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如何培养造就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一直是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重大难题。病理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既要给学生以扎实、宽厚的基础,又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病理解剖教学过程中如何紧扣自己的专业特色实施创新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讨。
1 设计“综合课型”为主的课型
病理解剖学是基础学科,枯燥无味,抽象难理解。病理解剖老师应充分运用感观刺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力求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不能把理论课与实验课决然分开。除了多采用挂图、投影、幻灯、黑板画等手段外,实体直观感观刺激也是难以取代的,在课堂上搬上几个标本上课,学生的眼神、注意力都会非常集中[1] 。此外,还应多留些课堂空间给学生,让他们思考、发言、讨论、发问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注意开辟多媒体的应用,设计以综合课型为主的课型。师生双向活动,共同“演出”,共同完成课堂目标,有利于轻松有趣地学好病,学习效果强过满堂灌的传统讲授。如“肿瘤”一章,可采用多种游戏方法,让学生找出良、恶性肿瘤不同特征的卡片,学生,老师纠正,结合临床病例、趣事、名人典故等,学生就可轻轻松松地学好肿瘤这一章的基本常识。
2 融入智商与情商教育
培养学生智力一贯是学校的神圣职责,但情商(EQ)教育则尚未十分普及。过去认为情绪是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现在虽有进步,但许多老师还是忽视它,认为这是心理学老师要做的事。其实教师是学生情绪的调节器,也是学生很好的情绪洞察者,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提高学生的情商。故此,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智力技能发展,而且要注意启导情商,相互促进,更好更轻松地学好病理解剖学:①发挥非智力因素,明确学习目的课堂上,说明学好病理解剖学的重要性,多举例子,尤可在疾病的病因,影响疾病康复因素中说明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学生自觉学好病理学,感受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端正学习动机;②言传身教、熏陶学生,老师应关心学生所需,融爱心于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启导学生培养师生间相互信任感,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信奉“信心是金,乐观者胜”,在不知不觉轻松的环境中增长知识;③训练心理素质,做好心理辅导老师要有洞悉学生情绪以及觉察学生表情暗码和体态语言的能力,面向全体,对学生给予及时恰当的鼓励和批评:对成绩好易骄傲者,多出些难题,提高他们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力;对成绩差有自卑感者及时开导、鼓励;而对无心问学、学习不认真者,则给予不理睬、失败教训后再教育。
3 增加临床病例讨论
克服过去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围绕课堂实习的标本及近年病理解剖研究热点,将题目事先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阅读将要讨论的背景资料,并查阅相关的综述性文章,坚持以启发式、探索式、研讨式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前几次讨论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参与,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大家比较拘谨。经过几次讨论后,学生们一改过去那种正面理解多、逆向质疑少的思维定势,不断地反问、质疑,甚至抓住一两个问题争论不休,讨论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很有帮助,教师也从中得到启发。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理论课程内容,还能逐步掌握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进行选择、吸取精华的要领。
4 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病理解剖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尸检或制作大体标本或切片,自己设计、拟定动物空气栓塞、脂肪栓塞的实验步骤、观察指标及方法,最后提交准确的实验报告。在整个动手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想去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仅提出题目、要求,指导启发[2] 。因而,学生们能够亲自体验到知识的力量,思维的奥秘与创造的兴奋,从而逐步养成创造的能力。另外,针对那些思维活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我们吸收他们加入课题研究小组,参加部分科研工作,培养他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及逻辑思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逐步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总之,在我们的病理实验教学中,始终遵循着探索性、个性化原则,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使他们在创新的道路上又迈近了一步。
[]
[1]伍友弟.医学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华夏医学,2003,1(6):888.
[2]刘育艳.浅谈如何病理实验课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