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干预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临床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杨俊华 袁如玉 王丽 刘茹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干预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组55例采用针刺加支持性心理治疗和一般药物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加一般药物治疗。2组均28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自评抑郁量表分?值(SDS)?、自评焦虑量表分值(S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油三酯(TG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刺干预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可以改善负性情绪,降低血脂水平及T?3升高。
?

【关键词】  抑郁;心血管疾病;针刺疗法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ith depression interfered by acupuncture?
  【Abstract】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ith depression interfered by acupuncture. Methods98 case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ith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ifty five cases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plus sustain psychotherapy and general medicine. Other forty three patients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sustain psychotherapy and general medicine. Before and after giving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blood lipid, T3, T4, SDS and SAS were measured.ResultsAfter treatment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disorder were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TG decreased and T3 and T4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Decrease of CHD, LDL-C and TG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obvious. ConclusionTherapy of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plus sustain psychotherapy and general medicine can improve negativity emotion, decrease blood lipid and T3, abate severi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Key words】Cardiovascular disease; Depression; Acupuncture

  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在许多心血管疾病中,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高血压病均属心身疾病范畴。此类疾病除与遗传因素、肥胖、营养因素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外,患者的人格、情绪及心理应激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焦虑的问题。用针刺干预抑郁障碍,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血脂及甲状腺功能等也有相应的变化。
?
  1资料与方法
?
  1.1诊断标准[1]高血压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及分期标准明确诊断;冠心病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抑郁障碍根据临床症状、自评抑郁量表分值(SDS)≥40分及自评焦虑量表分值(SAS)≥40分明确诊断。
?
  1.2一般资料98例均为2002-2005年天津市南开心内科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36~45岁3例,45~55岁25例,?55~65?岁17例,65~78岁10例;病程<2年10例,2~5年29例,5~10年9例,>10年7例;中医分型[2]:肝阳上亢型20例,痰湿壅热型35例。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36~45岁2例,45~55岁19例,55~65岁13例,65~75岁9例;病程<2年8例,2~5年25例,5~10年7例,>10年3例;中医分型:肝阳上亢型15例,痰湿壅热型28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3治疗方法
?
  1.3.1对照组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加一般药物治疗。一般药物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日,或再加上洛汀新10 mg/日。心理治疗:心理医生治疗,1次/周,?20 min/次?。具体做法:①接受原则,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②理解原则,倾听、关心患者。③鼓励原则,反复鼓励、增强信心。④保证原则,在以上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患者致病的外因与内因,对疾病的心身相关性给予通俗、的说明、解释,增强其保护意识,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取穴:印堂、百会、上星、太冲、阳陵泉。针法:印堂穴平刺0.3~0.5寸;百会穴平刺0.5~0.8寸;上星穴平刺0.5~0.8寸;太冲穴直刺0.5~1寸;阳陵泉穴直刺?1~1.5?寸。痰湿壅盛型,取穴:印堂、百会、上星、足三里、丰隆。针法:印堂穴平刺0.3~0.5寸;百会穴平刺0.5~0.8寸;上星穴平刺0.5~0.8寸;足三里穴直刺1~2寸;丰隆穴直刺1~1.5寸。针刺得气、无不适后,留针30 min。隔日1次。
?
  1.3.3疗程2组均28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
  2结果
?
  2.12组治疗前后SAS、SDS分值变化比较见表1。
??
  表12组治疗前后SAS、SDS?分值变化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抑郁、焦虑皆出现了好转,分值明显下降,2组比较治疗组SDS、SAS下降更明显,说明针刺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的情绪,两者配合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疗效。抑郁状态可以明显改善。
?
  2.2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见表2。

  表2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略)

  与本组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由表2可见,治疗组中TC、TG减低,LDL-C升高,对照组中只有TG、HDL-C有所减低,2组治疗后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32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比较见表3。

  表32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由表3可见,治疗组中治疗后T?3、T?4数值升高(P<0.05?,P<0.01),而对照组T?3升高(P<0.05)。2组治疗后T?3、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讨论
?
  西医多认为,心理因素是导致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焦虑、抑郁性情绪反应和心理压力是高血压病发病的重要心理因素,经常性的情绪紧张会使大脑皮层及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释放过多,导致血压升高[3]。血压长期升高造成细小动脉的痉挛、内膜纤维组织及弹力纤维增生,管腔变窄,导致高血压病。同时冠状动脉的变窄加上脂质的沉着,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生[3]。中医学认为,此类疾病主要与情志、饮食或体虚年老有关。病情有虚实两端,虚者多为肝风内动,实者多为痰湿壅阻。综上所述,中西医均认为高血压病发病均与心理因素有关。百会穴为手足三阳经督脉之会,可宁心安神;印堂为经外奇穴,具有调神醒脑之功[4];上星穴具有主治眩晕头痛等功能,常用于神经衰弱等疾病的治疗。上穴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抑郁症,主要用于情绪中的抑郁状态、焦虑障碍的改善,这些穴位临床早已证明对焦虑及反应性抑郁障碍,尤其对早老年、老年期抑郁状态中抑郁情绪、焦虑状态、焦虑躯体化状态有显著疗效[5,6]。上星、太冲、阳陵泉、足三里、丰隆对单纯的抑郁症有明显的疗效[7]。同时对心身疾病的抑郁障碍同样有效。
   
  我们发现存在抑郁状态的患者几乎95%以上合并焦虑障碍,与相符[8] 。2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情绪障碍。随着情绪的改善,加上冠心病、高血压病的系统治疗,2组血脂均可显改善。针灸治疗后更能长久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障碍,更好地控制甘油三酯。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中,临床有许多低T 3 、T 4 的患者,而RT 3 、FT  4 、FT 3 皆无变化[9],我们称为低T 3 综合征。病情越严重,下降越明显。T 3 、T 4 的减低预示着疾病的严重程度,说明T 3 、T 4 的变化是冠心病时继发或伴发改变,是保护性的反应[10]。随着疾病的好转,T 3 、T 4 可恢复正常。在抑郁障碍的患者中,同样存在T 3 、T 4 的减低。冠心病或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伴抑郁障碍时,病程进展较快,死亡率增加[11] 。我们观察的患者中,均存在低T 3 、T 4 ,与文献报道相同[12]。经针灸治疗后,随着抑郁状态的改善,2组T 3 、T 4 均有所增加,治疗组T 3 、T 4 升高明显,说明针灸干预抑郁障碍的作用更明显,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

【文献】
    [1] 姜乾金.医学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09

  [2] 周仲瑛.中医内[M].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03:312-320

  [3] 李广平.实用临床心脏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91-523

  [4] 杨卓欣,虢周科.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28-29

  [5] 吕梅,王玲玲.针刺治疗抑郁症选穴频次的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15-16

  [6] 沙岩.抑郁障碍的针灸治疗概况,针灸临床杂志,2003,19(6)55-56

  [7] 李丽萍,华金双,孙忠人.近10年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3,20(4):30-31

  [8] 袁勇贵,张心保,吴爱勤,等.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血脂水平研究[J].中国精神神经疾病杂志,2002,28(1):33-35

  [9] 刘国庆,许莹,姜秋菊,等.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2,20(4):206

  [10] 苏颖,宋广荣.冠心病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及意义[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1):26-27

  [11] 宋观志,谢思阳,钟国强,等.冠心病与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比较[J].广西医学,1999,21(6):1083-1084

  [12] 宋观志,钟国强,朱树雄,等.冠心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及意义[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7(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