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调适
【关键词】 解剖学
[关键词] 解剖学;医学;心
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解剖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解剖实验课中,因民族、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不同,大部分学生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作者在解剖实验课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及调适,体会如下。
1 解剖实验课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1.1 情绪障碍
解剖实验课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有:①恐惧心理。恐惧是对威胁的预想而产生的情绪,主要是对恐惧对象缺乏了解和认识引起的。临床本员以前未接触过尸体,而解剖实验课的实验材料是人体标本,所以有10%的学生,尤其是女生都会产生恐惧心理。②紧张心理。在解剖实验课中,许多学生因为对尸体的恐惧、对学习结果期望过高等,往往会感到紧张。③怕脏、怕气味心理。目前医学院校解剖教学用的标本多数采用40%的甲醛溶液灌注。有15%的学生存在着怕脏、怕气味心理[1] 。
1.2 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表现有:①模糊心理。解剖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练的掌握人体器官正常的形态、功能,培养自学、观察、综合判断、思维表达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亲自在尸体标本上操作,才能仔细观察。有的学生不能改变对知识的传统看法,过于偏重理论学习,对实验课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探索的精神。②依赖心理。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缺乏自信。在解剖实验课中自觉动手能力差,不敢操作,不愿意动手等种种原因而产生依赖心理[2] 。
2 解剖实验课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调适
2.1 营造实验课良好环境及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要逐步改善实验条件,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实验环境和好的心境。减少实验室里的气味刺激,制作标本时先用甲醛固定组织,再用氨水与甲醛反应产生乌洛托品,乌洛托品在酸性情况下可分解释放出甲醛,故具有甲醛的各种防腐固定性能。乌洛托品无强烈刺激性气味,有效降低了甲醛的挥发性。同时在固定液中加入食用香精,使学生在解剖时可闻到浓郁的香味,改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的怕气味心理。同时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使学生尊敬老师,这种师生感情的建立,是教学成功的基础[3] 。
2.2 适时心理疏导
适时心理疏导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能显现出强记忆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实验课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到系统解剖学与其他分支学科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建立要学好解剖学的概念,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极大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培养他们学习解剖学的兴趣和高度的责任感。
2.3 教学循序渐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搭配标本、模型和挂图等各种教具,还要注意加强示范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动手操作阶段。要循序渐进,在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教师所教授的方法后再进行下一步教学,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针对某些复杂的部位,先在尸体标本上由教师进行示教,待学生有了初步认识后,再由学生亲自操作,并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互相讲解,描述脏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然后教师给予讲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4] 。
2.4 激发学习潜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教师问、学生答,而忽视了学生问、教师答的这种逆向知识交流的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和鼓励学生提问。同时,教师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精心设计问题,然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从而调动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欲望,激发思维潜能。教师所提的问题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才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一堂课结束前,教师应对这些问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和解释,让学生能据此做自我评价,激发学习潜力。
[]
[1]冉建华,孙善全,毕恣.成人医学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4):264-265.
[2]刘长君,王萍.人体解剖学实验课学生心理特点的调查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12(2):50.
[3]刘娟,倪衡建,孙卫兵.降低解剖教学标本甲醛气味的实验研究[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4):506.
[4]杨萍,李振强.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