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感染与肝癌关系的Meta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叶小华 郜艳晖 张敏 徐英

【摘要】    目的: 探讨我国人群HBV感染与肝癌的关联程度,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eta分析法,对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的24篇关于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定量综合分析,比较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合并OR值的差异,比较剔除质量较差前后结论的差异,以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发表偏移的识别主要有漏斗图分析、线性回归法和失安全系数。结果: 异质性检验χ2=29.59,P=0.16,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OR=11.81,95%CI为10.33~13.50。结论: HBV感染与肝癌呈高度相关,我国居民应加强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 Meta分析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高发地区,特别是江苏的启东、海门,上海的崇明、南汇,浙江的舟山、岱山,福建的厦门、同安,广东的中山、顺德,广西的扶绥、隆安等高发地区,肝癌死亡率大于30/10万。目前研究较多的肝癌主要危险因素有:乙型肝炎病毒(HBV)、黄曲霉毒素、饮水、酒精、肝硬化、血吸虫病以及遗传因素等等。肝癌死亡率高,病因复杂,引起了众多学者对肝癌病因的关注,并相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研究的人群、年龄、地域、观察终点、观察方法等的不同,导致HBV感染与肝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多不一致。为此本研究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近10多年来有关HBV感染与肝癌关系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以探讨目前我国人群中HBV感染状态与肝癌发生的关系,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机检索医学文献数据库和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国内1993年1月~2007年 7 月间公开发表的关于HBV感染与肝癌关系的文献。本研究不包括尚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原发性肝癌”、“乙型”、“病毒性肝炎”、“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1.2  文献纳入标准
   
  1993年1月~2007年7 月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研究对象是中国人群;研究设计是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内容是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其中“HBV感染”定义为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Anti?HBe、Anti?HBc和HBV DNA中任一项阳性;文献的原始资料提供OR值及95%CI,或所提供的数据可转化为OR值及95% CI。

  1.3  文献排除标准
   
  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排除重复报告的文献;报告信息太少以至无法利用的研究;未提供病例及对照来源;病例诊断标准不明确;无对照组;资料分析方法有误或不提供;未提供OR值及95 %CI或可以转化为OR值及95 %CI的数据;队列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等。

  1.4  资料分析
   
  按照Meta分析的要求整理数据,建立数据库,并核校数据。应用Review manager4.2软件对HBV感染与肝癌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比值比(odd radio,OR)为效应指标,计算合并OR及95%可信区间。对研究文献所得的OR值进行异质性检验,若检验结果不拒绝零假设,可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antel?Haenszel法);若拒绝零假设,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DerSimonian and Laird法)。资料的敏感性分析[1]主要是:①比较选择不同统计模型时,效应合并值的差异;②比较剔除样本含量较少的文献前后,结论的差异。发表偏倚的识别:漏斗图(funnel plots)分析、线性回归法和失安全系数(fail?safe number)法。

  2  结果

  2.1  研究资料的基本特征
   
  本研究共检索到中文文献69篇,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根据文献的纳人和排除标准,最后筛选出24篇HBV感染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文献情况见表1。

  2.2   Meta分析结果
   
  24篇文献经异质性检验,χ2=29.59,P=0.16,提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OR为11.81(95%CI为10.33~13.50)。总体效应检验,Z=36.14,P<0.0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图1。

  表1  HBV感染与肝癌关系的文献 (略) 

  图1  HBV感染与肝癌关系的Meta分析(略)

  2.3  敏感性分析
   
  ①比较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出合并OR值为11.90(95%CI为10.21~13.88),与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基本一致;②比较剔除样本含量较少的文献前后Meta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资料中有3篇文献[8,23,24]样本量较少,其病例/对照数分别为50/50、52/52、90/40,对这些研究剔除后进行meta分析,合并OR为11.64(95%CI为10.15~13.34 )和剔除前结果相近。

  2.4  发表偏倚的识别
   
  如图2所示,漏斗图基本对称,大部分资料对应的点位于95%可信区间内;线性回归法结果表明t=1.32,P=0.20>0.05,因而不拒绝截距a=0的假设,表明漏斗图是对称的;失安全数为14075,远远大于5k+10=130,即需至少14075篇阴性结果文献才能推翻HBV感染与肝癌相关的结论,表明本研究可忽视发表偏倚的影响。图2  HBV感染与肝癌关系的漏斗图

  3   讨论
   
  罗瑞红等[25]开展的中国人群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合并OR为11.34(95%CI为8.72~14.75)。本次研究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剔除质量较差的文献,运用Meta分析方法估计合并OR为11.81(95%CI为10.33~13.50),与罗瑞红的研究结果非常相近。但是本次研究中OR值的可信区间更窄,本次研究的估计结果更为可信。


