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不良反应的研究报告
【摘要】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不良反应。方法:更昔洛韦诱导治疗65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治疗前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将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观察对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有无影响,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更昔洛韦致使婴幼儿的WBC、PLT下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患儿ALT升高,少数患儿出现皮疹、静脉炎。结论:更昔洛韦会抑制WBC、PLT,并有致ALT升高的可能,但这些影响可用其他药物缓解,在用药前应向家长说明。
【关键词】 更昔洛韦;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不良反应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儿科较常见的疾病,并且预后较差。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肝酶升高,严重可致胆汁淤积、肝硬化等不良后果。更昔洛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药物,它是无环鸟苷(阿昔洛韦)的衍生物之一,是一种广谱抗DNA病毒药物,其疗效比阿昔洛韦强50~100倍,在体内可抑制疱疹病毒的复制。更昔洛韦在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上也取得满意疗效[1],但其作为一种化学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对婴幼儿产生的副作用也应引起重视。我们应用注射用更昔洛韦(丽科伟,丽珠集团湖北科益药业有限公司)治疗65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对其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0年7月~2006年7月间收住入院的符合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标准[2]的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65例,CMV?IgM阳性,出现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炎症状,并排除其他如乙肝、胆道畸形等病因。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38 d~11月。均采用更昔洛韦诱导治疗。
1.2 研究方法
用药前先告知家长用药疗程、费用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家长同意并签字后给予更昔洛韦诱导治疗。治疗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诱导治疗为5 mg/(kg·次),2次/d,静脉滴注,时间大于1 h,疗程14 d。用药后每周复查1次血常规,每2周复查1次肝肾功能和心肌酶谱。每日仔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并详细作好病程记录,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共复查血常规4次(诱导治疗后第1、2、3、4周),复查肝肾功能心肌酶谱2次(诱导治疗后第2、4周),对其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疗程完成情况
65例患儿中共60例完成了诱导期治疗及复查,未完成诱导期治疗及复查的5例中,4例因出现皮疹不能完成诱导期治疗,1例因感染其它疾病转科治疗。
2.2 血常规的变化
结果见表1。治疗后WBC呈下降趋势,但均未低于正常值。第1~3周复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4周复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T有下降趋势,第1~3周后复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4周复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GB有下降趋势,但未降至正常值以下,第1~4周复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不同时间血常规检测值变化比较(略)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P<0.01
2.3 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的变化
结果见表2。治疗前所有患儿的ALT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48例患儿ALT下降,12例患儿的ALT较前升高,应用联苯双酯降酶后,ALT下降。ALT第2、4周复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UN治疗前均正常,第2、4周复查无明显变化,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MB治疗前有5例高于正常,治疗后这5例较前有所下降,整体结果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变化比较(略)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消化道反应
13例患儿在注射更昔洛韦过程中出现呕吐(4例)、腹泻(7例)和厌食(2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2.5 出现皮疹、静脉炎的情况
有4例患儿在注射更昔洛韦的过程中出现散在红色皮疹并伴瘙痒,未给予特殊处理,停药后可自行消退。有8例患儿在注射过程中出现注射部位发红、肿胀,患儿哭闹不止,更换注射部位并减慢静脉滴注速度后好转。
2.6 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患儿在过程中没有出现抽搐、惊厥、震颤等症状,由于患儿不能述说自觉症状,故对头痛、头昏、精神异常等不能进行有效观察。
3 讨论
更昔洛韦自广泛应用于抗巨细胞病毒感染以来,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报道不多,特别是对应用于婴幼儿不良反应的较为系统的报道更少。在本次观察中,我们发现婴幼儿在更昔洛韦诱导治疗后WBC有明显下降趋势,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停药后可自行恢复。说明更昔洛韦对婴幼儿WBC有抑制作用[3],但在患儿诱导治疗期是可以耐受的。有报道更昔洛韦可抑制家兔的骨髓细胞[4]。GM?CSF可治疗更昔洛韦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在临床中重症粒细胞减少症可以应用。PLT在治疗后可见明显下降,虽可恢复,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也可引起凝血障碍,故对凝血障碍的患儿应待其凝血功能恢复后再使用。有报道[6]称更昔洛韦联合黄芪可对抗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造血祖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在临床中可以应用。治疗前后HGB无差异性,说明更昔洛韦对贫血的患儿不会加重其症状。更昔洛韦在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时,大部分患儿ALT下降,肝功能好转,但也有小部分患儿ALT反而升高的,说明更昔洛韦有致肝酶升高的可能。有报道[7]称更昔洛韦可致药物性肝病。故在使用前应向家长交代这种可能性,因为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肝酶是家长非常关心的指标之一,也是治疗有效的标准之一。应用联苯双酯降酶后,ALT可下降。治疗前后BUN和CK?MB无明显变化,说明更昔洛韦对肾功能和心肌酶谱无明显影响,有较高安全性。更昔洛韦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多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可好转,一般不需停药。更昔洛韦有较高的稳定性,其溶血性、过敏性及血管刺激性较低[8],但由于婴幼儿皮肤幼嫩,血管通透性较高,在注射过程中仍出现了皮疹及静脉炎的情况,减慢静滴速度、延长静滴时间可以缓解症状。更昔洛韦的神经毒性症状在成人中有所表现[9],严重时可致休克[10],但在我们这组观察的患儿中没有出现,今后可在较大年龄组的儿童的治疗应用中进一步观察。
总之,更昔洛韦在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上是有明显疗效的,但应注意的是对WBC、PLT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肝酶的影响,尽管这些影响可以用其他药物缓解,但仍应提前向家长交代清楚,同时还要观察胃肠反应、皮疹和静脉炎的情况。
【文献】
[1] 朱凤莲, 李 晶, 赵军华, 等.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评价[J]. 误诊学杂志, 2005, 5(1): 97.
[2] 中华医学会儿会感染消化学组. 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S]. 中华儿科杂志, 1999, 37(7): 441.
[3] 许晓莲. 更昔洛韦致小儿白细胞减少2例[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4, 12(2): 128.
[4] 吴 茅, 商国美, 王建富, 等. 3种抗病毒药物对家兔骨髓细胞抑制的比较[J]. 中国药学杂志, 2006, 26(6): 687?689.
[5] Sulecki M, Rosenfeld CS, Przepiorka D, et al. Treatment of gancilovir?induced neutropenia with recombinant human GM?CSF [J]. Am J Med, 1991, 90: 401.
[6] 刘文君, 刘 斌, 郭渠莲, 等. 更昔洛韦和黄芪对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造血祖细胞增值抑制的影响[J]. 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7): 490?494.
[7] 郝理华, 何祖蕙. 药物性肝病30例[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4, 21(7): 120.
[8] 牛华英, 刘 彬, 尹国利, 等. 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的溶血性过敏性及血管刺激性的考察[J]. 药学实践杂志, 2006, 24(4): 207?208.
[9] Combarnous F, Fouque D, Chossegros P, et al. Neurologic side?effects of ganciclovir [J]. Clir Nephrol, 1994, 42(2): 279.
[10] 王素云. 静注更昔洛韦致休克1例[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4, 13(6):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