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与综合科医护人员应激因素比较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郝立峰 吴斌 朱昭红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精神科;综合科;应激源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科与临床综合科医护人员应激因素的差异。 方法  对209名精神科与临床综合科室医护人员,采用"工作应激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 结果  不同科室和工龄间对应激没有交互作用,不同工龄间的人际关系、所需体力和工作应激因素有显著差异(P=0.032,P=0.024);不同科室和性别间的交互作用对工作兴趣也有显著影响(F=3.740,P=0.05);不同科室和专业的交互作用在人际关系上有极显著性差异(F=10.823,P=0.001)。 结论  精神科与临床综合科医护人员的应激源不是单一性的,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且各不相同的,需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正性反馈。

  【关键词】 精神科;综合科;应激源

  Comparative studies of stressful factors for medical staffs of psychiatric vs general department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stressful factors for medical staffs of psychiatric vs general department. Methods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Work Stress Scale(WSS) in 209 medical staffs of psychiatric and general departm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interaction to stress between different departments or lengths of servic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needed strength and working stressful factors among different lengths of service(P=0.032,=0.024); interactions of different departments or sexes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working interest(F=3.740,P=0.05); interactions of different departments or profession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F=10.823,P=0.001). Conclusion  Stressors of medical staffs in the psychiatric or general department were not single, their affected factors were multiaspects and different, should provide more positive feedback.

  【Keywords】  Psychiatric department; general department; stressors 

  近十年来,心理枯竭作为一种复杂的现象受到研究者的极大关注。Gillespie[1]把心理枯竭定义为一种慢性的、与工作有关的应激,具有生理、情感和防御特征的反应。工作应激是导致心理枯竭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有关医护人员心理枯竭的研究多涉及综合,对于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应激研究较少,因而作者对二者的工作应激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为医护人员心理枯竭的预防、干预提供可借鉴的有效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西安市一所精神病医院和两所综合医院的209名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其中精神科120名,综合科89名。两组医生69名,护士140名;男性42名,女性167名;年龄18~57a,工龄1~38a。

  1.2 方法  采用Rice[2]编著的"工作应激表"对入组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量表包括57个条目,归纳为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作兴趣3个因子。第一部分测量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应急情况和工作满意程度;第二部分测量日工作所需体力要求;第三部分测量工作兴趣程度和投入程度。其中,人际关系>62,工作条件>58,工作兴趣>23,总分>141分称为高应激性,分数越高与工作相关的应激越多。工作应激表可靠性为0.921,三个因子的可靠性分别为0.898,0.883和0.816。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统计处理,并进行F检验。

  2 结果

  2.1 精神科与综合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应激  以精神科和综合科为一自变量,分别以工作年限、性别、专业、年龄为另一自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了解不同科室工作应激的影响因素。

  2.1.1 不同科室与工作年限医护人员工作应激及各因子分析,见表1
  
  表1  不同科室和工作年限工作应激(略)

  注:*P<0.05

  表1显示:不同科室和工作年限医护人员之间的工作应激没有交互作用,其中不同工作年限对人际关系、所需体力和工作应激总分有主效应。工作年限5~20a者与>20a者在人际关系和工作应激总分上差异有显著性(P=0.024,P=0.030);工作年限<5a者与5~20a者在所需体力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7)。

  2.1.2 不同科室与性别医护人员工作应激及各因子分析,见表2。

  表2 不同科室与性别工作应激(略)

  注:*P<0.05
  
  表2显示:不同科室与性别医护人员均对工作兴趣有显著主效应,不同科室与性别间的交互作用对工作兴趣也有显著影响(F=3.740,P=0.05)。简单效应分析可知,综合科男性的工作兴趣显著优于女性(F=4.599,P<0.05)。

  2.1.3 不同科室与专业医护人员工作应激及各因子分析,见表3。
   
  由表3可知:不同科室和专业医护人员之间的交互作用在人际关系上有极显著性差异(F=10.823,P=0.001);在所需体力上有显著性差异(F=3.891,P=0.047);在工作兴趣上有极显著性差异(F=11.77,P=0.001);在工作应激总分上有极显著性差异(F=8.214,P=0.005)。