   
  国外学者将流行病学中的危险性根据RR值分为高(>10)、中(2~9)和低(<2)3种情况,但是当RR<2时,即使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应慎重考虑其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的正确性[26]。RR的本质为率比或危险比,即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或发病的概率之比;但病例?对照研究不能发病率,因而通常只能计算OR值。一般而言,在疾病发病率小于5%时,OR是RR的近似值,可以估计相对危险度。本研究所搜集的都为病例对照研究资料,以OR值作为反映相对危险度的效应指标。本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HBV感染与肝癌存在高度关联,提示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为了探讨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对研究资料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与固定效应模型的基本一致,剔除样本含量较少的3篇文献前后Meta分析结果非常相近,提示本次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较为稳定。
   
  本次研究中发表偏倚的识别方法主要采用:漏斗图分析、线性回归法和失安全系数法。结果显示:漏斗图漏斗图基本对称,大部分资料对应的点位于95%可信区间内;线性回归法结果t=1.32,P=0.20>0.05,表明漏斗图是对称的;失安全数为14075,远远大于5k+10=130,表明需至少14075篇阴性结果文献才能推翻HBV感染与肝癌相关的结论。以上3种方法均提示本研究的发表偏倚已得到很好地控制。
   
  肝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病因模式,有不同的主导因素。对肝癌的病因探讨、阐明分布并对肝癌高发区的高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对策,如防治肝炎、消除霉变食物、改善饮水条件、改良咸菜和烹调的制作方法等,均起到积极的效果。针对HBV感染这个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采取以下预防对策:①新生儿免疫:婴儿出生后应尽早(24h内)进行免疫。因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对阻止肝癌的发生可能有长期的预防作用,同时也减少病原携带者,并在接种观察期间要进行血清学检测。②成人免疫:虽然大多数HBsAg携带者是早年感染的结果,成人发生携带状态者较少,但也不容忽视。因此,选择肝癌高发年龄,HBV标志阴性但暴露在感染中的成人,开展一定规模的疫苗接种,对预防肝癌的发生也有很重要意义。

【文献】
    1 方积乾,孙振球.卫生统计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1~410.

  2 叶本法,沈靖,徐堆,等. HBV、HCV感染与HCC发生关系的病因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3):131~134.

  3 李迥,资晓林,俞顺章,等. 广西扶绥县原发性肝癌病例对照研究. 公共卫生学报,1996,15(3):139~141.

  4 丁保国,樊冬梅,王飞霞,等.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中国预防医学杂,2004,5(2): 122~124.

  5 杨茜萍,李旭东. 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右江医学报,1993,21(1):11~13.

  6 刘茶珍,江峰,边建超, 等. 三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5):402~403.

  7 俞顺章,资晓林,陈刚,等. 我国四个地区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4):214~216.

  8 郑华,王定国,吴增树. HBV、HCV与肝细胞癌发生相关的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1996,12(11):493~495.

  9 陈务卿,吴健林,陈茂伟,等. HBV、HCV、HBV和HCV重叠感染与HCC发生关系的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 3(4):530~532.

  10 王金桃,赵宏光,赵淑芳,等. 山西省原发性肝癌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4):215~217.

  11 毛季琨,李宏燕,周毅. 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血清学调查. 实用预防医学,2002,9(6):608~610.

  12 张博恒,杨秉辉,沈月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与肝细胞癌的关系.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7,15(2):106~107.

  13 林金容,郑琼珍,周兰, 等.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及AFP的关系探讨(附140例分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9, 8(l):71~72.

  14 郭蕊,陈冬峨,严亚琼, 等.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病例对照研究. 中国病毒学,2004,19(5):520~522.

  15 王珊珊,姜普林,庞红霞, 等. 广州市原发性肝癌的病因流行病学调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1):33~36.

  16 李旭红,赖江琼,李奕鑫, 等. 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的关系探讨. 福建医药杂志,2004,26(5): 35~36.

  17 阮秀花,张效本,任丽君,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7(1):30~32.

  18 曾运红,陈卫红.青年人原发性肝癌致病因素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0,18(4):341~342.

  19 赵红,李小龙,樊霞, 等.陕北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关系的研究. 肿瘤防治研究,2002,29(2):147~149.

  20 苏明华,吴继周,罗光汉, 等.广西肝癌低发区HBV、HCV感染与肝细胞癌关系的对照研究.临床荟萃,2002,17(4): 209~210.

  21 周敏玲,谢大樟.原发性肝癌流行病学10年研究进展. 赣南医学院学报,1999,19(4):357~358.

  22 袁志荣,李秀云,肖素梅,等.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菏泽医专学报,1996,8(3):49~50.

  23 吴继周,苏明华,陈茂伟, 等.广西肝癌高发区HBV、HCV感染及复制与HCC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20(3):313~315.

  24 王鲁华,方琳丽,麦芒, 等.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阳性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感染血清学的关系.实用诊断与杂志,2006,20(7): 487~489.

  25 罗瑞红,赵志新,周旭毓,等. 中国人群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热带医学杂志,2005,5(4):419~423.

  26 Wynder EL, Higgins ITT, Harris RE. The wish bias. J Clin Epidemiol ,1990, 43 ( 6 ):61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