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位拔伸及推顶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阳春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观察仰卧位拔伸推顶手法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接受仰卧位拔伸及推顶手法或颌枕吊带牵引治疗。结果:2组总体疗效和主要症状体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关键词】  颈椎病/中医治疗;推拿疗法;仰卧位拔伸;推顶法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脊柱疾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多见,大量实践证明,通过推拿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笔者自2002年8月-2006年12月,以颌枕吊带牵引为平行对照,对仰卧位拔伸及推顶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等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全部符合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确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⑤排除颈椎以外病变所致的以上肢痛为主的患者;⑥排除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颈椎间盘突出症、严重骨质疏松症、骨结核、骨肿瘤、颈椎外伤处于急性期和同时应用非甾类消炎镇痛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以及孕妇或哺乳期妇女。60例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66岁;病程小于半年23例,大于半年37例。笔者以年龄作为非处理因素,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设计,分为颈椎拔伸配合推顶手法治疗组和颌枕吊带牵引对照组。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第一步:取俯卧位,以指揉法施于颈项部3线,左右风池—肩井、风府—大椎,冈上肌以及背部竖脊肌,要求每1线操作3min。第二步:拿风池以及颈项部,由上至下数遍,以酸胀为度。第三步:取仰卧位,术者以双手掌托住患者枕部作拔伸10s左右,在操作时,头应略前倾。再以中指抵住病变椎体棘突,在拔伸下作推顶,根据患者颈椎情况调整角度(针对椎体旋转患者,作适当旋转;针对椎体前屈、后仰及侧摆者,作后伸、前屈或侧摆),以指下有滑动感为度。第四步:按揉法施于患者上肢至麻木手指部。拿上肢同时结合勾揉极泉、小海穴。

    2.2  对照组  采用颌枕吊带牵引,颈椎前屈15°,重量6kg,每次总时间约20min。以上治疗均为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症状、体征减轻,残留颈、上肢不适,功能活动基本正常;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或中止治疗。

    3.2  结果  按上述疗效评定标准,2组均见较好疗效,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4  体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使椎间隙变窄,脊柱稳定性下降,从而使后关节面、钩椎关节以及椎体发生代偿性增生。因椎间孔上下径变窄,使各增生部位更易压迫神经而产生后症状,尤其是颈椎错位或生理曲度改变。间接压迫是由于颈部过度或不协调的活动,对其周围软组织过度刺激而发生局部损伤性炎症水肿,继而产生间接压迫。笔者认为,消除增生物对神经根的间接压迫关键在于改善颈椎的位置。既往研究表明,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颈椎病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缓解颈项酸痛、颈部活动不利、上肢放射痛以及头部叩击、压颈、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等神经根症状和体征具有较好的作用[3]。仰卧位拔伸手法可直接扩大椎间孔,从而解除压迫。仰卧位时患者颈部肌肉容易放松,且患者不易紧张,利于医患配合。不同的用力点及用力方向对不同颈椎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4],可根据颈椎情况调整拔伸角度,同时通过推顶调整颈椎的位置,从而体现了手法的灵活多变的特点,提高了疗效。

【】
  [1]孙 宇,陈琪福.第二界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3]詹红生,应 航,詹 强,等.仰卧拔伸整复手法治疗颈椎病257例临床[J].医药学报,2000,15(3):45-47.

[4]詹红生,应 航,陈文辉,等.用光弹方法观察纵向牵拉力对颈椎关节应力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0,13(6):32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