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研究近况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任喜洁 应鑫 时间:2010-07-12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悠久,本病与中医学的“大瘕泄”、“肠癖”、“痢疾”、“滞下”或“泄泻”诸证相类似。中医理论认为,“大瘕泄”、“痢疾”之证其病因,不外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种。早在《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泄泻叙论》曰:“湿热之气,久客肠胃, 滑利而下, 皆外所因;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本散,必致溏泄,皆内所因;其如饮食生冷,劳逸所伤,皆不内外因。"本病之病机核心是肝脾失调,气滞内壅,肺肾失生,水津代谢受阻,引发大肠传导功能障碍,经络受阻,浊毒久伏,正气受伤,不能束邪,毒邪必逆于大肠肉理,外损脂膜,内伤摹原大络、小络、结络、毛脉。其主要症状有:腹泻,里急后重,黏液便及痉挛性腹痛,可持续数月,亦可间断发作,病程往往迁延不愈。目前中医药对其治疗的方法众多,现综述如下。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之精髓,中医治疗本病多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结合本病常夹湿热或滞食等特点辨证分型。

  梁郁贤[1]等将本病分为4种证候,分别为湿热内蕴型,治宜清热利湿,理气止痛,方用芍药汤为主方;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为主方;肝郁脾虚型,治宜舒肝行气,健脾和胃,方用痛泻要方为主方;脾胃虚弱型,治宜健脾益气,和胃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为主方;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脾肾,涩肠止泻,方用四神丸合附子理中丸为主;阴血亏虚型,治宜养阴补血,益气固肠,方用参苓白术散合沙参麦冬汤为主。治疗结果:本组39例,临床治愈28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王幼[2]等将其分为三型:肝郁脾湿型方用逍遥散加减;湿郁化热型方用葛根芩连汤合四君子汤加减;脾肾阳虚型方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汤加减,共治疗32例,总有效率98%。詹成[3]将溃疡性结肠炎辨治为4种证型:湿热壅滞型、肝脾不和型、脾虚湿困型、脾肾两虚型,分别给予白头翁汤、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加减治疗。共治疗44例,总有效率达90.9%。

  1.2  基础方不变、临证加减治疗

  许多医家在继承中医理论的前提下,筛选出一些有效药物或方剂, 以进一步提高辨证论治的能力,在这些有效方剂的基础上临证加减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郑校生[4]用半夏泻心汤随证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8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4g/d,分4次口服。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总有效率76.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马剑海[5]用黄土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分早晚2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SASP)2g,4次/d,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5%,两组比较(P<O.05)。

  1.3  专方专药

  各地医家根据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用专方专药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的效果。

  吴荣祖[6]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自拟“肠炎平”颗粒,方中由附子、苡仁、败酱、赤石脂、甘姜、粳米、吴萸、黄连、川芎、香附、白花蛇舌草、獐芽菜、甘草共计13味中药组成。临床试验采用西医诊断标准随机纳入1O0例观察病例。其中治疗组60例( 口服"肠炎平"颗粒),治疗组40例(口服柳氮黄胺吡啶片并配合柳氮黄胺吡啶粉、强的松龙、生理盐水保灌肠),以30天为1疗程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5%,差异有显著性(P<0.05) 。吴邱保[7]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组予乌梅丸合七味白术散,方药:乌梅6~9g、细辛3~ 5g、肉桂1~2g、人参9~15g、制附片9~12g、黄柏9~12g、黄连6~9g、干姜9~12g、川椒6~9g、当归9~12g、葛根12~15g、藿香9~12g、木香6~9g、白术12~15g、茯苓9~12g、炙甘草6g,有粘液加白头翁9~12g,每日1剂,加水400ml煎1~2次和合15O~200ml,分1~2次饮服,附子必须先煎3O~40min,慎防中毒,疗程2个月。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每次1g,每日4次,疗程2个月。中药组痊愈率70.9%,总有效率96.4% ;对照组痊愈率32.1%,总有效率67.9% 。中药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O.O1)。治疗结束半年后,治疗组痊愈者的复发率为5.1%(2/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1)。

  1.4  中西药并用

  陈劲勇等[8]以柳氮磺胺吡啶加中药(主方:党参、黄芪、补骨脂、三七、乌梅、大贝母、木香、延胡索、槐花、蒲公英根、儿茶、蜂蜡、明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果,临床症状改善97%,内镜下炎症消退90%,组织学炎症缓解81%。尚利娜[9]临床治疗本病,治疗组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滴,1次/日,连用4周;同时用中药煎剂口服,基本方:党参、陈皮、当归、防风各12g,木香、黄连、甘草各6g,茯苓、白芍、槟榔各15g,炒薏仁、炒山药各30g并随证加减,每日1剂,分3次于饭前0.5h温服,每次150ml,治疗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片每天4g,分4次服用,连用4周为1个疗程,以上两组经1个疗程后停止服药,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停用其他中西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

