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副作用与临床用药的关系
作者:庞学书 芦广萍 马淑兰
【关键词】 中草药 毒副作用 临床关系
中药绝大部分是天然药物,尤以植物药为最多,大部分药性比较平和,加之地域、气候、体质、疾病、用药方法及医生不同经验等原因,使中药在临床运用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安全范围内用量幅度也较大,但中药在临床出现的毒副作用仍是不可忽视的。西药有毒副作用众所周知,而对部分中药在临床上的毒副作用民众了解甚少,甚至鲜为人知,部分人认为中药大部分是植物药,安全无毒,有的患者图省事乱传抄处方,自己服用,有的人求医心切,擅自加大剂量,这对身体健康是十分有害的。
1 中药不良反应分为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副作用是在剂量下,伴随药物疗效而发生的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意外有害作用,服用人参不当,可引起燥热上火,心律不齐,或发生“人参综合征”;甘草药性平和,调和诸药,久服亦可影响脾胃气机,有碍消化功能。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功能异常和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反应。目前已发现能够致死的中药达二十多种,如有毒性的专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驱蛔虫的苦楝子,熄风止痉的蟾蜍等。还有一些药物含有剧毒,如一些植物类药,生半夏、马钱子、生草乌、巴豆等,矿物类药水银、砒石、砒霜等,动物类药斑蝥、蝎子、白花蛇等。
毒性反应可表现在体内各系统:如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便血、黄疸等;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不齐、心率增快或减慢;造血系统表现为粒细胞缺乏症、溶血性贫血等;此外,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均可因毒性反应而发生病变。过量和服药时间太长,也容易出现毒副作用,川楝子内服过量即可出现肝脏损害,精神失常,视力障碍,胃肠道反应,内脏出血,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即使常用中药,如川芎、柴胡超量服用也可中毒。如川芎超量服用可导致剧烈头痛、呕吐;柴胡过量可致肝损害;水蛭常用剂量为1~3 g,中毒量为15~30 g,有报道用20 g中毒死亡;益母草是妇科良药,常用量为10~30 g大剂量或单用60 g,若过量应用益母草就会影响神经系统,引起双下肢突然不能活动、周身酸麻、胸闷、孕妇流产,严重者可至大汗虚脱、血压下降。有资料报道,山豆根煎汤服用,用量在10 g以上绝大多数有中毒反应,有人统计占50%以上,故江苏省1992年版《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明确规定,一般用量以不超过9 g为宜。
芦荟一般用量为1~3 g,只做丸,散剂服用,不入汤剂,外用多研末用醋、酒调和。芦荟的中毒剂量一般为9~15 g,中毒症状多在8~12 h内出现,主要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甚至出现出血性胃炎等。因此,孕妇及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甘草如果每天服用50 g以上,就可能会发生毒副作用,表现单眼和双眼闪光性盲点和视力丧失,同时伴有头痛、血压升高;菊花常被当茶饮用,但菊花可引起严重过敏性结膜炎,特别是那些曾经有过枯草热性过敏性结膜炎病史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这种人服用菊花容易引起过敏性反应。
2 中药的毒性分析
2.1 含生物碱类这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毒理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直接影响心脏功能,继发其它脏器的变性坏死。甚至可引起呼吸中枢中毒致呼吸麻痹窒息。如含乌头碱的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等;含雷公藤碱的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含番木鳖碱的马钱子,含莨菪碱的曼陀罗,含苦楝碱的苦楝子,含麻黄碱的麻黄等。
2.2 含苷类此类化合物中苷元具有毒性。大致分为4种,强心苷中的甾体苷类: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小剂量有强心的作用,较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可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如洋地黄、万年青、八角枫等;含氰苷类:水解后析出氢氯酸等能损害并抑制呼吸中枢,重者可立即死亡,如白果所含银杏酸和银杏酚,苦杏仁、桃仁、瓜蒂等;含皂苷类:其毒性作用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肾脏、尚有溶血作用,如黄药子、木通、商陆;含黄酮苷:其毒性作用多是刺激胃肠道和对肝脏的损害,引起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如芫花、广豆根等。
2.3 含毒蛋白类中毒反应多表现为剧烈呕吐,呕血、血尿、甚至惊厥、死亡,如望江南子、苍耳子、麻子等。
2.4 含萜及内酯类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内服可刺激胃肠道,并可由门脉达肝脏,引起肝细胞损害。外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体温变化,如艾叶、马桑等。
3 马兜铃酸所致肾损害
马兜铃酸(AA)是植物中被发现的第一个硝基化合物,是所有马兜铃科植物中的特征成分[1]。AA可分为马兜铃酸I(AAI)、马兜铃酸II(AAII)、马兜铃酸III(AAIII)[2]。马兜铃科的许多植物是常用中药材,如:马兜铃、天仙蘑、关木通、广防已、寻骨风、细辛等在方剂配伍中经常使用。目前,已知这些药材中含有的AA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AL)对肾脏有损害作用,严重时可致不可逆性肾功能衰竭。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遵从医嘱,是防止中药毒副作用发生的重要措施,不要随意增加剂量,延长疗程,切不可认为“用药时间长,保险系数就大。”不要一剂中药吃个不停,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变化定期调整处方用药。如果药方缺药,不可随便用其他药物代替,也不能用“同名异物”药。再者对存放时间较长的中药应注意检查是否有发霉、变质现象。目前中成药也有保质期(一般为两年),同时不要轻信江湖郎中。加强民众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些中药在适宜的剂量或短时间服用,可能对人体无不良反应,但剂量过大,时间过长,就会产生毒副作用。
【】
[1] 徐国均.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6.
[2] 曾美怡,李敏民,赵秀文. 关于马兜铃酸类成分的毒副作用反应[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5: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