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分析
作者:母发光,张剑波,李敏,何海兰,翟雪松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毛细支气管炎组32例患儿和对照组20例正常儿童血清中IL?4、IL?10、TNF?α水平。结果:血清中IL?4、TNF?α水平,毛细支气管炎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水平毛细支气管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IL?4与TNF?α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0(P<0.001)。IL?10与IL?4、TNF?α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IL?4、IL?10、TNF?α水平检测结果与哮喘患儿相近,两者有相似的细胞因子紊乱,细胞因子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首次发作后5年内30%~40%的患儿成哮喘,严重危害儿童健康[1]。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明,但有关研究已经证实支气管哮喘存在着细胞因子失衡[2],而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有着相似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研究毛细支气管炎时细胞因子IL?4、IL?10、TNF?α水平的改变,对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为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毛细支气管炎组(毛支组)32例为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3月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住院患儿,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3],男18例,女14例,年龄3月~1.2岁,平均(6.4±3.1)月。正常对照组20
作者简介:母发光(1969~),男,大学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小儿内科疾病研究,E?mail: mufaguang@vip.sina.com。例为同期健康体检儿童,男13例,女7例,年龄3月~1.4岁,平均(6.9±3.8)月。以上研究对象均无个人和家族过敏史(包括哮喘、湿疹、鼻炎)。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全部患儿均在发病72 h内入院,采血时间在次日清晨采静脉血3 mL,置于含10% EDTANa 40 μL和500个单位抑肽酶的试管中混匀,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置于?20 ℃冰箱保存以备统一检测。同期完成正常对照组标本采集。
1.2.2 细胞因子测定
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IL?4试剂盒由美国GENZYME公司提供,IL?10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制品公司,TNF?α试剂盒由美国Sigma chemical Co. 提供。仪器采用美国伯乐公司酶标仪(Bio?Rad Benchmark)。以上检测由专人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方法
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指标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中IL?4、IL?10、TNF?α检测结果
结果见表1。血清中IL?4、TNF?α水平,毛细支气管炎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水平毛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各组血清中IL?4、IL?10、TNF?α水平比较(略)
2.2 三种细胞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血清中IL?4与TNF?α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0(P<0.001)。IL?10与IL?4、TNF?α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由病毒感染引起,但临床表现及转归与普通呼吸道感染不同,部分患儿转为哮喘。由于喘息和高IgE血症是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共同特点,推测在免疫调节的细胞因子水平可能有相似之处。已有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证实,哮喘患者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异常。IgE升高、Th1/Th2功能失衡,其中Th2功能异常增高而致Th2类细胞因子IL?4、IL?5、IL?6、IL?10等促炎因子变化,诱导气道炎症反应[4,5]。TNF?α与其他细胞因子类似,参与气道炎症反应[6]。
IL?4是T细胞分泌的一种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及其活化的细胞因子。它在刺激和促进B细胞合成IgE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诱导IgE产生增加,从而介导哮喘的变态反应[7],因而哮喘患儿常伴IgE增高。另一方面IL?4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特异性炎症因子参与肺部的炎症病理过程。本研究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因此可以说明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存在相似的免疫功能异常。
IL?10是近年发现的一个重要的Th2类细胞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产生,具有很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它既能抑制Th1细胞因子的释放,又能抑制Th2细胞增生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是对抗气道炎症反应的抗炎因子[8],在哮喘发病中具有减缓气道炎症发生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哮喘患者肺泡灌洗液中IL?10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哮喘患者全身及局部IL?10的减少被证实与发病有关[9,10]。另有实验发现,转基因鼠感染RSV后,鼻腔产生的IL?10对RS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1]。RSV感染患儿气道分泌物中的IL?10水平与病情呈负相关[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儿童,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合,进一步说明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有相似的发病机制。IL?10有减轻气道炎症的作用,这可能对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潜在应用价值。
TNF?α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多肽类调节因子,与其他细胞因子一样,作为炎症介质参与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TNF?α广泛分布于大小气道参与气道慢性炎症过程[9]。炎症反应主要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增加某些粘附分子(如ICAM?1)的表达,诱发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IL?1的释放,而促进炎症细胞粘附、游走、浸润及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同时也通过自分泌方式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本身而释放炎症介质(白三烯、前列腺素等)加剧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此外TNF?α可促进IL?8的分泌,二者协同加剧炎症反应[14]。本研究结果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童且与IL?4呈正相关,表明TNF?α与IL?4是构成气道炎症的复杂细胞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促进,加速局部炎症的发生,参与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发病。
由此可见,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IL?4、IL?10、TNF?α水平检测结果与哮喘相近,两者有相似的细胞因子紊乱,细胞因子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病毒感染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细胞因子异常的诱因,随着病情的好转可恢复正常。而哮喘的诱因较多,气道慢性炎症反复发作,细胞因子的异常可持续存在。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两者的内在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为早期防治毛细支气管炎向哮喘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
[1]Martin MA.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and asthma [J]. Allergol Immunopathol, 2001, 29: 140?146.
[2]吴福玲, 冯学斌, 将少峰. 支气管哮喘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J]. 滨洲医学院学报, 2004, 27(2): 122?124.
[3]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199?1201.
[4]Len fant C.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S]. Maryland: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USA), 1995: 6.
[5]符 洲, 李成荣, 杨锡强, 等. 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细胞因子异常与发病机理研究[J]. 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杂志, 1998, 18(1): 57.
[6]Lampinen M, Carlson M. Hakansson LD, et al. Cytokine regulated accumulation of eosinophils in inflammatory disease [J]. Allergy, 2004, 59(8): 793?805.
[7]Savelkoul HFJ, Ommen R. Role of IL?4 persistent IgE formation [J]. Eur Respir J, 1996, 9(Suppl22): 67.
[8]Chung F.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asthma and allergy: interleukin?10, interleukin?12, interferon?gamma [J]. Mediators inflamm, 2001, 10(2): 51?59.
[9] Bolish L, Aaronsa A, Rumbyrt J, et al. IL?10 regulation in normal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asthma [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6, 97: 1288?1296.
[10]Oh JW, Seroogy CM, Meyer EH, et al. CD4 T?helper cells engineered to produce IL?10 prevent allergen?induced airway hyperreactivity and inflammation [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2, 110(3): 460?468.
[11]Ruan Y, Okamoto Y, Matsuzaki Z, et al. Suppressive effect of locally produced interleukin?10 o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J]. Immunology, 2001, 104(3): 355?360.
[12]Sheeran P, Jafri H, Carubelli C, et al. Elevated cytokine concentration in the nasopharyngeal and tracheal secretion of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disease [J]. Pediatr Infect Dis J, 1999, 18(2): 115?122.
[13]Monocyte. IL?10 production during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onchiolitis is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t wheezing in a one year follow study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0, 161: 1518?1523.
[14]Griffths CEM, Voor hees JJ, Nickoloff BJ. Characterization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 and HLA?DR expression in normal and inflamed skin:modulation by recombinant interferon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J]. J Am Acad Dermatol, 1989, 20: 61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