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养生角度谈糖尿病的防治
【关键词】 糖尿病;中医养生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与机体日益消瘦为主的三多一少症状,属中医学消渴范畴。防治糖尿病对提高全人类的身体素质有着深远意义。故积极开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已成为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而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尤其在糖尿病的养生防治方面,有着悠久的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形成了系统的防治理论体系。养生是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以自身调摄为主要手段的一系列综合性保健措施,以人与天地相参、人与融合、形神合一、经络学说等为理论基础,以协调阴阳、养神、裕气、保精为基本原则,故养生学对消渴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仅从中医养生学角度谈谈糖尿病的防治。
1 强调运动,寓养于动
医学研究表明,运动对调整机体心肺功能、神经、内分泌、物质代谢有益,且早已为人们广泛应用于许多疾病的防治。远在公元前6世纪华佗就有“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其极耳。动则谷气全消,血脉流动,病不得生”的精彩论断。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糖尿病患者应该“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王焘亦云:“消渴病人不欲饱食而卧,终日久坐……人欲小劳,但不可强所不能堪耳。”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增强末梢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增强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堆积;增强机体的运动能力及体力;消除应激,改善神经功能状态;预防或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2 注重食养,法于宜忌
《黄帝内经》早已确立了有关饮食宜忌的基本原则,经过后世的不断完善,现已成为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养生法对防治消渴病尤为重要。因饮食失宜是消渴病的首要致病因素,如《素问·奇病论》云:“此人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唐·孙思邈指出:“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三觞之后,制不由己,饮啖无度……在人何能不消渴?”并在消渴病的防治上提出:“安身之本,必须于食……为知食宜者,不足以余生。”“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王焘《外台秘要》亦记载:“消渴之病特忌房室、热面并干脯一切热肉、粳米饭、李子等。”可见在我国古代对消渴病饮食疗法的认识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饮食的调配方面,中医养生学家提出,不同的食物性味不同,归经不同,所含的营养成分以及所起的作用亦不同,如“酸入肝,苦入心,辛入肺,甘入脾,咸入肾”等。针对消渴患者的饮食,必须做到以下4个方面:一是慎和五味,二是合理搭配,三是饮食清淡,四是固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体的复杂需求,维持气血阴阳平衡而消渴病。饮食疗法对糖尿病的治疗十分重要,一切患者都必须首先要采用饮食疗法。轻型患者可以不用药物,但不可不调控饮食。研究证明,合理的饮食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可减轻胰岛负担,降低餐后高血糖;减肥,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故有些国外学者把糖尿病饮食提到健康长寿的高度,即糖尿病饮食量和质的安排不仅对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而且对所有人也都是有益的,也同样有预防糖尿病的积极作用。
3 顺应自然,四时调养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体内阴阳水火失衡而致,明·赵献可云:“人之水火得其平,气血得其养,何消之有?”认为糖尿病致病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2个方面,外因即秦景明所言:“外感三消,即燥火三消与湿火三消。”他在《症因脉治》中又云:“燥火三消之因,或赫义之年,燥金从令;或干旱之岁,燥火行权;或秋令之月,燥金太过,燥火伤人。”又曰:“湿火三消之因,酒湿水饮之热,积于其内,时行湿热之气,蒸于其外,内外合受,郁以成热,湿热转燥,则三消乃作矣。”可见时令之邪伤及人体,皆可引起消渴之疾。因此顺应四时寒暑阴阳变化规律,调整机体阴阳对糖尿病的防治十分重要。对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以使志生……养生之道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养长之道也。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亟夺,此养藏之道也。”阐明了“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的人体阴阳消长与自然界变化息息相关的道理。又如《千金翼方》说:“一体之盈虚消息,皆能于天地,应于物类。”强调顺应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借以提高人体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4 起居调摄,固精护生
起居调摄、固精护生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起居有常,中医养生学认为:“天地升降惟阴阳升降而尽之矣,人亦应之。”因此,作息制度必须符合上述阴阳消长,顺四时不同而定起卧规则,反之则病作矣。如果起卧无常,则可影响人体内气血阴阳的正常生理状态,对糖尿病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审慎房帏,谨防劳伤,房室过度会耗损肾精,精生气,气生神,营卫周身,莫大于此,故养生必须审慎房帏以保其精。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更应引以为戒,如《千金方》云消渴乃由“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此皆由房室不洁之所致也”,“若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散其真,耗其神,则火因水渴而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消渴之病情加重矣”。三是居处与衣着适宜,历代养生学家都很重视居处环境与衣着的选择。糖尿病主要以燥为成因,《内经》云“燥者濡之”,因此,居处环境应保持润而不燥,但不能过于潮湿。衣着的选择应顺应四时寒暑而增减衣服,时时预防外感,因外感能诱发和加重糖尿病。
5 调神养生,愉悦情志
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所生,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是“五脏六腑之大主”。不同的情志变化对五脏有着不同的影响,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情志过极,心理活动变化可导致气血功能紊乱,损害人体阴阳。同样,糖尿病与五脏关系甚密,情志为病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早在《灵枢·五变》中就指出:“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医宗己任篇·消症》亦云:“消之为病,一源于心火炽炎……然其病之始,皆由不节嗜欲,不慎喜怒。”故调神对糖尿病的防治至关重要。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应树立坚强的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做到“恬淡虚无”、“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方能“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否则,将如《养生肤语》所云:“人之至思发虑,致一思出一神,注一念出一神,如分人焉,火愈分油愈干,火愈小;神愈分精愈竭,神欲少。”如是则对糖尿病的防治极为不利。
小结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中医养生学说之法规,积极防治消渴病,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消渴病人,治之愈否,属在患者,倘能如方节慎,旬日可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景岳全书》亦云:“初觉燥渴,便当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则治可瘳;若有一毫不慎,纵有名医良剂,则必不能生矣。”只有做到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和喜乐而居安处,节阴阳而调刚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运动适宜,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方能利于糖尿病的防治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