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振贤 陈菲 仇璐娜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疲劳综合征

    近年来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研究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心理压力日益增大,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也逐年增加。目前医学对其病机仍缺乏统一的认识,缺乏有效的方法与药物。而传统中医学对其病机及治疗有其独特的见解,本文就从其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实验检测、病因病机及其治疗方面加以综述。

    1 概念范畴

    CFS是现代高效快节奏生活方式下出现的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包括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为主要突出表现的全身性症候群,其基本特征为长时间极度疲劳,休息后不能缓解,且伴随一系列其他的躯体症状和认知障碍,如咽喉痛、记忆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头痛等。因此,CFS是疲劳渐进与积累的结果。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来看,历代医籍有“虚损”、“虚劳”、“百合病”、“脏躁”、“郁证”等病证有与之相吻合的典型症状,但又不能被其中任何一个单一的病种所涵盖。疲劳在中医中常被描述为“懈怠”、“懈惰”、“四肢劳倦”、“四肢不举”、“四肢怠动”、“默默不欲饮食”等。

    2 临床表现

    2.1 躯体方面的表现

    2.1.1 体型容貌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体型常呈现为瘦、胖两类。应该说多数为身体消瘦,但也不能排除少数可能显示出体态肥胖。后一类患者在现代社会中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并非少见。面容则多数表现为容颜早衰,面色无华,过早出现面部皱纹或色素斑;肢体皮肤粗糙,干涩,脱屑较多;指(趾)甲失去正常的平滑与光泽;毛发脱落,蓬垢,易断,失光。

    2.1.2 运动系统 全身疲惫,四肢乏力,周身不适,活动迟缓。有时可能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肌痛、关节痛等,如果时间较长,累积数月或数年,则表现得 尤为明显,可有一种重病缠身之感。

    2.1.3 消化系统 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对各种食品均缺乏食欲,尤以油腻为著。无饥饿感,有时可能出现偏食,食后消化不良,腹胀;大便形状多有改变,便秘、干燥或大便次数增多等。

    2.1.4 循环系统 表现为胸闷心悸,活动后加重,心电图检查会出现轻度ST段轻度改变。

    2.1.5 神经系统 表现出精神不振或精神紧张,初期常有头晕、失眠、心慌、易怒等;后期则表现为睡眠不足、多梦、夜惊、中间早醒、失眠等,甚至嗜睡、萎靡、懒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2.1.6 泌尿生殖系统 伴随精神异常,可以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此外,疲劳过甚的人,在容器中排尿最容易起泡沫,且泡沫停留时间长久。生殖系统症状:在男子出现遗精、阳痿、早泄、性欲减退;女子出现月经不调或提前闭经、性冷淡等。长此下去,可能发生不孕不育症。

    2.1.7 感官系统 在视觉系统主要表现为眼睛疼痛,视物模糊,对光敏感等;在听觉系统则主要表现为耳鸣,下降等。

    2.2 心理方面的表现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有时心理方面的异常表现要比躯体方面的症状出现得早,自觉也较为突出。多数表现为心情抑郁,焦虑不安或急躁、易怒,情绪不稳,脾气暴躁,思绪混乱,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缺乏信心,犹豫不决。自我感觉办事效率明显下降。心理障碍时间延长,可以导致意志衰退,信心缺乏,上进心减弱,放任自流,做事无度,甚至养成某些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赌博以至吸毒等。

    3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制定诊断标准[1]。

    3.1 临床评估不能解释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 该疲劳是新得的或有明确的发作期限(没有生命期长),不是用力的结果;经休息后不能明显缓解,导致在工作、社会或个人活动方面有明显的下降。

    3.2 症状 下述症状中同时出现4项或4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但又不应该早于疲劳出现:(1)近期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明显下降;(2)咽痛;(3)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4)肌肉痛;(5)没有红肿的多关节疼痛;(6)一种新型程度重的头痛;(7)不能解乏的睡眠;(8)运动后疲劳持续超过24h。

