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功能与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琛 杨思进 晏新 白雪
【关键词】 脉搏波;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功能;中医证型
[摘要] 目的 应用脉搏波检测技术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功能的改变。方法 将10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组,并将62例正常血压者设为对照组,应用XXG-E3型心血管功能检测仪分别检测各组心血管功能。 结果 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组之间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前后负荷、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状态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左室后负荷肝火亢盛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右室后负荷阴阳两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痰湿壅盛组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型及对照组。 结论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表现出一定的特征;(2)体重指数、脉压及脉压指数与中医辨证关系密切;(3)脉搏波检测技术作为临床心血管功能的检验手段之一,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脉搏波;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功能;中医证型
Study of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by pulse wave examin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EH) by pulse wave examination technology.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EH were studied by pulse wave examination technology.They 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heories into liver-huo hyperactivity group, yin deficiency and yang hyperactivity group, phlegm-dampness excessive accumulation group and deficiency of both yin and yang group.62 subjeccts with normal were studied as normal control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ardiac function among differ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yndrome types(P>0.05).The behind charge of left ventricula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liver-huo hyperactivity group than in controls(P<0.05).The back charge of right ventricula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deficiency of both yin and yang group than in controls(P<0.05).The parameters of hemorheolog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liver-huo hyperactivity group and yin deficiency and yang hyperactivity group than in controls(P<0.05).The body mass index in phlegm-dampness excessive accumul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t in the other thre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yndrome types and controls(P<0.05).Conclusion (1) There is some character of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of differ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yndrome types with EH.(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pulse pressure, pulse pressure index and blood pressure and ag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yndrome types.(3) Pulse wave examination technology can offer useful parameters for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EP.
[Key words] pulse wave;essential hypertension;cardiac func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yndrome typing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病患者除可引起高血压本身有关症状外,更重要的是长期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心功能损害又是影响高血压病人预后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研究手段的应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一些客观依据,并且对阐述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指导辨证论治,分析预后和促进中医学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在不同研究方向间,甚至同一方向不同试验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还无法达成共识。因此,有必要
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同时,还应该不断引进新技术,从不同的角度更广泛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本质,以促进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的发展和中医研究方法的提高。本课题将脉搏波检测技术应用于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类似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照1999年WHO/ISH第四次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1]选取2003年8月~2004年9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第二住院,年龄18~80岁,未用药或服用降血压药物但停药2周后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男44例,女56例,平均年龄(61.32±9.65)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将检测病例按照国家药品监督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之“中药新药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分别纳入高血压病肝火亢盛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42±8.32)岁、阴虚阳亢组23例,男9例,女14例,平均年龄(64.00±6.76)岁、痰湿壅盛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61±10.86)岁、阴阳两虚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64.44±12.35)岁。