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现代化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习平 时间:2010-07-12

【摘要】    本文首先对中医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我国中医现代化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中医现代化的策略。

【关键词】  中医现代化 对策 国际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的迅猛,人类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导致人们对医药卫生需求的提高。从当代科学发展趋势看,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已不再源于有限的、的、单纯的经验性和已有的整理,而必须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中医现代化以中医学的自身发展为中心线索,要求运用包括现代西医学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阐明中医理论的实质,用现代科学继承、发展中医理论,寻求一条在现代使中医学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道路。

    1 中医现代化的含义

    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医药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医是重视内因,强调个体差异和辨证论治的医学;是重视整体、循人以治病,强调局部与整体相统一、局部与局部相协调的医学;是重视天(自然)人相应、心身合一,融生物、自然、社会、心理的防病治病思想与方法于一体的医学;是完整运用自然疗法,以中药为主体,融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综合性疗法于一体的医疗体系。所谓的中医现代化就是以现代科学和技术为工具,以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医学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张伯礼院士的定义,中医现代化按照中医自身的发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中医药学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新的变革与升华,成为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

    2 中医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2.1 认识方面模糊不清 有人把中医看成是一个古老封闭的体系,不敢变革创新,认为重新就要走样,走样就不是中医。思想僵化,以偏概全,讲特色必言辨证论治,而忽略疾病的特异,讲处方必言君臣佐使,而忽略病有专治,其思维定式和理论框架使新的研究成果难以吸纳。研究思路不清。对如何着眼于中医基础理论自身的发展提高,如何处理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保持中医特色的关系等缺乏清晰的研究思路。

    2.2 缺少对中医基础理论内在固有规律的深入探索 缺少层次的理性提炼与概括,理论内涵出现萎缩,诸如病机学只剩几条筋,病因学不外七情与六淫,有些历代丰满的论述,未能系统准确而被割裂肢解,或压缩异变。

    2.3 缺乏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统一规划 一方面投入不足,难以集中力量攻关,另一方面自发分散,出现低水平重复,形成资源浪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基础差,底子薄,经费短缺,设备落后,特别是西部地区,基层,处境十分艰难。据统计,我国卫生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23%,而在这么少的经费分配中,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仅占8.7%(相当国家财政支出的0.2%),却承担着1/3的农村医疗和1/4城市住院病人的医疗任务。一个中医院的经费仅是综合医院的18%[1]。经费严重不足,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1)国外研制新药投入经费3~5亿美元,而我国研制一个中药新药仅用几十万元到百余万元人民币。(2)科研费的比较:国内一个中医药课题,研究费一般几十万元,而同样课题在香港是1500~4000万元港币,在发达国家则更多。事实上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医疗和科研水平的提高[2]。

    2.4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不足 由于基础研究难度大、周期长,以致应用开发性研究大大多于基础理论研究,“一片”有所放开,“一头”稳住不够。以上有些是思想认识的原因,有些是学术自身的原因,有些是管理方面的原因,应从不同方面加以克服。值得重视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3 实现中医化的对策

    3.1 加强创新 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中医学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遗产,伟大宝库,应该努力发掘,认真继承;而另一方面,中医学又是治病救人的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不断发展、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3.2 加大投入,改善基础条件 加大投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因此,希望加大投入,以保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3.3 加速立法,健全管理体制 中医立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是不言而喻的,中医界热切希望加速立法进程。目前已有 16个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颁布了地方的中医法;泰国和澳大利亚有的州也颁布了中医法,而我国的中医法至今尚未出台[2]。2001年全国政协曾组织专题调研,到三省六市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条例》,应该说立法的条件已经成熟,希望早日颁布执行,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健康发展将有重大影响。此外,加强中医药管理工作,健全管理体制,理顺关系,规范行业行为,维护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的合法权益,打击假医、假药,打击伪科学,也是十分重要的[4]。

    3.4 加强中医队伍的建设 近年中医队伍人才流失,素质下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不足,影响了医疗水平与科研水平的提高。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中医队伍的素质,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在高等医学院校中设立中西医结合学系,加强中、西、医、药及各方面的团结合作,加强老中青三结合的队伍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

    3.5 实现中医国际化 在中医国际化的进程中,应增强国际意识,注意加强文化宣传及国际合作交流,使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在文化上能接受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培养亲中医药派,争取中医药在西方国家合法化。

【】
    
1 报告大厅市场研究报告网.2005年中国医药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一),2006-07-18.

2 李习平,邹开军.浅议加强营销渠道成员合作的策略.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7(1) :69-70.

3 李习平.跨国公司的跨文化冲突管理.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2,4(2):30-32,43.

4 李习平,刘薇薇,杨娇.浅析中小医药GMP综合症及应对策略.商场现代化,2006,(3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