    4 有关检测

    穆氏[2]等用LBA(活体血液分析)及HLB(氧化足迹验血试验)通过观察血液和血细胞形态间接判断体内氧自由基是否过多来检测慢性疲劳综合征。李氏[3]等对82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分析时发现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浆中抗博尔纳病病毒(Boma disease virus,BDV)p24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说明CFS与BDV感染存在相关性;高压气相色谱分析检测红细胞膜上n-6脂肪酸水平,n-6脂肪酸中花生四烯酸(AR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Naschitz[4]等通过对CFS病人及非CFS慢性疲劳病人及健康对照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了标准的HUTT试验,以对比其HIS血流动力学变异系数是否不同。发现CFS病人HUTT异常的发生率和平均HIS值比非CFS慢性疲劳的病人与正常受试者高。显示HIS>-0.98是CFS病人表现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其可以作为评估CFS的一个客观指标。血细胞及酶学检查,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血沉加快,乳酸脱氢酶轻度增高。细胞免疫异常检查,有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D减少,免疫球蛋白G缺乏,抑制性T细胞增加,杀伤细胞活性下降等。各种病毒学检查,如EB病毒、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等抗体出现,可出现EB病毒抗体效价上升。肌电图检查,部分患者有异常的肌电图,肌纤维出现萎缩坏死,肌细胞有微管和线粒体结构异常等。依据上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实验室检查和肌电图检查结果,一般可以明确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5] 。

    5 病因病机

    西医对CF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确切定论,目前主要有3种学说[6],感染后、精神性和免疫性。得到较为公认的学说是感染和精神性疾患后产生的免疫功能障碍。CF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是病毒感染、精神应激等多因素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紊乱的结果。但中医学者们通过仔细询问病史或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审证求因”,按照中医病因学和发病学理论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胡兵[7]等认为本病的病理改变是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衡,而脾胃功能失调是致病关键因素,肝气亏虚、真元不足是CFS发生的重要环节,贪逸少动及情志不遂在CFS发病中的作用亦不可忽视。王纪贵[8]等认为其病机是以实为先,气机阻滞,血行不畅,气血升降出入失调,使脏腑失其温煦濡养,进而脏腑气血或亏虚或壅塞。刘晓庄[9]认为CFS与脾胃内伤病相似,发病与饮食失调、劳役过度、外感时邪、精神刺激和素体虚弱有关。杨维益[10]认为CFS发病主要在于情志内伤,复加劳役过度或外感时邪,使肝、脾、肾气化功能失调,病理关键在于肝气失于对气血的疏泄而引起脾、肾功能异常所致,并且认为CFS为本虚标实证,本虚者为机体气血阴阳等正气的减弱,标实外于肝气失于疏泄而致气郁、痰瘀等病理产物的堆积。刘继芳[11]认为饮食生活不,过度劳累,长期的精神心理压力及房事不节等,造成肝、心、脾、脑功能失调是CFS发病的关键,肝郁气滞,心主失养,脾肾不足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朱文举[12]等认为本病是由于脏腑功能虚损,尤其是脾胃功能虚弱,湿热内生或外感邪毒侵袭,外相引,损伤脾胃,湿热内蕴,阻遏气机,内扰心脑所致,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王天芳[13]等认为CFS的发生在于长期的紧张劳累,不愉快事件等因素的刺激,影响到肝的疏泄,脾的运化而致肝脾失调,提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脾功能失调是CFS的机理之一。王忆黎[14]等认为慢性消耗、正虚邪郁是CFS发病的起始原因,气虚阴亏、脾胃内伤、气机失调、邪毒内蕴为基本病理特征。总之,CFS的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情志不畅、过度劳累与感受外邪是其主要发病原因,且与体质有关,多种原因共同造成脏腑(主要是肝、脾、肾)功能的障碍而发病。

    6 临床治疗

    6.1 西医治疗 西医在治疗学方面还缺乏确切有效的手段,一般以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为主,即镇痛消炎、抗抑郁、补充维生素、提高免疫功能等。