  2  外治法

  许多医家认为不少口服用药有对消化道刺激较大又不能直达病所等缺点,而外治法既可发挥治疗作用,又可避免不良反应。故外治法是这几年临床研究的热点。

  2.1  单纯中药灌肠

  李磊[10]等用白头翁汤组成:白头翁15g、黄芪15g、黄连10g、黄芩10g、马齿苋15g、白芨10g、苍术15g、苦参10 g、五倍子10g;水煎浓缩过滤去渣至100~120ml,待冷。患者取膝胸位,肛管插入≥15cm,药温38℃~40℃,以舒适为宜,药液灌入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压力增大损伤肠黏膜,灌后腿伸直,臀部垫高约10cm,左侧卧、平卧、右侧卧各5min,再平卧入睡。睡前保留灌肠1次,半个月为1疗程。治疗组55例,治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1l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吴元祥[11]用黄桂灌肠剂(大黄、黄芩、黄柏等)治疗47例,对照组以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

  2.2  中西药结合灌肠

  黄赞松[12]等用活血化瘀汤(方药组成:大、小蓟各15g、茜草15g、白芨12g、山楂15g、丹参15g、白术20g、黄连8g、三七粉10g)、甲硝唑片0.4g研粉和醋酸地塞米松5mg混合成灌肠液150m1并加温至37℃左右,患者取左侧卧位,用16号导尿管插入肛门2Ocm左右,以40滴·min-1 的速度滴入,每晚灌肠1次,滴完后取垫高臀部卧位,每次保留1.5 h以上,2Od为1疗程;重度患者急性期同时给予氢化可的松20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5~7d;稳定期个别患者口服谷参肠安胶囊巩固疗效。根据临床症状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52例中,近期治愈41例(78.85%),有效8例(15.38%),无效3例(5.77%),总有效率94.23%。大都经过正规治疗1~2个疗程,治疗时间最长为一重度患者,经治疗4个疗程后有效,3例无效者也为重度患者。

  2.3  其他疗法与灌肠相结合

  ①水疗与灌肠相结合:梁凯旋[13]等以结肠水疗仪清洗结肠与自拟中药复方(主要药物为炉甘石粉、硼砂、蒲黄、白芷等)保留灌肠相结合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果总有效率达96%;将灌肠与水疗相结合,可以通过水疗洗净肠道表面的宿便、黏液毒素等肠道异常分泌物,有利于灌肠药物与肠壁充分接触,从而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增强疗效。②按摩与灌肠并用:钟旭敏[14]用按摩与灌肠相结合作为治疗组,与只用灌肠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率33.3%,总有效率90%,对照组近期治愈率仅20% ,总有效率仅70%,二者有显著差异;认为可能与按摩增强血液及淋巴循环,调节机体免疫力,加强、加快、延长药物疗效有关。③气药灌肠:张苏闽等[15]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电脑灌肠仪进行气药灌肠治疗,与常规灌肠治疗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灌肠组总有效率75%,气药灌肠组总有效率96.5%(P<O.05);认为这可能与气药灌肠可以通过适当的气压将药液均匀输布到病灶处,有利于发挥药效,同时可能与一氧化氮的生物信息传递作用有关。

  3  其他疗法

  其他还有中药栓剂、针灸、穴位封闭、拔罐、按摩、刮痧、气功、食疗、心理治疗等疗法,亦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4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及各方面压力的重荷使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逐年增多,严重影响其生活及工作质量。而且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较为困难,因此,产生了许多治疗方法,每种方法都各有利弊。我们在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案,做到多种方法相结合,因人施治。同时,我们应尽力通过联合使用多种治疗方法而做到多种方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增强疗效与减少痛苦为原则,力求使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尽早康复。

【】
    [1] 梁郁贤,宋仓棉.辨证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9例[J].实用医挤杂志2006,13(3):427~428.

  [2] 王 幼,孟昭彦.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治疗[J].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12):40.

  [3] 詹 成.三联疗法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J].四川中医,2004,22(3):43.

  [4] 郑校生.半夏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8例[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6):652~653.

  [5] 马剑海,杨晓丽.黄土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Chinese Journa1 of Informat ion on TCM Aug[J].2006,13(8):68.

  [6] 吴荣祖.“肠炎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4):16.

  [7] 吴邱保.加味乌梅丸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24(5):487~488.

  [8] 陈劲勇,周志光,王跃平.柳氮黄吡啶加中药与单用柳氮黄吡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5:287~288.

  [9] 尚利娜.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5):495.

  [10] 李 磊,石俊旗,宋 欣.白头翁汤加减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医药杂志,2006,8,27(15):100.

  [11] 吴元祥,陈 飞,薛建华,等.黄桂灌肠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7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83.

  [12] 黄赞松,周喜汉.活血化瘀汤与西药合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右江医学,2006,34(2):129~130.

  [13] 梁凯旋,杨春莲.大肠水疗法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48 例报告[J].现代中医药,2003(5):25.

  [14] 钟旭敏.按摩灌肠并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J].按摩与导引,2001,17(5):13.

  [15] 张苏闽,吴昆岚.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附60例资料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2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