  简单效应分析显示:综合科医生比护士人际关系好(F=6.81,P<0.05,工作兴趣明显优于护士(F=7.21,P<0.01;综合科医生比精神科医生人际关系好(F=9.48,P<0.01,工作兴趣明显高于精神科医生(F=5.86,P<0.05,应激程度明显高于精神科医生(F=6.43,P<0.05;精神科护士比医生所需体力明显多(F=8.33,P<0.01,护士的工作应激程度明显高于医生(F=7.93,P<0.01。不同科室与年龄间工作应激及各因子无影响显著。
   
  表3  不同科室与专业工作应激(略)

  注:*P<0.05

  2.2 不同科室、专业、性别、工作年限、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应激的3个因子及总分  以不同科室、性别、年龄、专业、工作年限、婚姻状况为自变量,工作应激的3个因子和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找出对不同纬度的工作应激的影响因素,见表4。

  表4  多因子与工作应激回归分析(略)

  注:*P<0.05,**P<0.001
  
  表4显示:工作年限与婚姻状况预测工作应激,其预测性接近;以工作年限与年龄预测人际关系,工龄越长,年龄越大,人际关系越好;以工作年限、婚姻状况与专业预测工作所需体力,工作年限对工作应激中所需体力预测性最高,其次是专业和婚姻状况。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综合科医生较精神科医生工作应激总分明显高,说明综合医生发生心理枯竭的可能性高于精神科医生。不同科室护士工作应激总分无显著性差异。这一点与以往人们的观点有所不同。一般认为精神科医护人员每天接触的病人和事件充满恐惧和痛苦,因此可能更易于出现高应激状态。但Rachel[3]认为所有健康服务者的工作特征是来访者或病人所经历的创伤,这一创伤可能间接的导致治疗者本身的抑郁或创伤。对于健康工作者的高应激状态有很多种说法,包括工作角色,工作需求和工作特性,工作负荷,工作环境等等,这些一般性的职业因素中的几种联合因素导致了健康工作者固有的应激性[4]。Rachel Sabin 等曾报道过对于健康工作者的工作应激的研究,证实了健康工作者应激水平和精神障碍比其他职业高。但大量的研究在评估健康工作者心理枯竭和应激强度时通常研究的是群体职业的方法,并未考虑到病人的类型,而本研究也仅涉及到精神病人治疗中的医护人员应激水平,对于为这一特殊病人服务的工作者的工作应激与心理枯竭、心身健康的关系及工作者本身的个性特征也未涉及,所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还显示,在精神科护士所需体力和应激总分明显高于医生,这可能与我国目前对于精神病人的治疗、护理、管理模式有关。由于护理工作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特别是具有攻击行为的病人意外事件多,护理人员人身常受到攻击。因此他们在工作中的付出就相对的多一些。这也是近几年来对护理工作的应激性研究较多的主要原因。
  
  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工作兴趣方面,综合科医生较护士以及精神科医生好,这可能与目前综合医院的医生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有关。
  
  工龄5~20a与>20a者比较,人际关系和工作应激总分差异显著;工龄<5a与5~20a比较,所需体力差异有显著性;低工作年限者人际关系、工作应激总分明显高于20年以上工作年限者。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年龄和专业分别对心理应激总分、人际关系、所需体力有不同程度的预测性。工作应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每天的诸多事情的积累可产生应激。但即使面对较高压力工作环境的人,如果他们的工作、家庭和社会提供给他们的是众多的正性压力反馈,那么他们仍能在高水平上发挥自己的潜质[5]。

  

  [1] Gillespie DR . Burnout among health service provider[J].Adm Policy Mental Health,1991,18:161

  [2] Rice PL.压力与健康[M]. 石林译.北京:轻出版社,2000:151~153

  [3] Rachel SabinFarrell ,Graham T urpin.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mental health workers?[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3,23:449

  [4] Rachel SabinFarrell, Graham Turpin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mental health of health of health workers[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3,23:449

  [5] 刘冬莹.知识分子职业满意度与心身健康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杂志,2003,11(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