    6.2 中医

    6.2.1 辨证分型治疗 CFS患者表现为不同的证候,采用针对患者个体化的辨证分型治疗以及从整体水平上调整患者机体功能。张美珍[15]将本病分为(1)气滞痰郁型;(2)肝郁化火型;(3)心脾两虚型;(4)肝肾阴虚型。治疗分别:(1)化痰利气,解郁降逆用半夏厚朴汤加味,药用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生姜、全瓜蒌、枳实、郁李仁、浙贝母、牡蛎。(2)清肝泻火,解郁和胃用丹栀逍遥散加味,药用牡丹皮、栀子、柴胡、吴茱萸、朱茯苓、黄连、白术、当归、炙甘草、菟丝子、百合、合欢花、石菖蒲。(3)健脾养心安神,益气补血用归脾汤加味,药用白术、茯苓、黄芪、酸枣仁、远志肉、炙甘草、党参、木香、当归、龙眼肉、百合、枸杞子、独活。(4)滋补肝肾,佐以清内热用杞菊地黄丸作汤加减,药用枸杞子、杭菊花、生地黄、白芍、茯苓、山萸肉、女贞子、酸枣仁、柏子仁、百合、黄连。其中心脾两虚型治疗例数最多。胡兵[7]等将本病分为(1)脾胃失和、中气不足型;(2) 肝气郁结、气阴亏乏型;(3)肾精不足、冲任失调型等3型,其他证型往往夹杂其中,临床只需随证加减即可。治疗分别:(1)平调脾胃功能用补中益气汤化裁,药用黄芪、升麻、柴胡、桔梗、仙鹤草、熟地黄、枸杞子、当归、太子参、南沙参等;(2)益气养阴,调和肝脾方拟补中益气汤合逍遥散加减,药用黄芪、党参、山茱萸、当归、白芍、麦冬、柴胡、枳壳、陈皮、薄荷等;(3)填补真精,益其元气方以六味地黄丸为主,酌加血肉有情之品。药用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当归、枸杞子、淫羊藿、覆盆子、鹿角胶、紫河车等。其还指出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机体疲劳日久便可扰乱心神,耗伤心血,因此,养心安神定志之品当随证配用。曹雅各[16]将本病分为以下证型:(1) 肝郁气滞证,方药:逍遥散加合欢皮;(2)心脾两虚证,方药:归脾汤加减;(3)心虚胆怯证,方药:琥珀养心丹加减;(4) 肝肾两虚证,方药: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加减;(5)痰扰心神证,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秦爱华[17]等将本病分为:(1)肝郁气滞型,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和络。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川芎、香附、当归、茯苓、白术;(2)心肾阳虚型,治以温阳益气、化饮宁心。方选参附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人参、附子、干姜、大枣、茯苓、肉桂、白术、炙甘草、黄芪、丹参、泽泻;(3)痰饮内阻型,治以化痰消核、通阳开窍。小半夏汤加味:半夏、干姜、苏合香油、青木香、橘络、旋覆花、黄芪、薤白。(4)心肾不交型,治以清心滋肾、益气养阴。以清心莲子饮加减:石莲子、麦冬、黄芪、甘草、生地黄、黄芩、地骨皮。高权国[18]等从脾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将其分为以下五型:(1)脾肺气虚证,治以补脾益肺,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2)心脾两虚型,治以健脾养心,方药:归脾汤加减;(3)肝脾不调型,治以健脾疏肝,方药:柴胡疏肝散加香砂六君子汤;(4)脾肾阳虚型,治以补肾温脾,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5)脾虚湿阻型,治以健脾祛湿,方药:升阳益胃汤加减。樊敏[19]分七型论治:(1)气虚型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若脘闷、纳呆,舌腻属挟湿者加苍术、砂仁、半夏;心悸甚者加柏子仁、龙齿;自汗多者加牡蛎、浮小麦。(2)气血两虚证用人参养荣汤加减治疗,头晕重者加枸杞子、菊花;失眠重者加枣仁、夜交藤、合欢花;肢麻者加鸡血藤、丹参、丝瓜络。(3)气阴两虚证用四君子汤和左归饮治疗,干咳少痰加沙参、麦门冬;口干咽痛加石斛、元参;潮热、手足心热加金银花、柴胡、秦艽、丹皮、龟版;便干加生首乌、肉苁蓉。(4)心脾两虚证用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血不足者加熟地、白芍、阿胶;不寐较重加五味子、柏子仁、夜交藤;脘闷纳呆、苔滑腻者加半夏、陈皮、厚朴;经少经闭加益母草;皮下出血加仙鹤草、生牡蛎。 肝脾不调证用柴胡疏肝散加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胁肋疼痛甚加广郁金、延胡索;心烦易怒加山栀、连翘;便溏腹胀加白术、木香;吞酸加黄连、吴茱萸。(5)肝肾阴虚证用六味地黄丸和一贯煎治疗,肌肉疼痛明显加威灵仙、防风、青风藤;咽痛明显加山豆根、射干、元参;淋巴结肿痛加连翘、夏枯草。(6)脾肾阳虚证用金匮肾气丸加味,腹部冷痛加炮姜、细辛;下利清谷加肉豆蔻,补骨脂;腰酸膝冷加巴戟天、杜仲、仙灵脾、牛膝。

