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辨证论治体会
【关键词】 辨证论治;中风;中医药疗法
中风之发,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不宜机械套用成方。虽然该病证无定型,治无定方,但在治疗中则有定法可循,笔者体会如下。
1 首分标本缓急
中风来势猝急,主要症状为昏迷、偏瘫、失语、呃逆、痴呆等。其轻者眩晕轻瘫,其重者则昏迷、偏瘫、失语、呃逆并见。昏迷之后,或偏瘫、失语并见,或瘫痪、痴呆并存。病情复杂,治疗时须分清标本缓急,按顺序施治,绝不可标本不分,前后倒置。凡见昏迷者,必首治昏迷,或主治昏迷佐治偏瘫;昏迷、呃逆、偏瘫共存者,必须昏迷、呃逆并重,或佐治偏瘫;眩晕、轻瘫者,或首治眩晕佐治轻瘫,或仅治眩晕;呃逆、偏瘫并见者,则重治呃逆,或主治呃逆佐治偏瘫;痴呆、偏瘫并存者,重在治痴呆,佐治偏瘫。
2 中脏开窍为先
中风之发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症。其中神志清者为中经络,神志不清者为中脏腑。中脏腑多表现为闭证,常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两目直视,呼吸气促,两手握固,二便不通,脉弦有力。闭而得开,可望生机;闭而不开,一闭到底,病情凶险;由闭转脱,目合口开,气息低微,手撒肢瘫,汗出肢冷,二便自遗,脉微欲绝,命在顷刻。所以及早使用开窍剂,以促使神志转清,对本病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开窍之法除灌服汤药外,主要使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等。前四药属凉开,主要用于痰火壅盛的阳闭。其中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作用较强,至宝丹长于醒脑开窍,紫雪丹尚可熄风止痉。苏合香丸属于温化,主要适用于痰浊偏盛的阴闭。牙关紧闭者可用冰片、天南星研末擦牙,或用乌梅肉亦可,有利于闭开。在使用开窍剂时,一要辨证选用;二要注意及早使用;三要反复使用,直至窍开。
3 火盛通腑为要
中风之中脏腑闭证多为痰火之盛,常有胃热积滞,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舌苔厚腻。此时,病情每多危重,施予清火化痰药势所必须,但往往难取速效,惟攻下之法方可速涤肠腑积滞。大便一通,邪热下泄,痰火之势亦随之转衰,窍闭渐开,转危为安。即使大便不甚干结,只要痰火壅盛亦可使用通腑法,以便“釜底抽薪”。通腑泻热临床常用大承气汤,药用大黄、芒硝、枳实等,或鼻饲,亦可保留灌肠。但用攻下药要注意适度,否则泻下过频,则正气受损,还会增加护理困难。
4 治风必先治血
中风之发与瘀血关系密切。出血性中风为血溢脉道而出血致瘀,缺血性中风为血液黏滞阻塞而致病,二病均有“瘀”的因素存在,所以活血化瘀为临床常用之法,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笔者认为,在中风急性发作期使用活血化瘀法,要区分缺血性与出血性脑血管病而分别处理。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治宜活血化瘀通络,选用赤芍药、桃仁、丹参、川芎、红花、地龙、牛膝等加入辨证方中,现临床常用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效果较好;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治宜化瘀止血,选用参三七、花蕊石、蒲黄、茜草、藕节等加入辨证方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出血性中风急性发作期,用活血化瘀药并不会导致再次出血而加重病情,相反因瘀血祛除,血流通畅而有利于出血停止。中风恢复期后遗半身不遂,多为气滞血瘀,脉络痹阻,风痰流窜经络,气血不能营养肢体所致,治以活血化瘀与补气通络之品同用。
5 化痰贯穿始终
无痰不中风,中风病理虽有风、火、痰、瘀、气等,然痰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病理因素。所以化痰之法应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中脏腑急性期之痰涎壅盛者,常用胆南星、竹沥、半夏、川贝母、远志、竹茹、白僵蚕、石菖蒲、郁金等药物灌服或鼻饲,同时还可加用竹沥水、猴枣散、雪羹汤(荸荠、海蜇)等,以加强化痰之功。中经络与中脏腑后期遗有半身不遂、手足活动不利者,常用指迷茯苓丸化痰通络;语言謇涩者常用解语丹化痰通窍。
6 中气尤须调气
明代医家许叔微云:“中风往往因气而中,中风多挟中气。”所谓中气是指气机逆乱导致中风而言。所以,治疗中风必须注意调气,特别有恼怒为诱因者。气有余便是火,气滞则痰凝,气滞则血瘀,调气(理气、降气)有利于清火、降火、化痰、祛瘀。临床应常用《苏沈良方》之顺风匀气汤(白术、乌药、沉香、白芷、紫苏、木瓜、炙甘草、青皮、天麻、人参)治疗因气血不和所致的中风。
7 后期重视扶正
中风早期可见标实,后期多见本虚。病初风阳痰火、气滞血瘀等实邪较盛,治以祛邪为主;后期往往虚象较著,或正虚邪实并见,治以扶正为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虚者多见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故以益气养血,滋养肝肾为治虚大法。气血亏虚者,多见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脉络痹阻,还每有肢体瘫废不用,舌有瘀斑、瘀点,治宜益气养血、化痰通络,首选补阳还五汤,药用黄芪、桃仁、当归、川芎、红花、枸杞子、何首乌等,其中黄芪必须重用。若腰膝酸软,加川续断、桑寄生、杜仲、牛膝等,以壮筋骨、强腰膝。肝肾亏虚者,因阴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每见患侧肢体拘挛变形,肌肉萎缩,肾虚精气不能上承,还可见舌疒音不语。治宜滋养肝肾,常用地黄饮子,药选干地黄、何首乌、枸杞子、山茱萸、麦门冬、石斛、当归、鸡血藤、杜仲、桑寄生等。肾阳虚腰膝肢冷者,加巴戟天、肉苁蓉、附子、肉桂等。总之,中风恢复期必须重视扶正补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