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医辨象辨证与中医六经辨证
【摘要】 六经辨证起于《伤寒论》,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之渊薮。“四象医学”的辨象论治是在《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基础上而来,其主要理论基础是“四元构造论”和“人类中心论”,为韩医学之核心。二者理论基础均为个体化论治,这正是东方医学的核心所在。辨象与辨证均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比较其异同,取长补短,有助于中韩医学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
【关键词】 辨象辨证;六经辨证;《伤寒论》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之一。《伤寒论》是医学史上第一部关于辨证论治的专著,它通过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方剂内容,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韩医是有独特理论和丰富临证经验的医学,其理论基础是“四象医学”[1]。“四象医学”是韩国医学家李济马先生于1894年著述的《东医寿世保元》这部专著中的一部分,是论述体质学说的专论,包括四象整体观、阴阳论、四行论、脏腑论、病、临床学、预防学等内容。辨证与辨象均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下面就二者做简单的比较,权作笔者系统学习中医理论的点滴体会。
1 《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的特色
《伤寒论》原文中并无“六经”之名,只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之名。六经辨证是后世形成的概念,六经辨证不仅仅是一种辨证方法,而是一个包括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津液等在内的综合性的辨证论治体系[2]。这个体系综合了邪正阴阳、表里虚实、经络脏腑、营卫气血等内容,一直对临床各科疾病的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临床辨证论治过程中,六经辨证必须落实到脏腑,才能在治疗上有明确的立法、处方和用药。例如麻黄汤宣肺平喘,小青龙汤温肺化饮,小柴胡汤和解枢机,桂枝甘草汤温通心阳,理中汤温运脾阳,真武汤温肾阳利水,麻子仁丸润肠通便。可见,六经辨证是以脏腑的生理、病理,邪正的消退和脏腑、经络定位为基础的,六经辨证如果游离于脏腑辨证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所适从。当然,六经辨证并不等同于脏腑辨证,而是有其特定的意义。六经辨证更注重疾病的传变和预后,反映疾病变化的动态过程[3]。六经辨证体系认为,六经的病证是处于动态之中的,是不断演变的,这一演变可以按循经传变,如经典的循着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传变,也可有越经传变,如太阳病直接传入三阴,或者表邪不经太阳直中三阴,或者由表里经传变等形式。即使在施治的过程中也强调动态观察病变的传变趋向,治法应随之改变。
《伤寒论》六经辨证形成于特定的环境,主要用盂外感风寒之邪所致的外感病。但由于外感病的发病及传变并非单一不变,与其他杂病常相并发生,故《伤寒论》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杂病的治疗,其应适用于外感病及杂病[4]。所以对六经辨证来说,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其病因病机。对经方的运用,尤其是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更不应求症状之全,只要病因病机相符,用之有道,就可使用。
另一方面,六经辨证方法应包括其他各种辨证方法。《伤寒论》虽以六经辨证为纲,但六经辨证必须与其他诸辨证方法结合才能完成和体现出来;而其他各种辨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皆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为渊薮。因此说,《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是既可以运用于外感病又可以运用于杂病的辨证体系,是包括了其他各种辨证方法的辨证体系。
2 辨象辨证的特色