    6.2.2 专方治疗 在西医诊断的基础上,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固定的方药,解决本病的基本矛盾,也可获得较好疗效。如王天芳[13]等认为中医肝脾功能失常与慢性疲劳的关系密切,故以补气理气、调理肝脾为组方原则,用中药复方消疲怡神口服液(由黄芪、枳壳、人参、柴胡、陈皮)治疗CFS患者43例,每日3次,每次1支,2个月为1个疗程,经1个疗程治疗后,显效8例,有效2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05% 。张桂才[20]等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2例,结果表明升阳益胃汤加减确能明显改善患者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且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杨思华[21]等用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肝郁脾虚证72例,总有效率为89.5% 。宫晶书等用滋补肝肾汤加减(熟地黄、何首乌、当归、女贞子、旱莲草、五味子、北沙参、麦冬、续断、陈皮、炙甘草)治疗6l例患者,通过滋补肝肾、养血柔肝的作用,总有效率为93.33% 。朱广文[22]用自拟补肝益气汤(黄芪、仙鹤草、百合各30g,红参、山茱萸、柴胡、枳壳、陈皮、当归各10g,白术、白芍各12g)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6例,总有效率为100%。

    6.2.3 经方治疗 舒仪琼[23]等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胃元气虚衰,进而影响其他脏腑,故以补中益气汤为主,辨证加减治疗本病30例,每日1剂,1月为1疗程,经2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80%。张玉辉[24]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四肢、肌肉,运化水谷精微。肌肉四肢失于濡养,故乏力感明显; 气血生化乏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头晕头痛;脾气不足,腐熟功能失职,故食欲不振。在此基础上发为阴阳失调,进一步出现精神症状,通过补益中气、调和阴阳,采用补中益气汤合桂枝汤(黄芪、白术、陈皮、党参、升麻、柴胡、当归、白芍、桂枝、大枣、炙甘草)治疗48例患者。疗程为4周~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为93.7%。李贯彻[25]等以归脾汤加味(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甘草、木香、黄精、紫河车、绞股蓝、大枣、生姜)治疗心脾两虚型CFS,认为归脾汤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紫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有补气血益肾精之用;药理研究表明黄精、绞股蓝有抗衰老抗疲劳的作用。李云委[26]等认为本病属脾虚气弱挟湿,以健脾补气,清浊行气,化湿降浊为法。以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苍术、升麻、白术、泽泻、当归、麦冬、陈皮、神曲、青皮、黄柏、葛根、五味子、生姜、大枣、炙甘草)治疗该病32例,有效率80%。唐兴荣[27]运用逍遥散加味(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菟丝子、五爪龙、百合、其中重用五爪龙)治疗CFS12例,每日1剂,分早晚服,15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半年,结果痊愈7例,显效4例,无效1例,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肝气郁结,经络脏腑不得调达,使气血津液结聚阻滞,形气精血日益消耗,肝脾肾三脏失养。故治疗当在补养的基础上加用疏导开启之法。卢佳文[28]以经典方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亏虚型CFS,每日服3次,每次9g,连服1个月,诸症悉除。认为本病证属中医“虚劳”范畴,肾阴不足,肾失所养:因五脏相关,病久则伤及肝脾。六味地黄丸能滋阴补肾: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山药滋肾补脾,山茱萸滋肾益肝共成三阴并补而见良效。

