的原则:(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所谓“虚邪贼风”,是泛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来致病因素,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因为这六种邪气皆能致病,故须及时地躲避它。(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养阳主要体现在:“晚睡早起”,夏天养阳主要体现在:“夜卧早起”,秋天养阴主要体现在:“早卧早起”,冬天养阴主要体现在:“早卧晚起”。(3)要注意“五脏应五时”中医学认为,在养生上要有侧重点,即春天要注意养肝,夏天要注意养心,长夏要注意养脾,秋天要注意养肺,冬天要注意养肾。
2.3 锻炼按摩、持之以恒
2.3.1 气功 气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离不开调心、调息、调身这三项练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势三个环节。它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
2.3.2 按摩 按摩,就是用手在人体皮肤、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种手法,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我按摩。按摩的主要作用是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加强脏腑功能。具体方法有头面按摩、全身按摩、穴位按摩等多种。
2.4 药食相兼、针灸相配
2.4.1 药养 药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来养身益寿、美容润肤。历代许多中医药书籍记载有各种抗衰老方药。中药抗衰老的常用方药如下:①乌须黑发常用药物如何首乌、地黄、女贞子、桑椹等。常用成方有二至丸、扶桑丸、桑椹膏等。②聪耳明目固齿常用药物如枸杞子、甘菊花、羊肝、补骨脂等。常用成方有杞菊地黄丸、羊肝丸、明目地黄丸等。③安神益志常用药物有人参、茯苓、莲蕊、龙眼肉、夜交藤等。常用成方有定志丸等。④保养心肺常用药物有丹参、人参、麦冬、玉竹、五味子等。常用成方如丹参饮、生脉散、三才丸、固本丸等。⑤健脾和胃常用药物有苍朮、白朮、陈皮、谷芽、麦芽等。常用成方有四君子汤、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白朮丸等。⑥调补气血补气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太子参、炙甘草等。常用成方如四君子汤、保元汤等。补血常用药物有阿胶、地黄、当归、川芎、红枣等。常用成方如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⑦调和阴阳常用药物有地黄、龟板桂枝、附子、鹿茸、仙灵脾等,常用成方如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肾气丸等。⑧填精补髓常用药物有黄精、肉苁蓉、菟丝子、巴戟肉、紫河车、鹿茸、紫石英、阳起石等。常用成方如二精丸、黄精丸、补髓丹、二至丸等。
2.4.2 针灸保健 针刺保健的针刺手法刺激强度宜适中,选穴不宜多,且要以具有强壮功效的穴位为主。保健灸法也是中医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仅可用于强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所谓保健灸法,就是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具体灸法有艾炷灸、艾卷灸、温针灸。
3 小结
中医抗衰老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极其悠久的和丰富的内涵,在生活节奏压力下,不少人因为不懂得如何的保健而早衰甚至“过劳死”,如果懂得科学预防来维护健康,那我们的寿命无疑会延长。中医在抗衰老研究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必将在人类挑战衰老、防治老年性疾病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
[1] 周立峰主编.抗衰老饮食与保健[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364.
[2] Robert Goldman Ronald Klatz.抗衰老革命[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5:10?11.
[3] 金国梁,傅惠英.抗衰老中药复方的研究情况[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30(6):457.
[4] 王平.中医药抗衰老的理论与应用[J].实用老年医学,2002,36(2):309?310.
[5] 孙睦,高普.自组织理论与中医抗衰老研究[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10(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