“四象医学”的辨象施治是在朝鲜民族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中医学理论,结合本民族的防病治病经验,逐步形成和起来的传统医学体系。辨象论治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四元构造论和人类中心论[5]。“四象”一词来源于《易经》,李济马先生借用其名,并根据《灵枢·通天》篇五态人论,取其太少阴阳,舍其阴阳和平人,将人分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类,称为四象人,创立了四象整体观、阴阳论、四行论、脏腑论、病因论、病、临床学、预防学等,称为“四象医学”。其中四象诊断学先辨象后辨证,是韩医学在诊断上的独到之处。辨象是应用望、问、闻、切的方法,全面收集病人的体态、性情、嗜好、病史、易感特异证等方面的有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辨别四个不同的“象”,通过辨象可推断出病人内部状态、心理状态、吉症和重危症等。辨象是在辨证之前一个大的分类,即把病人分成四个大块,再在所处一块(类型)中确定其病性、病名、治则用药,等等。辨象后再通过望、闻、问、切进行寒热分型,辨证分析病史、病证、病位和病性,确定病名和病情,参照辨象作出诊断。在辨象辨证施治过程中,要注重人体药物的选择性。“药乃局限于人”,是韩医学所独有的药性观[6]。一些药物对一些人的疾病有和预防作用,而对另一些人不仅不起治疗作用,反而有严重的副作用。这是由于人的天禀强弱、阴阳分布、气质特点、体质不同而产生的特殊现象。因此,提出了药物归象、按象用药、辨象施治、随证加减的用药,阐明了药物的异象反应原理,把药物分成太阳人药、太阴人药、少阳人药、少阴人药,严格按象用药,不可混用。同时又应顾及体质发展的阶段性。以小儿为例,因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所以在用温热或寒凉之剂时,用量均不可过重,且应中病即止。四象医学的辨象辨证对于正确认识人类生命现象,把握生理与病理关系的实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六经辨证与辨象辨证的关系
“四象医学”按照体质类型把人分为太阳人、少阳人、太阴人、少阴人,这种太少阴阳理论虽然和《伤寒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的名称相似,均与阴阳论的观点相关,但其内涵和外延有本质的区别。正如《东医寿世保元·医源论》所云:“余生于医药经验五六千载后,因前人之述,偶得四象脏腑性理……原书张仲景所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以病证名目而论之也。两者不可混看,又不可厌烦,然后可以探其根。”辨象关键在于判断体质特性,在辨象施治过程中,详细体查病人情志状况及修养程度等。人体的结构、机能与代谢的变化同年龄有关,从而形成体质方面的特殊性。体质是一个随着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而不断演变的生命过程。体质的发展经历了“稚阴稚阳”(幼年)“气血渐盛”(青年)“阴阳充盛”(壮年)和“五脏气衰”(老年)等不同的体质阶段,反映了个体体质发展的时相性和阶段性。根据外邪侵入人体后随体质不同出现的不同症状,定为四象人不同的表里病证。在辨象的过程中涉及了辨证的某些程序,如病因、病性、病位的判断等,而且也运用了寒热、虚实的辨证纲领。 但是,辨象辨证在病证的适用范围、疾病的传变类型、辨证方法的运用等方面都没有六经辨证广泛。四象医学的辨象辨证重点针对“人”,认为任何因素的作用都是基于人的体质特点不同而异。因辨证方法单一,未能把握疾病的传移变化规律,因而只分为表证与里证。六经辨证蕴涵了中医辨证体系的多种方法,如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等,注重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探索,因此,可用于外感与内伤的各类病证。辨别体质是四象医学的特长,倘若同辨证论治结合,因人施治,调整人体生理的动态平衡,即可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4 结语
韩医学之核心为辨象论治,如同中医学之辨证论治一样成为韩医学区别于其他传统医学而独成体系的原因所在。辨象辨证是在《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质医学体系,其阴阳所演化的四象,在辨证应用中有本质区别。笔者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后,认为韩医辨象辨证来源于中医,并且与中医之辨证论治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韩医的理论精髓都在于个体化论治,这也是东方医学自成体系的核心所在。辨象与辨证均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对其异同进行比较,取长补短,将有益于中韩医学的发展和整个医学体系的进步。
【】
[1]戴 翥,戴 莹.朝医“四象医学”渊源初探[J].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2,(3):131?132.
[2]梁华龙.《伤寒论》六经及六经辨证来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1):7?8.
[3]邓玉梅,王育文.《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概要[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6,12(9):1?2.
[4]林昌松.《金匮要略》在杂病辨证中的特点[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17(3):1?3.
[5]王正和.四象医学概说[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6):76?77.
[6]许龙泉.对朝医“四象医学”若干问题之商榷[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