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逐瘀汤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并发症疗效初步观察
作者:贺启荣,李智斐,许建文,吴福有
【摘要】 [目的]为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并发症提供较好方案。[方法]运用大将逐瘀汤与口服甘露醇对比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并发症。[结果]两组之间在排出大便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于腰部疼痛的缓解及整体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大将逐瘀汤临床运用安全,有效,并符合简、便、廉原则,便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 大将逐瘀汤; 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并发症; 初步观察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胸腰椎骨折有增多的趋势[1]。脊柱骨折常发生于T12~L2椎体[2],临床常见未波及后柱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且无明显椎管占位及神经症状的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引起除腰椎前屈畸形外还有诸多并发症如:腹膜后血肿等,表现为腹胀腹痛,大便不通,腰部剧痛。2003年6月~2006年4月对本病早期采用口服大将逐瘀汤治疗并发症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管局1994)及《脊柱外》[3]确定:a.有外伤史;b.骨折部位疼痛,压痛,叩击痛;c.骨折部位肿胀(或伴后凸畸形);d.功能障碍,腰部活动受限;e.X线片示:椎体成楔形变,骨皮质连线断裂,有骨密度增高影。
1.1.2 病例纳入标准 a.自愿作为受试对象;b.符合上述诊断标准;c.年龄在18~70岁。
1.1.3 病例排除标准 a.不符合脊柱骨折诊断者;b.脊柱骨折合并有神经损伤或合并严重内脏损伤;c.CT扫描见椎管内占位[2];d.患有结核、肿瘤、精神等疾病;e.年龄<18岁或>70岁患者。
1.1.4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且为新鲜骨折,由急诊收住入院。随机对照分组,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2女18;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节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药物治疗
治疗组:大将逐瘀汤,方药组成:大黄(后下)15 g,槟榔10 g,生姜3 g,桃仁9 g,红花9 g,每日1付,由本院煎药房运用煎药机煎为2袋,每袋125 ml,分2次口服,每次125 ml。从入院当天开始用药连续口服1~3 d,排出大便后停药。
对照组:口服甘露醇由广西南宁百会药业集团提供(批号:0606001),每日1瓶(250 ml)分2次口服,每次125 ml。从入院当天开始用药连续口服1~3 d,排出大便后停药。
两组同时配合中药外敷,静滴改善微循环药等。
1.2.2 功能锻炼 入院第2 d,嘱患者开始行功能锻炼,初期行五点式逐渐过度至三点式[3],功能锻炼贯穿治疗始终。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指数 采用六点行为评分法(6?point behavioral rating scale.BRS?6),每级定为1分,从0分(无痛)至5分(剧痛)。1级:无疼痛;2级:有疼痛但可被轻易忽视;3级:有疼痛,无法忽视,不干扰正常生活;4级:有疼痛,无法忽视,干扰注意;5级:有疼痛,无法忽视,所有日常活动都受影响但能完成基本生理需求,如进食和排便等;6级:存在剧烈疼痛,无法忽视,不能完成基本生理需求,如进食和排便等。结果见表1。
1.3.2 大便次数观测,每日由护士记录并提供。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数比较(略)
注:(1)治疗前两组比较t=0.3096 P>0.05;(2)治疗后两组比较t=3.26 P<0.01
表2 两组治疗方法对大便排出的影响(略)
x2=0.12 P>0.05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构成比检验用x2检验,疗效比较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服药3 d后局部疼痛指数降低两级以上,腹胀腹痛消失,大便排除通畅。有效:服药3 d后局部疼痛疼痛指数降低一到两级,腹胀腹痛存在,大便排出较通畅。无效:服药3 d后局部疼痛无改善或疼痛加重,腹胀腹痛逐渐加重,大便欠通畅。
2.2 结果(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略)
3 讨论
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引起患者痛苦的是:局部剧痛不可站立,腹胀腹痛,大便不通等等。故其早期治疗主要为缓解疼痛、腹胀,通畅大便。祖国医学对本症认识较早,《素问·缪刺论》说:“人有所堕坠,恶血留中,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正体类要·序》中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荣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可见脊椎骨折,瘀血停蓄于腹后壁,遏久生热产气,浊气积聚,腑气不通,升降失序,清浊相混,则发生腹胀。医学认为本病早期引起局部疼痛原因则有[4]:(1)椎体为松质骨,受损后出血较多,形成局部血肿,刺激窦椎神经或背根神经;(2)腹胀引起腹内压增高压迫血肿致使进一步刺激窦椎神经或背根神经。引起腹胀腹痛,大便不通等症状的原因有:(1)脊椎骨折后,局部形成血肿,压迫胸腰椎前外侧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调节副交感神经对胃肠壁肌运动控制功能紊乱,引起胃肠道收缩、蠕动、推进减弱,即消化系统的动力障碍;(2)屈曲型脊椎骨折时,前后纵韧带及关节囊可有轻度损伤,因椎体前缘变窄而成皱折状,形成血肿,刺激周围交感神经纤维,使胃肠蠕动减慢,导致损伤后腹胀;(3)胸腰段的巨大腹膜后血肿,可使其前方的Tveitz韧带上提,压迫十二指肠,从而使肠道壅积而发生腹胀,此即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yicartery syndrome)。报道甘露醇口服效果可,主要因为甘露醇进入肠道后因其分子较大不易被吸收发挥渗透导泄作用,通利大便,缓解腹痛。但甘露醇在肠道内可分解而释放气体而使腹胀加重。
大将逐瘀汤[5]为洛阳正骨郭氏经验方,其针对腹胀、瘀血留滞、气血失和、腑气痞塞的病机,采用攻下逐瘀,行气通便之法而组方遣药。大黄,苦,寒。攻积导滞、泻热通便、逐瘀通经为君。槟榔,辛,苦。既能行气消积以导滞又能缓泄而通便为臣。生姜,辛,微温;温暖中焦脾胃以防药物过凉损伤脾胃为佐。桃仁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红花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共成大将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行气消胀、泻热通便之功,对于局部疼痛,腹胀腹痛,大便不通均有良好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6],大将逐瘀汤中大黄有泻下作用、止血作用、解热镇痛作用、促进血小板凝集作用。槟榔具有兴奋M胆碱受体的作用,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升高,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桃仁有去瘀血作用、抗炎作用。红花有镇痛镇静作用、抗炎作用。几药共同作用可起到通利大便、止血、去瘀、镇痛、抗炎等作用。既作用于并发症又作用于原发病,从而打破局部剧痛与腹胀腹痛、大便不通之间的恶性循环,促进症状较早消除。
本文运用大将逐瘀汤与口服液体通便剂甘露醇对比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在排大便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大将逐瘀汤在缓解腰部疼痛方面明显优于甘露醇(P<0.01)。在整体治疗效果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见引起腹胀腹痛加重等不适症状,临床运用安全,有效。其药物组成均为常见药,价格低廉,运用方便,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文献】
[1] 王宝月.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51例诊疗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95,5(15):478.
[2] 金大地,杨守铭,陈建庭.一种新的腰椎骨折中分类的影象学特点[J].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8):1235-1237.
[3] 孙进和,曲美琴,窦泽燕.胸腰椎骨折康复器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3、4):314-315.
[4] 赵定麟.脊柱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1):429-432.
[5] 黄肖华,朱少廷.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86例[J].广西中医药,1999,2(1):30.
[6] 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226-323,910-915,1491-1492,1728-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