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宋新国,乔富胜,欧阳仑
【关键词】 ;心;综述
0引言
新世纪来临,我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有效地抑制了运行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从容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变化、新问题.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功地战胜各种重大灾害和非典等传染疾病的蔓延流行. 加大了对严惩腐败现象的力度,为实现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使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更加深化,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国民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价格水平基本稳定,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出现一派繁荣景象,民族团结更加巩固,技术、文化事业不断改革创新、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大大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更快的进展. 更重要的是党中央提出了科学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等伟大战略决策,使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形象,引起世人瞩目. 中国人民面向未来,加上和平外交的双赢政策,在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正屹立在一个新的、充满阳光的起跑线上[1].
1心理学发展
科学心理学开始问世,是1879年以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我国开始传入科学心理学,是从19世纪末,蔡元培先生在德国师从冯特学习心理学开始的. 20世纪初,又有一批在国外学习心理学的留学生回国,1917年在蔡元培先生指导下,于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系. 1922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心理学杂志《心理》[2]. 虽然老一代学者都十分敬业、热心和努力,但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条件下,心理科学的发展不可能受到当局的重视. 当时研究规模、从业人数,都是极为有限的. 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曾一度发展较快,由于向苏学习,虽然在认识上出现一定偏颇,但是在开设课程、学习人数上、从业人数上,在中国都是空前的. 1956年12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中国心理科学研究所. 后来,由于1958, 1965年极左思潮泛滥中两次受到批判,心理学被认为是“伪科学”,十年动乱更是受到严重破坏[3]. 1977年8月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北京平谷召开了全国心理学学科规划会议. 国务院教育部还专门为心理科学平反[4]. 从此,心理学开始了顺利发展的历史阶段. 1980年第22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讨论并一致通过中国心理学会代表中国加入国际心理学联合会. 我国心理学家荆其诚、张厚璨教授都先后当选过国际心理学联合会的副主席(19921996, 20002004). 1999年国家科技部确定增加心理学作为18个优先发展的重点学科之一. 2000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心理学确定为一级学科. 2004年8月在北京成功地召开了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这是心理科学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大会. 中国心理学会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先进学会.
社会上各行各业在提高效率、改进工作愿望的驱使下,都向心理学提出不同程度的希望和要求. 诸如:科技创新、工业技术改革、人才选拔与培训、航空航天工作、军事人才选拔培训、心理战、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医务工作者培训与提高素质、运动、人力资源管理、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广告与营销、新产品设计、司法工作中犯罪心理、监狱管理等,面向社会的心理咨询、辅导与心理等. 心理学面对社会各界的需求,迫切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迫切需要集中研究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各个研究机构、高校心理学专业的专家和各行各业心理科学工作者的密切配合,以求满足社会各界广泛需求. 近10年来,尽管心理专业的学历教育空前繁荣,开设的心理学系、心理学专业的数量成倍上升,硕士学位点、博士学位点和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扩大,业余教育到处开花,硕士学位课程班、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培训班,经有关职能部门批准各地都在开办. 在认知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心理保健与治疗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不少项目都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2心理学研究现状
当代中国心理学究竟何去何从?按中国的国情、民情和心理学科的具体情况来说,对一个和平崛起,经济、、社会正在全面复兴的国家和民族来说,不断增强的精神需要,必然成为心理科学发展的驱动力;对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史、具有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来说,必然使心理学在中国古代的科学文化中得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科发展最宝贵丰富的营养;对一个近百年来饱经磨难、历尽艰辛的中华民族来说,我们的阅历、我们的体验、我们的情感感受,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最直接、最亲切、最鲜活、最强烈的素材和内容[5-7]. 中国心理学肯定会得到空前大发展的,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
心理科学的真正出路在于特色和创新,它兼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如果成立一个心理科学研究院,偏重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可以选出这方面的院士,偏重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也可以选出这方面的学部委员,这当然是大胆甚至狂妄的构想,但是,从心理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看,从发展的前途看,这已是必然趋势[6-9]. 从心理学工作者队伍的组织结构来看,在首都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其本身大发展的同时,会同社科院心理研究所、北大心理学系、北师大心理学院等在京的心理科学研究和教育机构,形成全国心理科学研究和开发中心. 以心理学会的名义与全国各地心理学会联系,各地区、各省市心理科学中遇到的问题或需要的帮助,都能找到相当固定的联系人. 北京在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心目中,成为名副其实的核心和大本营. 在研究中,不是各自为战而是相互协作,特别是我们的多位著名心理学家,不论搞基础研究的或是搞应用研究的都既是心理科学前沿阵地研究工作的排头兵,又是全国心理学工作者的榜样,是解决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心理学重大问题的坚强后盾.
