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穴治疗运动损伤的研究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李增明 张艳红 邵瑞奇

【关键词】  穴 输(五输) 运动损伤 针刺疗法 综述

  针灸运动损伤是我国运动医学的特色,已被广大的医学同仁、教练员、运动员所接受,但针灸处方往往以阿是穴或局部取穴为主。为了丰富针灸治疗运动损伤的内容,提高针灸的治疗效果,使传统医学更好地为运动训练服务,我们对近年来输穴治疗运动损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文献关于五输穴的认识
   
  输穴是五输穴之一,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注为输。”谓经气至此,已经旺盛,犹如输注。是五输穴中从远端向心性排列的第3个穴位(胆经例外),十二经各有1个输穴。古代文献中有多篇论及输穴的主治特点,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 “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认为输穴长于治疗病位表浅的外经病变;《难经·六十八难》指出 “俞主体重节痛”,对后世影响较大,这一主治普遍被接受;清代廖润鸿进一步《灵枢》、《难经》之说,在《勉学堂针灸集成》中进一步解释“输主体重节痛,脾邪也”,认为与脾关系密切。

  2  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常见病证
   
  运动损伤即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它多与体育运动项目及技、战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常见肩袖损伤、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指腕功能障碍、髌骨劳损、跟腱周围炎、腰肌劳损等,多为局部软组织过劳伤。另外,也有一些急性软组织损伤,多为运动中意外伤,如肌肉拉伤、踝关节韧带扭伤、腰扭伤等。

  3  输穴治疗运动损伤的机制
   
  《难经》曰“俞主体重节痛”,俞同输,意指输穴善于治疗身体的沉重和肢体关节的疼痛,这与运动损伤的软组织损伤症状相吻合。由此可见,输穴善于治疗运动系统疾病。我们认为,输穴治疗运动损伤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3.1  通调气血,激发经气  五输穴部位的脉气特点是“所注为输”,经脉之气在此由小变大,由浅入深,是经气运行的枢纽部位,故输穴在通经活络、调节气血运行方面有其相对的特异性。另外,输穴的部位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后和赤白肉际处,这种解剖位置特点和针刺得气时形成的“胀痛相当”感觉,可能最易激发与肌肉关节相对应的经气[1]。

  3.2  通络止痛,健脾祛湿,养血  运动中软组织损伤,即肌肉、肌腱等的损伤,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关节功能障碍。依据中医学“肝主筋,脾主肌肉四肢”、“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血瘀、气滞、湿阻”等理论,我们认为主要与肝、脾关系密切。阳经的输穴配五行之木,应肝,肝失疏泄,邪阻筋脉,则肢体拘急疼痛,故输穴可行气活血、舒筋止痛。阴经的输穴配五行之土,应脾,脾失健运,气血不足,水湿阻滞,则关节肿痛,故输穴可健脾益气养血、祛湿通络止痛。由此可以看出,阳经和阴经的输穴都能用来治疗“体重节痛”。

  4  输穴治疗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

  4.1  手足阳经输穴的应用  临床运用手足阳经的输穴治疗急性肌肉关节疼痛,效果较为显著。应用最多、治疗范围最广的是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即后溪穴。李芝兰等[2]以针刺后溪穴为主治疗腰扭伤100例,总有效率98%。吴耀持等[3]对比观察电针后溪穴与药物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差异,电针组150例电针后溪穴,药物组150例予莫可比治疗。2组分别在治疗7日和1个月后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评定。近期疗效比较,电针组有效率97.3%,药物组有效率8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疗效比较,电针组有效率99.3%,药物组有效率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谭慧等[4]针刺后溪穴配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88例,总有效率96.58%。吴剑铧[5]独取后溪穴治疗落枕48例,总有效率100%。李炳海[6]针刺后溪、申脉治疗落枕45例,总有效率100%。罗永寿[7]通过针刺合谷透后溪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80例,总有效率100%。孟怀忠等[8]应用针刺后溪加手法治疗冈上肌肌腱钙化症52例,经1次治疗,颈、肩部活动正常,除冈上肌肌腱钙化处稍有疼痛感外,可以正常工作及生活11例;经2~3次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28例;经5~6次治疗达到满意疗效9例;另有4例经10余次治疗后痊愈,复发7例。许荣正[9]通过电针合谷透后溪治疗指腕功能障碍12例,经1~3个疗程后均痊愈。杨志新[10]针刺后溪穴治疗踝关节扭伤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中渚穴的临床应用也比较多,治疗的病证涉及肩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疼痛[11]、腰扭伤等[12]运动损伤。曾启权等[13]针刺三间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2例,总有效率97.6%。朱桂香等[14]辨证运用手三阳经输穴后溪、中诸、三间治疗颈肩综合征88例,总有效率100%。曾小香等[15]辨证运用足部的输穴配合叩刺拔罐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34例。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1%、97.0%,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3.3%、73.3%,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4.2  手足阴经输穴的应用  手足阴经的输穴与原穴为同一穴位,原穴是人体原气输注于十二经脉的部位,故手足阴经的输穴多应用于内脏痛的治疗,但阴经输穴治疗身体、四肢疼痛在现代文献中也不乏其例。蒋振亚等[16]电针太冲、合谷为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4例,总有效率93.7%。于文霞等[17]以太冲穴为主治疗髋关节周围痛52例,痊愈率100%。周俊青等[18]重用太冲治疗腰痛,无论是急性扭伤,还是慢性劳损,均能取得较理想的疗效。赵静等[19]针灸太溪穴治疗足跟痛64例,总有效率为96.9%。冯小剑等[20]应用太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足跟痛均取得良好效果。彭德忠等[21]针灸大陵为主治疗腕管综合征32例,总有效率90.6%。李莉等[22]以太渊穴为主治疗痹证76例,总有效率93.42%。章进[23]天灸太渊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4例,总有效率90.7%。临床实践证明,阴经和阳经的输穴治疗运动损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与“俞主体重节痛”的理论相吻合。

