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经络脉冲导入治疗痹证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常规综合疗法与联合经络脉冲导入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痹症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中药外敷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经络脉冲导入治疗。结果两组比较χ2=19.76(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联合用经络脉冲导入治疗痹证,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痹证 综合治疗 经络脉冲导入
痹证是因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中医辨证分为:寒痹、风痹、湿痹、热痹。2004年至今,我科对痹证的治疗在常规综合疗法的基础上联用AL- Ⅲ 型经络脉冲导入,并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观察。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2例痹症患者中,寒痹58例,风痹32例,湿痹36例,热痹26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85例;年龄15~73岁;病程1个月~14年;病例均经CT或MRI及X线等相关检查确诊,符合《实用中医内》关于痹症的诊断,相当于医学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腰椎间盘突出及退行性变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分型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外敷基本方宽筋藤30 g,透骨消50 g,丹参30 g,红花30 g,元胡30 g,两面针50 g,细辛10 g,大黄30 g。
1.2.2 辨证加减寒痹加川乌30 g,草乌30 g,当归尾30 g,温经散寒止痛;风痹加防风30 g,路路通30 g,牛膝30 g,祛风活络;湿痹加蚕沙30 g,防己30 g,川太20 g,祛湿通络,消肿止痛;热痹加知母30 g,银花50 g,连翘30 g,牛膝30 g,消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祛淤。
1.2.3 对照组中医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即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ml加红花注射液20 ml或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痛甚者口服尼美舒利0.1 g,3次/d或氯唑沙宗0.2 g,3次/d,并进行辨证外敷中药。将外敷中药研成粉末,1剂/d,放入锅内用大约500 ml水浸泡15 min,煮10 min至药物吸干水份后翻炒片刻,加入樟脑5 g,拌匀,装入一个25 cm×15 cm布袋,扎紧袋口,贴敷患处,开始应快速移动药袋,反复贴敷,待药袋温度降至45℃时,将其固定贴敷约60 min,下午将药袋(外包塑料袋)置于微波炉内高火加热2~3 min,再敷,方法同上,2次/d,10 d为1个疗程。
1.2.4 观察组按照AL-Ⅲ型经脉冲治疗仪正确的操作程序,连接电源及治疗带插头,遵医嘱取用消肿止痛酊滴入治疗带上两电极槽上的棉垫(棉垫厚度以平电极槽为宜),然后分别置于患处压痛点,紧贴皮肤,固定绑好,调节强度和温度,先从小开始,逐渐递增,一般调至人体能承受为宜,时间为30 min,结束后再联合对照组中药外敷等常规方法,2次/d,10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76例,治愈43例,显效28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3%;对照组76例,治愈24例,显效29例,无效23例,有效率为69%。两组疗效比较χ2=19.76,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AL-Ⅲ型经络脉冲仪是采用理化和技术优选8-10组生物波型,自动转换,通过粘贴于体表的电极及药物,作用于人体穴位,顺经络的走向流动,刺激相应穴位,同时产生的热辐射远红外线波,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渗出物吸收,舒缓肌肉张力,加之特有的药物导入功能,将具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作用的药液直接穿透性地“导入”人体病变组织,起到消肿镇痛作用,同时,其具有的变频技术使输出电流模拟成各种按摩手法的脉冲信号,使施治部位皮肤和肌肉产生抓、按、张、弛、松、紧、动、静、震、颤等节律性变化形态,达到按摩效果,再联合中药外敷,使局部腠理疏通,毛窍开放,使药力直达病所,奏效迅速,起到祛湿除寒,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祛淤生新等作用,使疼痛减轻或消失[2] ;再加上中药热敷,通过热力及药物本身功效的协同作用,缓解肌肉疼痛和痉挛,改善局部营养,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多,增强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循环,减轻炎症水肿和组织缺氧,加速致痛物质的运出[3] 。结果显示,常规综合治疗联合经络脉冲导入治疗痹证,疗效可显著提高,充分体现了现代医疗配合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特色。
【参考】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应用[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朱佩华.腰腿痛病人药疗法效果观察[J].护杂志,2004.19(16):49.
[3]王洪霞.中药砂袋热敷治疗老年科雷氏骨折后期关节僵硬[J].中医骨伤科,1997,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