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蒋琴芳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脂肪肝 降脂理肝方 验方

    脂肪肝是肝脏代谢性疾病,近年来脂肪肝患者大幅度增加,主要原因为营养过剩之肥胖、酗酒,其他原因还有肝炎、药害、营养结构不合理等。医学认为其病理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脂质代谢异常、激素水平改变、脂质过氧化损害、免疫反应、缺氧等。中医学无“脂肪肝”这一病名,但在历代中有类似病症的描述,如“胁痛”、“腹胀”、“肝痞”、“积聚”等,如《难经·五十六难》曰:“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一般认为它属于“痰证”,因为痰症泛指痰涎停留在体内的一系列疾病,大多是由于脏腑气化功能失调、水液吸收排泄发生障碍导致;另一种观点认为它属于“瘀证”,因为代谢障碍引起的组织病理反应可以视作瘀症。从这两种观点来看,脂肪肝既属于痰证,又属于瘀证,因此在上要兼顾。笔者在临床中运用著名老中医张云鹏主任医师经验降脂理肝方辨证加减治疗脂肪肝,取得良好效果。

    降脂理肝方组成

    药物剂量:泽泻10g,决明子30g,丹参10~15g,郁金10g,海藻15~30g,荷叶6~10g。

    功效:化痰活血,疏肝和络。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连续用药3个月为1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辨证加减:胁痛加延胡索;腹胀加八月札;胃纳差加生山楂;大便不畅加瓜蒌仁;痰湿重加莱服子、米仁;热毒重、舌质红加垂盆草、平地木、六月雪;舌尖红加连翘或山栀。

    临床观察

    诊断标准:参照有关文献[1,2]制定如下标准。B超检查:①肝前后部回声差异,近场回声密集增强而远场回声衰减;②肝内管道结构特别是静脉变细不清;③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CT 检查:肝的密度普遍低于脾脏、肾脏和肝内血管的密度;肝/脾CT值<0.185;增强后肝内血管影显示非常清楚,其形态走向均无异常。患者B 超和CT 检查任何一项符合上述标准即诊断为脂肪肝。

    一般资料:门诊病例30例,均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4岁。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运用降脂理肝法。

    疗效标准:根据常见病的疗效评定标准[3]:痊愈:B超复查,肝脏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消失;有效:B超复查有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B超复查无改善,临床症状无好转者。

    治疗结果:痊愈12例,占40.0%;有效16例,占53.3%;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

    病案举例

    病例1  潘××,男,47岁,2003年10月24日初诊。神疲乏力半年。刻下:神疲乏力,大便日1次,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细。B超检查:脂肪肝。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阴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性,甘油三酯(TG):2.16 mmol/L(正常值:<1.6mmol/L),谷丙转氨酶:46U/L(正常值:<50 U/L)。中医诊断为肝痞,证属痰瘀互阻,肝络不和,治以化痰活血,疏肝和络。予降脂理肝方辨证加减:泽泻10g,决明子30g,丹参15g,郁金10g,荷叶10g,佩兰15g,陈皮10g,海藻30g,生山楂30g。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加减治疗1年,B超检查示:肝脏未见异常。甘油三脂恢复正常。

    病例2  李××,男,41岁,2003年10月9日初诊。乏力1月。刻下:乏力,形体偏胖,大便日行2~3次,舌质红,苔薄白,后半薄腻,脉细弦。B超示:脂肪肝。谷丙转氨酶:67U/L(正常值:<50 U/L),谷草转氨酶:54U/L(正常值:<40U/L),甘油三酯:7.4mmol/L(<正常值:1.6mmol/L),乙肝二对半阴性。中医诊断为肝痞,证属痰瘀互结,热毒内蕴,治以化痰活血,清热解毒。予降脂理肝方加减:泽泻10g,决明子30g,丹参15g,郁金15g,荷叶10g,虎杖30g,生山楂30g,垂盆草30g,平地木30g,六月雪30g,紫花地丁30g,败酱草30g,莱菔子30g,海藻30g,莪术15g,银花30g,连翘30g。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加减1年,B超检查示:肝脏未见异常。甘油三脂、肝功能均恢复正常。

    讨  论

    肝脏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 它可使脂质消化、吸收氧化、转化以及分泌过程保持动态平衡。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过量脂肪向肝细胞内渗透堆积,形成肝脂肪浸润变性。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 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中医认为脂肪肝是由于饮酒过度或嗜食肥甘厚味, 酒食内伤,而滋生痰浊,由痰致瘀,久病入络导致血脉瘀滞。正如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中所说:“食积太阴,敦阜之气,抑遏肝气,故病在胁下。”脂肪肝属中医胁痛、积聚、肝痞、痰证、瘀证范畴。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日渐增高。有关资料表明,60年代以前,脂肪肝的发病率仅为3%左右,病因多为营养不良,而80年代以后,其发病率已达10%左右,病因为营养过剩。据报道,约有25%肥胖型脂肪肝病人会合并肝纤维化,部分患者可能为肝硬化,因此寻找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法,是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降脂理肝方系著名老中医张云鹏主任医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脂肪肝治疗的经验。其对脂肪肝的治疗常从痰、瘀立论,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泽泻、决明子利水化痰;丹参、郁金活血通络,搭配海藻化痰活血,所谓“化痰必活血,血行痰自消”;荷叶升清降浊,全方活血祛瘀、化痰降脂,使积聚在肝内的脂肪得以消除。《济阴纲目》中云:“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药理研究证实,丹参具有改善肝内微循环,增加肝血流量,其煎剂对实验性动脉硬化大鼠及家兔有降脂,尤其降低TG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脂肪在肝中的氧化,从而降低肝中脂肪的含量;泽泻能干扰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 又能影响内源性胆固醇代谢;丹参、决明子配伍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荷叶、泽泻均能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形成;郁金有促进肝细胞损伤修复、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丹参对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两者同用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细胞作用;丹参、郁金同时还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有助于血液内脂质成分调整,从而有利于清除肝内脂肪沉积。脂肪肝进展到一定时期,常伴发炎症,形成脂肪性肝炎。主要是由于痰瘀不断蕴积, 酿生有毒病理物质,滞留体内,久积之邪化为内毒, 以致瘀毒、痰毒阻滞肝络,导致肝络受损,使脂肪肝加重,遂成肝之炎症反应。正如尤在泾所说:“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此时瘀毒、痰毒为患,且常从热化,治疗原则在降脂理肝方基础上辨证加用清热解毒之品,常用垂盆草、紫花地丁、败酱草、六月雪等。脂肪肝与饮食结构、习惯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嘱患者注意饮食调摄,清淡爽口为主,少食滋腻厚味之品,这可有助于治疗,并能预防复发。

【】
  1 梁扩寰主编.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2 曾民德.脂肪肝[J].中华消化杂志,1999,19(3):1201.

3 吴少桢.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 北京:医药出版社,1999: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