    7 结论

    传统中医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病机及治疗有其独特的见解,概括其病因病机,主要分为本虚与标实。若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或肾精不足则对外界的刺激或劳累不易耐受,若受情志的影响使肝失疏泻,进而肝木乘脾,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脾胃运化失常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不能得到后天之精的滋养,若加之先天之精的不足,先天之精又不能得到后天之精的补充,则会出现CFS的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如肌肉四肢失于濡养,故乏力感明显; 气血生化乏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头晕头痛;脾气不足,腐熟功能失职,故食欲不振,心血失养则出现胸闷心慌心悸不能夜寐等,肾精亏虚则会腰酸耳鸣等,这一系列的躯体不适进而会影响心理不适,而后互相影响。若病情继续则会由虚到实,表现为气血郁阻,化湿生痰等,实证又会进一步加重虚证,虚实互相影响,进而则会发展为临床各系统的疾病。中医的优势在于防患于未然。就其以上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大多数中医学者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脾,继而发展影响及肾,将其分为先天肾精不足,肝脾不调,肝郁化火,心脾两虚,肺脾气虚,肝肾阴虚,脾虚生痰,气血郁阻等证。在辨证上强调辨发病、辨病位、辨病性,在补充不足的同时疏理其郁滞。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补其不足增强免疫功能的方剂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参苓白术散、归脾汤等。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有:党参、黄芪、仙茅、杜仲、蛤蚧、虫草、紫河车、当归、熟地、白芍、首乌、黄精、枸杞、旱莲、桑椹、龟甲、五味子、乌梅、大蒜、鱼腥草、柴胡、花粉、川芎、郁金、丹参、天麻;具抗疲劳的药物有:人参、西洋参、鹿茸;既增强免疫力又具抗疲劳的药物有:刺五加、沙苑子、淫羊藿、女贞子。因此我们在治疗CFS患者时,要辨证论治,补其本虚的同时,针对其证加于治疗,并对伴随症状加减用药。如:低热不退时加胡黄连、银柴胡、青蒿、鳖甲、知母等;头痛时加羌活、川芎、白芷、蔓荆子等;咽痛时加板蓝根、大青叶、射干、桔梗、玉蝴蝶等;失眠时加合欢皮、酸枣仁、五味子等;头晕时加钩藤、菊花。这样我们就可以对CFS的患者做到全面调理,补其不足,去其有余,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优势,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文献】

    1 L.A.Jason,S.R.Torres-Harding,A.W.Carrico.R.R.Tailor .Biological Psycholoi,2002,59:15-27.

    2 穆殿斌,王德军. LBA、HLB试验诊断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山东医药, 2002,42 (19) :42-43.

    3 李永杰, 王得新. 慢性疲劳综合征82例临床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2005,85(10):701-704.

    4 Naschitz JE,Rosner I,Rozebaum M, et al.The head~up tilt test with haemodynamic instability score in diagnosing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QJM,2003,96(2):133-142.

    5 聂希会.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社区医师,2003,19(17):12.

    6 陈文强,李宗信, 黄小波.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5,12(7):100-102.

    7 胡兵,魏群利.慢性疲劳综合征辨治探要.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4):1-3.

    8 王纪贵,姚小华.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0例分析.江西中医药,2005,36(1):57.

    9 刘晓庄.脾胃内伤病与慢性疲劳综合征之比较.中国医药学报,1994,9(2):19.

    10 杨维益,陈家旭.中医药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中国医药学报,1995,10(2):44.

    11 刘继芳.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病机分析.中医杂志,2000,41(2):124.

    12 朱文举,张福江.关于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诊治.天津中医,1994,11(4):14.

    13 王天芳,刘雁峰,杨维益,等.消疲怡神口服液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4):56-58.

    14 王忆黎,严余明.略谈CFS的中医病特点及治疗对策.浙江中医杂志,2001,12:525-526.

    15 张美珍. 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80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4,4(4):38-39.

    16 曹雅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疗法.湖北中医杂志,2003,25(9):14-15.

    17 秦爱华,赵志贤.慢性疲劳综合征辨证施治.河北中医,2000,22(6):449-450.

    18 高权国,冯玉华,韩海荣.从脾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药信息,2005, 22(6):34-35

    19 樊敏.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药诊疗现状.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9):575-577

    20 张桂才,黄福斌.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2例.湖南中医杂志,2002,18(2):9-11.

    21 杨思华,高敏,杨晓文,等.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2):87-89.

    22 朱广文.自拟补肝益气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6例.浙江中医杂志,2001,5:476.

    23 舒仪琼,张国梁.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0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16(5):11-12.

    24 张玉辉. 补中益气汤合桂枝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体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 11(12):1107.

    25 李贯彻,李英姿.归脾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杂志,1998,39(11) :652.

    26 李云委,陈乔林.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体会.云南中医药杂志,1997,18(6):4-6.

    27 唐兴荣.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12例.新中医,2002,32(5):46-47.

    28 卢佳文.六味地黄丸的引申应用.哈尔滨医药,2002,22(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