心学历空前,全国的心理学系在300个以上,一般心理学系按本科招生,学制四年(包括实习). 一些大学的心理学系已设6年制的学士、硕士连读,全国心理学博士点已发展到近百个. 成人教育、函授教育、自学、教育中的心理学专业已具备相当高水平的. 心理学的业余教育也在全国普及,如: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思想教育工作者、管理工作者、运动工作者、文艺工作者、部队各级军官、工程技术人员等,他们熟悉本职、本专业工作,再掌握心理,对提高工作效率、对心理学应用项目和领域的开拓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各行各业都可由经过培训的优秀心理科学工作者组成辅导或咨询中心,更有利于妥善解决本单位、本系统的心理保健等问题. 也可以允许在社会上设立一些以社区、乡镇为服务范围的心理保健、咨询、机构. 对现有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大力帮助,提高其培训人员的素质,规范其以社会公益、服务大众为宗旨的办学目标和理念,以求满足社会发展的更大需求.
3发展趋势与展望
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取得惊人的突破和创新,认知心理学方面,由于机、信息科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迅猛发展,特别在学习和记忆、语言和言语、情绪和个性、思维、知觉与注意等方面更是成果卓著;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已取得惊人的成就. 现有的《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探新》,《心理与行为研究》等学术期刊都成为心理学工作者心目中的名副其实的权威期刊,使大部分专业工作者能看得懂、喜欢看,能从中获得学习、提高、鼓舞、激励的必读刊物,发展到50种以上;还有科普期刊,如《大众心理学》,《心理保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医生》等期刊达到上百种,为推动心理学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心理科学工作者队伍涵盖面比较宽泛,从研究方向看,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从研究层次看,有专业化很强的实证和理论研究,以及面向大众的科普教育都应包容[9]. 搞实证和理论研究的专业研究人员与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师大多是科班出身、有正规心理专业学历的人,如果都能面向社会、更多的了解社会需求、人民的需求,因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社会中的人,实验室和书斋研究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社会生活实践是感悟人生的重要源泉. 今后的心理学家必然是既能从事高精尖的实证实验研究,又能有切身体验,目光敏锐、思维活跃、才华横溢,真实感悟人生的人,从他们身上看到中国心理学的希望[8-9]. 心理科学的生命力在于超越和包容,我们必须超越我们原有的知识领域,超越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超越以往自我认识的局限,包容我们自己所不熟悉、不了解、不掌握、不具备的新事物、新理念,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 中国心理学任重道远,前途光明.
【】
[1] 王有智, 欧阳仑. 心理学基础[M]. 北京: 首都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16-28.
[2] Goin MK. Practical psychotherapy: A current perspective on the psychotherapies[J]. Psychiatr Serv, 2005,56(3):255-272.
[3] 杨国枢.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0-22.
[4] 苗丹民, 王京生. 军事心理学研究[M]. 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3:42-45.
[5] 朱宝荣. 应用心理学教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57-60.
[6] 章志光. 社会心理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595-602.
[7] 欧阳仑,苗丹民. 在大学入学考试中增加心理测试的构想[J].考试研究, 2005,7(2):12-21.
[8] 王登峰, 崔红. 解读中国人的人格[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355-357.
[9] 杨文辉, 姚树桥, 贺达仁. 从对人性的关注看心理疗法的整合趋势.医学与, 2004, 25(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