  5  小结
   
  五输穴理论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通过对古代的研究,我们认为“俞主体重节痛”主要与脾、肝关系密切,结合运动损伤的特点和输穴的五行特性,我们分析了输穴运动损伤的机制。众多医家应用阳经和阴经输穴治疗相关运动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也为我们在治疗中选择输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再者,在古代针灸处方中主要是单穴或少量穴位成方,选穴首选阿是穴,其次多选相应五输穴,也就是以局部穴为主,配伍相应的远端的五输穴[24]。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运用针灸治疗运动损伤时,除了要强调局部取穴、经验选穴、以痛为腧外,还要强调腧穴的远端配伍,尤其要重视五输穴之输穴的应用。

【文献】
    [1] 赵百孝.从输穴的主治特点谈五输穴原理[J].针灸,2004,24(6):417-419.

  [2] 李芝兰,张霞.针刺后溪穴治疗腰扭伤10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2):85.

  [3] 吴耀持,张必萌,汪崇淼,等.电针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1):3-5.

  [4] 谭慧,宋智静,谭卉雯.针刺后溪穴配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8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7,13(2):53,63.

  [5] 吴剑铧.独取后溪穴治疗落枕48例[J].河北中医,2006,28(8):623.

  [6] 李炳海.针刺后溪申脉治疗落枕45例[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16):1569.

  [7] 罗永寿.针刺合谷透后溪穴治疗肩周炎18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2,34(2):50.

  [8] 孟怀忠,邢宏,唐岩,等.针刺后溪穴加手法治疗冈上肌肌腱钙化症52例[J].中医杂志,2002,43(11):846.

  [9] 许荣正.电针合谷透后溪治疗指腕功能障碍的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4):28-29.

  [10] 杨志新.后溪穴治疗踝关节扭伤1例[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2,19(1):74.

  [11] 周勇,吴玮.中渚穴的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2):46-47.

  [12] 吴必会.针刺中渚加云南白药气雾喷剂治疗急性腰扭伤12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18.

  [13] 曾启权,孙茂峰,张恒鸿.针刺三间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2例[J].中国针灸,2006,26(7):510.

  [14] 朱桂香,甄增国,董素静.针刺手三阳经输穴治疗颈肩综合征[J].河南中医,2002,22(2):60.

  [15] 曾小香,梁进娟.输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3):25-26.

  [16] 蒋振亚,李常度,郭君华,等.电针配合隔药饼灸治疗网球肘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1):763-764.

  [17] 于文霞,韩静.太冲穴为主治疗髋关节周围痛52例临床体会[J].邯郸医学高等专校学报,2002,15(1):29.

  [18] 周俊青,尚明华.重用太冲治腰痛[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1):42-43.

  [19] 赵静,王默飞.针灸太溪穴治疗足跟痛[J].山东中医杂志,2003,22(6):359.

  [20] 冯小剑,田立健.临床应用太溪穴治疗报告[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2,16(3):32.

  [21] 彭德忠,张先庚.针灸推拿治疗腕管综合征32例[J].四川中医,2006,24(4):107.

  [22] 李莉,李国臣,黄银兰.以太渊穴为主治疗痹证76例[J].陕西中医,2003,24(5):451-452.

  [23] 章进.天灸太渊穴治疗肩周炎54例[J].中国针灸,2004,24(9):661.

  [24] 黄涛.不同时期针灸方选穴浅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