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八味汤治疗痰热咳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唐黎群 时间:2010-07-12

【摘要】  清肺八味汤是浙江省名中医潘智敏主任医师在杨继荪教授痰热咳嗽的临床经验方上出的有效方剂。其组成:鱼腥草、黄芩、野荞麦根、桔梗、前胡、浙贝母、杏仁、姜半夏。其功效为:清肺泄热,化痰解毒。临床应用证实,清肺八味汤以清为主的辨证思路与医学主张抗炎为主的治则相吻合,疗效确切,并可缩短病程。

【关键词】  清肺八味汤 痰热咳嗽 名医经验 潘智敏

    清肺八味汤是浙江省名中医潘智敏主任医师在杨继荪教授(首批全国500名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痰热咳嗽的临床经验方上总结出的有效方剂,现解析如下。

    方剂组成

    清肺八味汤组成:鱼腥草30g,黄芩30g,野荞麦根30g,桔梗9g,前胡9g,浙贝母15g,杏仁9g,姜半夏12g。

    加减:如外感发热、咽痛者,加薄荷、苏叶、牛蒡子、板兰根以疏风解表、清热利咽;痰黄、舌红脉数、热象重者,加银花、连翘、七叶一枝花、桑白皮,以加强清涤肺热之力;舌红少津者,加鲜芦根、鲜石斛以清热化津;苔白腻、头身重、湿困者,加霍香、佩兰以芳香化湿;伴胸脘胀闷者,加栝楼、郁金、枳壳、厚朴、莱菔子以宽中活血,祛痰下气;对痰哮气喘者,则加麻黄、射干、地龙以平喘解痉;而对久咳气逆、痰色始终呈白色者,加苏子、紫菀、款冬,凉温并下,用以消痰下气,定喘止咳;伴大便秘结不通者,加生大黄、炒枳壳、川厚朴。

    功效:清肺泄热,化痰解毒。

    用法用量:上药温水浸泡20分钟,武火煎沸后以文火再煎15分钟,取液200ml,饭后服,每天1剂煎3次,连服5日为1疗程。多为1至2个疗程即可,必要时可连服3个疗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观察门诊病人100例,男性42例,女性58例。年龄20~40岁30例,40~60岁70例。临床症状均为咳嗽,气急,痰多稠黄或痰白粘难咯,伴或不伴发热、口干。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或数。相关检查示: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肺部X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疗效评定: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作为诊断疗效标准[1]。①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②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③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治疗1个疗程,痊愈39例,好转61例,未愈0例。

    典型病例

    彭××,女,56岁。初诊时间:2005年12月20日。主诉:反复咳嗽、咯痰20余年,加重伴发热4天。病史:反复咳嗽、咯痰20余年,每于入冬或气候变化时易诱发或加重。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史。诊查示:咳嗽气急,痰多白粘难咳,咳剧时左侧胸痛,神疲纳呆,口干不欲饮,下肢轻度浮肿,舌质边红紫,苔黄燥,舌下瘀筋明显,脉弦而数。听诊示:两肺呼吸音较低,左下肺可及湿性罗音。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X线示:肺气肿伴左下肺炎性改变;肺功能试验示(2005年10月):轻、中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心电图示(2005年10月):低电压,电轴顺时针向转位,肺型P波。中医诊断:肺胀、咳嗽(痰热壅肺)。西医诊断: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感染。②肺心病。治则:清肺泄热,化痰解毒,佐以活血化瘀。处方:鱼腥草30g,炒黄芩30g,野荞麦根30g,银花30g,浙贝母12g,紫丹参30g,车前草30g,竹沥半夏12g,炙桑白皮12g,桔梗12g,炒枇杷叶(包)12g,桃仁泥9g,杏仁9g,炒陈皮9g,鲜芦根30g,共5剂。1个疗程后体温降至正常,咳嗽、气急缓解,痰少易咯。左下肺仍可及少许湿性罗音。X线示左下肺炎性明显吸收。

    讨  论

    清肺八味汤在临床上经杨老及潘智敏主任医师反复应用30年,疗效确切。其中“黄芩治肺热”乃李时珍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本草纲目》中有相关记载。《本草经疏》中“鱼腥草”条曰:“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 野荞麦根功效为清热解毒、清肺化痰,应用于肺热咳嗽、咽喉疼痛及肺痈咯痰浓稠腥臭者(六版《中药学》教材)。临床应用时鱼腥草、黄芩、野荞麦根剂量多各为30克,三者共奏清热解毒、清肺化痰之功,是清肺的君药;浙贝母、杏仁清肺化痰、降气止咳为臣药;桔梗、前胡一升一降,宣肃肺气,止咳化痰,共为臣药;半夏下气化痰,同时有和胃降逆之功,痰热较盛者用竹沥半夏以助清热化痰为臣药,热痰胶结较轻者可用姜半夏为佐药以承胃气,避免清凉之药攻伐过度。清肺八味汤以清为主的辨证思路与医学主张抗炎为主的治则相吻合,疗效确切,并可缩短病程。

【】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2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