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内外兼治治疗糖尿病足37例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唐晓丹,王约青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内外兼治的方法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糖尿病足患者,辨证分为寒湿阻滞型、瘀血内停型、湿热炽盛型、气阴两虚型,每日1剂内服。同时,根据糖尿病足创面按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混合性坏疽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创面治疗。结果 32例患者治愈,3例好转,2例未愈。总治愈率达到86.49%。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内外兼治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

【关键词】  糖尿病足;中医辩证论治;内外兼治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外科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内外兼治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7例病人均来源于本院2004年3月~2006年12月的门诊及住院病人。符合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7年美国会议所定标准,均为2型糖尿病病人,男 16 例,女 21 例;年龄最大 88岁,最小52 岁,平均 68 岁;糖尿病史5~20年,平均13年;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一届糖尿病足专业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草案),其中干性坏疽6例,湿性坏疽21例,混合性坏疽10例;I级6例,Ⅱ级20例,Ⅲ级9例,Ⅳ级2例。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控制血糖,抗感染,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营养及支持治疗。消脱止-M或地奥司明改善下肢微循环。

    2.2  中医辨证及方药

    2.2.1  寒湿阻滞型  患肢发凉,皮温降低,遇冷则痛,得热则舒,趾间及足底部溃烂流脓血,可见间歇性跛行,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迟。 治以温经通络、散寒除湿为主。药用:川乌6g,赤芍10g,独活 15g,桂枝12g,当归 10g,桑寄生20g,红花 10g,川牛膝20g,川断15g,川芎15g,山萸肉 10g,黄芪20g, 怀山药 15g,茯苓 15g。

    2.2.2  瘀血内停型  患肢皮色紫红或暗红,或有瘀斑瘀点,持续性疼痛,面色晦暗,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而涩。治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为主。药用:桃仁15g,红花10g,当归12g,川芎15g,生地 15g,赤芍 15g,黄芪20g,白术15g,丹参15g,葛根15g,地龙10g。

    2.2.3  湿热炽盛型  患肢灼热或伴高热,时有神昏,烦渴多饮,肢端坏疽灼热肿痛,创面脓液渗出,舌质绛红,苔黄燥,脉细数。治以清热利湿、化郁解毒为主。药用:金银花30g,蒲公英30g,野菊花30g,连翘15g,当归10g,赤芍10g,白芍15g,土茯苓15g,黄连6g,牡丹皮10g,玄参10g。

    2.2.4  气阴两虚型  患肢肌肉萎缩,皮肤干燥脱屑,肢端麻木,痛不明显,身体消瘦,四肢乏力,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以益气养阴、化瘀生津为主。药用:黄芪30g,党参 20g,当归10g,白术20g,白芍15g,川芎15g,生地20g,丹皮 10g,茯苓15g,生甘草10g。

    2.2.5  用法  每日1 剂,水煎2遍 ,共400ml,早晚分服,1个月为1个疗程。

    2.3  外治方法

    2.3.1  干性坏疽  多是以缺血为主的创面,不应急于清创,应先控制感染,黄连纱条湿敷换药,每日1次。待炎症局限,皮温好转,正常组织与坏死组织界限清楚时,手术切除坏死部分,敞开创面,换药用湿润烧伤膏和贝复济,去腐生肌,促进创面的肉芽生长直至创面愈合。如创面较大,可给予植皮手术。足底或功能部位取全厚大张皮游离植皮或转移皮片,其余部位行中厚皮片点状植皮。

    2.3.2  湿性坏疽  多是以感染为主的创面,及时清创,清除坏死感染组织,黄连纱条湿敷换药,如果感染较重,可采用双氧水清洗创面,利凡诺或洗必泰纱布换药,每日1次甚至每日多次。对于坏死肌腱组织不必强求1次清除,可于换药过程中逐步修除。创面清洁后,采用湿润烧伤膏和贝复济换药。治疗中可做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的应用。后期也可采用植皮手术。

    2.3.3  混合性坏疽  综合上述两种方式治疗。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1]。

    治愈:症状基本消失,创面愈合,步履活动自如;好转:症状减轻,创面缩小;未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病情继续发作,创面未愈,坏疽,或因其他并发症而死亡。

    3.2  结果  32例患者治愈,3例好转,2例未愈。总治愈率达到86.49%。其中Ⅲ级1例行截趾术,Ⅳ级1例转骨科行截肢术。见表1。表1  各级糖尿病足治疗结果比较 (略)

    4  讨论

    自1972年Catterall提出糖尿病足坏疽主要由血管闭塞缺血、神经病变及感染三大因素所致以来,普遍[2]认为糖尿病足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糖化血红蛋白及其他致病因子,导致神经损伤、血管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微循环障碍、肢体缺氧水肿,细菌易于感染而发生肢端坏疽。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血糖控制如何、血液循环是否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如何、感染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决定创面是否愈合的关键。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糖尿病足属“脱疽”范畴。消渴日久,耗气伤津,气阴两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脉运行,瘀阻脉络;阴津虚损则燥热亢盛,煎熬津血、腐及筋肉。正气虚弱,寒湿之邪侵袭,气血不畅,甚至闭阻不通,使血脉凝滞、肢体筋脉肌肉失于濡养而致肢端坏疽。故以气阴两虚为本,寒湿、瘀阻、湿热火毒为标。临床上通过温阳散寒通脉、益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解毒、益气养阴生津诸法,根据糖尿病足发展的不同阶段辨证施治,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目的。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对于糖尿病足的局部治疗,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3]。其治疗手段多种多样,有熏洗法、外敷法、针灸疗法等。可供选择的剂型有洗剂、膏剂、散剂、丹剂等。 我们认为应该对于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采用不同的外治手段。干性坏疽其形成的原因是动脉硬化闭塞,特别是小动脉闭塞。治疗干性坏疽不应该盲目清创,可应用黄连液纱条换药。黄连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活血生肌的作用,局部透气性好,长期应用不易产生耐药性,同时制备简易,适宜门诊应用。待坏疽范围局限,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时再行清创或截趾术。湿性坏疽多由感染所致,尽早行切开引流手术。手术切开范围要够大,以保证引流通畅,清除坏死组织时要适度,避免损伤正常组织,也可以蚕食手术,逐步清理坏死组织。创面引流可以采用利凡诺或洗必泰纱布,它们都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同时都是水剂,可以避免中药膏剂、散剂、丹剂等引流不畅的弊端。贝复济[4]和湿润烧伤膏[5]都有促进肉芽生长、上皮再生的功能,我们临床观察到将两者同时使用,可以更快地促进创面愈合。如果创面较大或功能部位,植皮手术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本文结果显示,总治愈率达到86.49%,说明中医辨证论治、内外兼治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

【】
  1 上海市卫生局编.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第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178.

2 Robert.G.Frykberg.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病机理:阻碍伤口愈合的因素.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4,9(5):296.

3 张坤朋,黄允瑜.糖尿病足中医外治法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13(3):44-45.

4 付小兵.再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软组织创伤修复.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05):257-260.

5 徐荣祥.烧伤湿性医疗技术.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7, (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