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郭杰霞,易云苏,索起英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弥可保;凯时
[摘要] 目的 观察凯时与弥可保联合应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0例,单用弥可保肌注,每日500μg,连用4周;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凯时10μg加于生理盐水100ml每日1次静点,共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96.7%,明显高于对照组48.3%(P<0.01);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凯时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弥可保;凯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症状多以持续性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为表现,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但目前尚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1]。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复杂,有多种病理因素参加,作用于多个环节[2],因而针对某个病理环节的单独用药取得的临床疗效不能令人满意。我院应用凯时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满意,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120例,均为确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符合1997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下列4项症状:(1)四肢感觉异常:麻木、疼痛及其他感觉异常;(2)跟膝腱反射减退;(3)四肢M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传导速度减慢;(4)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9~92岁,病程8~27年。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50~79岁,病程9~26年,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给予运动、饮食控制、降血糖等综合治疗,当血糖控制达标后,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弥可保500μg肌注,每日1次,连续4周;治疗组给予弥可保500μg肌注,每日1次,同时加凯时10μg加于生理盐水100ml每日1次静点,共4周。全部病例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测晨起空腹血糖、血生化、肝肾功能、血常规,记录症状(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及体征(腱反射、深浅反射),测定神经传导速度与血压。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跟膝腱反射明显好转、恢复,或深浅感觉完全恢复正常。神经传导较前增加5m/s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改善,跟膝腱反射有所好转,深浅感觉有所改善,神经传导较前增加小于5m/s;无效:症状无减轻,腱反射、深浅感觉无改善,神经传导较前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两组未见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略)
注:P<0.01
2.2 两组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略)
注:与本组自身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达60%~90%。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DPN的病理生理改变以阶段性脱髓鞘为主,轴索再生能力受损。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尚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但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与有效治疗的基本原则[2]。近年来大量临床与动物实验研究显示:血管损害导致的神经营养障碍与代谢异常在DPN发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中针对发病机制,单独应用弥可保,通过甲基化功能参与体内甲基转移作用,刺激神经内核酸与蛋白质合成,促进轴索的再生[3],来治疗DPN,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神经传导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显效率16.7%,有效率48.3%,效果不能令人十分满意。联合凯时治疗组,患者显效率达65%,有效率95%;较对照组单用弥可保疗效显著提高(P<0.01),对改善患者尺神经、腓总神经的传导也明显优于单用弥可保组(P<0.01),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凯时即PGE1脂微球载体制剂,PGE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强大血管扩张剂,通过调节腺苷酸环化酶和磷酸二酯酶活性,促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浓度增加,激活依赖cAMP的一系列蛋白激酶使血管扩张,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的血流灌注,从而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缺血缺氧状况[4]。PGE1脂微球以其特有的特性易于聚集于病变部位,靶向扩张病变及痉挛血管,增加神经微血管的血液供应,抑制血小板凝集,促进红细胞变形,使僵硬的红细胞易于通过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的缺血缺氧,促进神经纤维恢复;此外,高血糖使多元醇通路代谢亢进,导致山梨醇在细胞内蓄积,Na+-K+-ATP酶活性下降,从而末梢神经的肌醇摄取下降等代谢因素在糖尿病神经损害发病中起一定作用[5]。而凯时增加神经细胞内的环磷腺苷含量,提高Na+-K+-ATP酶活性和肌醇含量,进而增加神经内膜血流量,改善神经营养和轴浆运输,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本组6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除1例感觉注射部位轻微疼痛外,其余无不良反应,故凯时注射液是治疗DPN有效且安全的药物。与以往前列腺素E1制剂相比减少了用药剂量,且临床效果较肯定。
综上所述,凯时与弥可保联合应用,从血管性缺血缺氧与代谢障碍两方面治疗DNP,疗效明显提高,值得在DPN临床治疗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1 DejgaardA.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uropthy. Diabet MED,1998,15(2):97.
2 Jensen PG, Larson JR. Management of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 Drugs Aging,2001,18(10):739.
3 Kuwabara S, Nakazawa R, Azuma N, et al. Intravenous methylcobalamin treatment for uremic and diabetic neuropathy in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 Inten Med,1999,38(6):472.
4 黄珍萍,林碧,黄忠,等.前列地尔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4):211.
5 胡仁明.内分泌代谢病临床新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