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肝熄风汤加减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假性延髓麻痹52例
【关键词】 镇肝
摘要: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加减结合穴位注射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口服结合复方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为35例(67.3%),总有效率达96.2%,对照组治愈15例(39.5%),总有效率达73.7%。结论镇肝熄风汤加减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 镇肝熄风汤加减;复方麝香注射液;水针;假性延髓麻痹
假性延髓麻痹又称假性球麻痹,是脑卒中较为常见和复杂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国内尚未找到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中药镇肝熄风汤加减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假性延髓麻痹52例,并设置对照组观察疗效 。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系我院神经内科会诊病人,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按会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5岁,平均55岁;病程最短20 d,最长6个月;脑梗死42例,脑出血1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6岁,平均57岁;病程最短20 d,最长6个月;脑梗死33例,脑出血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种等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10011001.9094)中中风的诊断标准;西医诊 断依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4次修改的标准《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进行诊断。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
1.2.2 符合假性延髓麻痹诊断标准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声音嘶哑;软腭、咽喉肌、舌肌、咬肌、或面肌运动障碍,无舌肌萎缩和肌束颤动;咽反射存在或减弱,下颌反射,掌颏、吸吮反射等脑干反射亢进,常伴有四肢锥体束证及强哭强笑。
1.3 排除标准有严重精神障碍、意识不清、严重感染、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中药镇肝熄风汤加减龙骨9 g, 牡蛎9 g,代赭石9 g,龟版12 g, 白芍12 g, 玄参12 g,天门冬12 g,牛膝15 g,川楝子9 g,茵陈9 g, 麦芽10 g, 钩藤9 g,菊花9 g,辨证加减:痰热重加天竺黄9 g,川贝母9g;心烦失眠重加山栀子10 g,夜交藤10 g;头痛重加生石决明8 g,夏枯草8 g。1剂/d,水煎早晚服。10 d为1疗程。
2.1.2 穴位注射选穴:风府、哑门、廉泉。风池(双)、天突。采用张家口长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复方麝香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5457], 2 ml/支。所选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5 m1一次性注射器,5号齿科针头,快速刺入穴位部位,出现酸胀感回抽无血液后缓慢注入药物,每穴注入药物1 ml,起针时用无菌棉球按压片刻局部无出血即可。上述两组穴位轮流交替使用,1次/d,10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2.2.1 选穴风府、翳风、风池、廉泉、天突。
2.2.2 操作方法选用0.35×40 mm毫针,病人先取坐位,针刺翳风1.5寸,行平补平泻法。然后病人取侧卧位,针刺风府、风池0.5~1寸,针刺方向向咽喉部,平补平泻法;廉泉向舌根方向直刺1~1.5寸,针感可放散至整个舌体,行平补平泻捻转法:天突先直刺2~3分后,沿胸骨后缘气管前缘向下进针1寸,行平补平泻法。留针2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
3 效果
3.1 疗效标准
3.1.1 临床治愈吞咽功能恢复正常,饮食正常,声音清楚,吐字清晰,语言表达良好。
3.1.2 显效吞咽功能基本恢复,饮食偶有呛咳,吐字尚清但声音嘶哑。
3.1.3 有效吞咽功能有所改善,可不用鼻饲保证入量,语言表达不完整,音嘶声重。
3.1.4 无效吞咽功能无明显变化,仍用鼻饲维持所需营养,语言及构音情况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1。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略)
4 讨论
医学认为,假性延髓麻痹又称上运动神经元或核上性延髓麻痹,是因双侧皮层及皮质脑干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导致后组颅神经运动核失去了上运动神经元的支配调节,出现吞咽障碍、饮水反呛、构音障碍、声音嘶哑、情感障碍等[1]。本病属中医学“中风病”“音痱”“喉痹”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瘀阻。其病理机理为真阴不足,髓海空虚,神不导气,痰浊瘀血痹阻脑窍,而致关窍不利,出现构音困难、进水进食即呛咳等症[2]。治疗组采用的中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有滋养肝肾,潜阳熄风,化痰通窍作用。其中龙骨、牡蛎、代赭石镇肝潜阳 ; 龟版 、白芍、玄参、天门冬滋养肝肾之阴;又重用牛膝辅以川楝子引气血下行;合茵陈、麦芽以清肝舒郁;并可配以钩藤、菊花熄风清热;天竺黄、川贝母以清化痰热;山栀子、夜交藤以清心除烦,镇心安神;生石决明、夏枯草以清肝熄风[3]。穴位注射中所选用的复方麝香注射液,主要成分是麝香、石菖蒲、冰片、郁金、广藿香、薄荷脑,具有豁痰开窍、醒脑安神之功效;所选穴位风府、哑门为督脉经穴,又是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廉泉、天突为任脉经穴,又是任脉与阴维脉交会穴,风池为足少阳经穴,又是手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5穴均有通关利窍,清利咽喉之功效[4];还有风府、哑门、风池均为治风要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刺激风府、哑门、风池对脑血管有解痉、扩张和收缩双重作用,可以改善脑供血状况,尤其是直接改善供应脑组织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供应,从而增加脑血流量,改善病损脑组织的血氧供应,促使病灶区域侧支循环的建立,及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重建上运动神经元对延髓运动核的支配,从而促进该病的康复。选择廉泉、天突穴位注射,可刺激迷走、吞咽、副神经、舌下神经,反射到上神经元,使病变的上运动神经元接受反射,从而使其管理肌肉瘫痪功能得以纠正[5],以达到调整咽肌和咽缩肌的舒缩,从而大大提高吞咽的疗效。本组穴位处方前后为伍,任督相配,阴阳并调,局部多穴,通过穴位注射,集针刺药物治疗一体,使针药迅速直达病所,共奏活血通经,开关启闭,恢复机体脏腑功能的目的。综上所述,镇肝熄风汤加减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假性延髓麻痹,两者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作用,疗效显著,标本兼治,并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为主的对照组,从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
[1]刘道宽,汪无级.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72.
[2]胡秋生,张庆茹,任永红.近10年针刺治疗延髓麻痹的研究概况[J].中医药信息,2002,19(6):20.
[3]张伯臾.中医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08.
[4]赵晓峰,宋文俊,李庆海,等.通关利窍法治疗中风致假性延髓麻痹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5):8.
[5] 蒋戈利.通关利窍法治疗中风假性延髓麻痹300例[J].天津中医药,1992,20(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