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证的预防和治疗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赵美林 蒋芙蓉 刘文成

【关键词】  疳积;中药疗法;小儿推拿;膳食疗法

  疳证指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病证的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小儿慢性疾患。“疳”有2种含义,其一“疳者甘也”,谓其病因恣食肥甘厚味;其二“疳者干也”,指其证见气液干涸,形体干瘪消瘦的临床特征。临床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形体干枯羸瘦、头发稀疏、精神疲乏、腹部胀大、饮食异常等。 如不及时给予有效的,会给患儿的发育带来不良后果。现将其临床常规防治简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乳食不节,损伤脾胃为疳证常见原因,或喂养不当,长期吐泻,医药误治,妄用寒凉、攻下或温燥等造成脾胃虚损,气血精微化生不足,脏腑、四肢百骸、筋肉、皮毛失养。脾虚积滞日久,郁而化热,热灼阴津,致津液干枯,气血虚衰;脾虚及肾,耗损肾精,发育迟缓,终至五脏虚损,气血衰败,阴阳两竭。

  2  临床表现
   
  疳证初起患儿体质量不增,常被家长忽视。后则体质量逐渐下降,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至消失,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肌肉松弛、萎缩。重者精神萎靡,反应差,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临症状较典型,加之有喂养不当或病后失调,以及长期消瘦的病史,不难诊断。
   
  小儿各系统、器官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如营养不能满足需要,将给患儿一生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应及时诊治。

  3  治疗方法
   
  主要有中药疗法、推拿按摩及西医的膳食疗法。可根据情况联合应用。

  3.1  中药疗法  疳证的治疗原则以顾护脾胃为本,以实为主者先攻后补,以消为补,寓补于消中;以虚为主者先补后攻,以补为消,寓消于补中。临床常见以下几种类型,应辨证论治。
  
  3.1.1  积滞伤脾型  证见: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精神不振,胸脘胀满,夜卧不宁,大便时干时稀,苔腻,脉濡细,或指纹淡滞。药用:使君子、三棱、莪术各3 g,黄连12 g,芦荟、甘草各6 g,神曲、麦芽、青皮、陈皮各9 g。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1.2  脾胃气虚型  证见:面色晦黯无华,形体枯瘦,发如结穗,目无光采,大便见不消化食物,舌淡,脉濡细无力。药用:红参5~10 g,茯苓、白术、山药、炒砂仁、神曲各9 g,薏苡仁、陈皮各15 g。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1.3  气血两虚型  证见:面色白,唇干、口渴,头大,颈细,骨瘦如柴,腹部凹陷如舟,发育迟缓,神疲困倦,发黄干枯,哭声无力,纳呆厌食,大便溏,舌淡,脉细弱。方药:红参6~9 g,白术、茯苓、陈皮、当归、木香、黄芪各9 g,半夏、山药各12 g,神曲、麦芽、谷芽各15 g,炙甘草3 g。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2  推拿疗法

  3.2.1  摩腹法  医者两手交替着力,一手4指罗纹面或掌心置于腹部,沿剑突下至耻骨上缘,做有节律、轻揉顺时针方向环旋抚摩3 min。

  3.2.2  推脾法  医者一手握腕部,另一手在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向指根直推1~2 min。

  3.2.3  推三关  医者一手握住前臂,另一手拇指或中、示指沿前臂桡侧线,从腕关节至肘关节成一直线推摩1~2 min。按揉足三里:医者一手扶住小腿部,另一手拇指罗纹面置于足三里穴,做旋转按摩1 min。

  3.2.4  捏脊法  医者两拇指桡侧面置尾骶部皮肤,示、中指前与拇指相对用力捏起皮肤,随捏随提,双手分别捻动向前推移到大椎穴处,进行捏拿推捻提放按揉脊柱两侧肌肤,连续操作5~6遍。

  3.3  西医  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配合膳食疗法。选择高营养(即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能量供给根据病情轻重,消化功能的强弱,循序渐进逐渐补充到正常量。轻度患儿消化功能尚好,开始每日供应能量334~418 kJ/kg,以后根据消化功能递增至每日585 kJ/kg,待体质量接近正常后,再恢复至正常能量需要。中度及重度患儿对食物耐受能力差,开始宜每日167~250 kJ/kg,后渐增至正常。蛋白质供给,轻度患儿开始每日给予3 g/kg;中度及重度患儿开始宜每日2 g/kg,随患儿消化功能的恢复渐增至正常。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给菜汤、果汁或碎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由少量开始,逐渐添加以免发生腹泻。婴儿应鼓励母乳喂养,无母乳或母乳不足,可给稀牛奶或脱脂奶,少量多次,渐至全乳。无论何种喂养都应待小儿痊愈后逐渐添加辅食。
   
  临床上可根据患儿自身的情况,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以综合调理患儿脏腑功能,促进其尽快康复。

  4  预防
   
  防病重于治病,小儿疾病尤其如此。疳证的预防关键在于合理喂养,婴儿以母乳喂养最佳,及时添加辅食;较大小儿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平衡及饮食卫生。积极防治脾胃疾病和虫证,及时矫治先天畸形。合理安排生活作息时间,保证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