各组间在年龄、性别组成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组与对照组间在年龄、性别组成上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受检者安静休息5~10 min后,精确测量右臂坐位血压(精确到0.5 mmHg)、身高(精确到0.5 cm)、体重(精确到0.5 kg),将上述指标及患者年龄、性别输入XXG-E3型心功能检测仪(安徽研究所提供),用脉搏波传感器在患者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采集、分析脉波,获得每搏输出量(SV,ml/搏)、心搏指数(SI,ml/搏/m2)、心输出量(CO,L/min)、心脏指数(CI,L/min/m2)、左心有效泵力(VPE,kg/搏)、左心能量有效利用率(EWK,无单位)、左心搏功指数(LVWI,g.ml/搏/m2)、心肌耗氧指数(HOI,无单位)、心肌耗氧量(HOV,ml/min)、左室舒张末压(LVEDP,mmHg)、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AWP,mmHg)、标准周阻(SPR,达因・秒・cm-5)、平均动脉压(MAP,mmHg)、肺动脉压(PAP,mmHg)、肺动脉阻力(PAR,达因・秒・cm-5)、血管弹性扩张系数(FEK,无单位)、血管顺应度(AC,无单位)、还原血黏度(ηr,厘泊)、体重指数(BMI)、脉压(PP)、脉压指数(PPI)。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值的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均值的两两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法,所有均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完成。
2 结果
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组之间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前后负荷、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状态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左室后负荷肝火亢盛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右室后负荷阴阳两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痰湿壅盛组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其他3型及对照组,见表1。表1 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组间及与正常对照组心血管功能比较 (略)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肝火亢盛组比较,★P<0.05;与阴虚阳亢组比较,#P<0.05;与痰湿壅盛组比较,▲P<0.05;单位见检测指标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肝火亢盛组标准周阻、还原血黏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报道一致[3,4]。这可能与肝火亢盛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明显高于正常人及其他中医证型者,同时,高血压病肝火亢盛患者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正常有关。两者共同作用,一方面使血管收缩,一方面引起血管硬化,因此导致外周阻力的上升[5~7]。另外,血黏度的升高则可能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血小板聚集力高于正常人有关。
高血压病阴虚阳亢组还原血黏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我们的结果与黄焱明[8]等发现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红细胞刚性指数(m)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较差,血黏度较高的结论相一致。提示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作为中医辨证分型依据的可能性。
高血压病痰湿壅盛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研究显示痰湿壅盛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较非痰湿壅盛者严重[9]。基础研究表明,痰湿型体质的代谢特征,主要在于机体供能物质――血糖、脂肪的利用障碍,主要机制在于机体对供能物质的代谢失常,这将直接导致肥胖的发生,蒋卫民等[10]就发现体重指数(BMI)痰湿壅盛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高血压病痰湿壅盛组每搏量、心搏指数、心输出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在均衡了体型及心率的影响后,心脏指数就没有了差异,所以这里不能讲痰湿壅盛组泵血功能高于正常。
高血压病阴阳两虚组肺动脉阻力、脉压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医多数医家均认为阴阳两虚是各种疾病到的晚期表现,高血压病也不例外[11]。本研究结果恰好与前者呼应,因为脉压指数的上升提示动脉硬化程度的进展,然而,动脉的硬化并非短期内可以形成的,而肺动脉阻力的升高更是要在左心功能明显受损后才会出现,故高血压病阴阳两虚患者肺动脉阻力、脉压指数的升高提示患者病程较长,病情较重。
高血压病四证型组间比较体重指数痰湿壅盛组明显高于其他3型组(P<0.05)。关于体重与痰湿之间的关系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国家基金资助项目“肥胖人痰湿体质的基础研究”在进行[12]。痰湿型体质的形成与机体的物质代谢活动失常具有重要的内在关系。基础研究表明,痰湿型体质形成的主要机制在于机体对供能物质如血糖、血脂等的代谢失常。中医学认为,糖、脂肪等供能物质的代谢,属水谷精微物质的运化、转输、化生过程,而水谷精微物质的化生、利用,主要根之于脾之运化功能、肝之疏泄功能,并与胃、肺、肾相关。因此,人体的物质代谢,与中医脾胃、肝、肺、肾脏腑功能具有密切关系,而尤以脾为重。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人体所必需的一切营养物质来源于饮食,而饮食不仅需经过口,受纳于胃,还必须通过脾的运化,才能将水谷精微之营养物质运送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如果脾运健旺,则脏腑气血充和;若脾运失健,胃虽能纳谷,但纳入之谷不能变成营养物质运送到周身,反酿成痰湿,纳食愈多,痰湿愈甚,日积月累,则成肥胖[13]。
我们还发现高血压病四证型组间脉压指数阴阳两虚组明显高于肝火亢盛组、阴虚阳亢组(P<0.05)。这也提示阴阳两虚是高血压的后期表现,故而动脉硬化较其他证型严重。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之间心血管功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未发现可作为辨证依据的指标。体重指数、脉压及脉压指数与血压、年龄、中医辨证关系密切,其中,脉压表现出随血压水平及年龄增高而持续升高的趋势,体重指数与中医痰湿壅盛证型高血压病有关,提示其作为该型辨证依据的可能性。脉搏波检测技术作为临床心血管功能的检验手段之一,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
[文献]
1 Guidelines Subcommittee.199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 Hypertens, 1999,17(2):151-183.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73-76.
3 吴奕强,罗治华,唐荣德.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新中医, 1994,26(3):10.
4 王彤,张崇.原发性高血压病脉图血流动力学与中医辨证关系研究.江西中医药, 1997,28(3):17-20.
5 李泓,秦俐,胡宪蕴.原发性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血浆心钠素水平与辨证分型的关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11(5):271-274.
6 王爱珍,蔡治宾,吴罗杰.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初探.中国医学杂志, 1998,8(5):43-44.
7 梁东辉,张愍,李小敏,等.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水平关系的探讨.辽宁中医杂志, 1996,23(4):148-149.
8 黄焱明,邓水明,何世银.高血压病中医辨证与红细胞变形性关系研究.四川中医, 1993,11(2):11.
9 邵春林,刘永明,沈琴峰.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关系探讨.河北中医, 2004,26(3):171-173.
10 蒋卫民,唐蜀华,陈晓虎.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8,4(11):3.
11 章赛月,程志清.老年高血压病证型调查分析.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0):546.
12 刘艳骄.肥胖人痰湿体质与脑中风的相关性研究.河北中医学院学报, 1996,11(3):13-17.
13 李晶,陈筱云,赵莉娟.肥胖病的中医辨证.中国医药学报, 2003,18(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