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医学社会化发展 全力打造21世纪新型医生
【关键词】 医学与社会;,,新型医生;,,健康;,,可持续
【摘要】 21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社会发展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为本,人类发展以提高健康素质为本”。因此,围绕健康的主题,探讨了医学社会化的理论实践基础,包括医学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了医学社会化,世界健康目标要求医学社会化三方面的内容。同时描述了医学社会化的特征,即医学社会化具有政府功能的特征,医学社会化具有大卫生观念的特征,以及医学社会化要求全民实施健康和健康促进的特征。最后要求21世纪的医学工作者要认识自身必须具备的医学社会化的原则和技能。
【关键词】 医学与社会; 新型医生; 健康; 可持续发展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ocialization, Training 21 Century New Type Doctor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surrounding the theme of health , the author probed into the base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edical socialization, the contents include three parts, firstly, medical socialization is th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secondly, transformation of medical model impel medical socialization, and thirdly, it'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word health goals. In the mean time, the author also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medical socialization, inclu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vernment functi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macro-health conception and civil health education. Finally, the author asked the doctors in 21st century to possess the principle and skill of medical socialization.
【Key words】 Medicine and society; New type doctor; Heal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健康问题已经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21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社会发展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为本,人类发展以提高健康素质为本”。因此,围绕健康的主题,21世纪的医学工作者应高度关注医学社会化问题。
1 医学社会化的理论实践基础
11 医学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发展观逐渐形成。社会发展观就是指在社会系统的协调运行过程中,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进步过程。社会发展观的这种观念在1993年第一次引入健康系统。在1993年的全球社会发展首脑筹备会上,倡导了将社会问题中的卫生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强调健康既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又是实现健康目标的保证;届时,在全球社会发展首脑会议上通过的行动纲领中宣布:社会发展以人为中心,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议题,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以后的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医学已经社会化。在2003年的防范“SARS”战斗中,首先是政府迅速审议和通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草案)》,建立了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行政应急制度;其次是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防范(如上海市的三级防范网络),尤其是社区防范网络构建了无缝隙的社会化管理;再次是政府加大了卫生经费的投入。所有这些社会化功能,使防范“SARS”的战斗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2 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了医学社会化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的总体认识。这种高度概括、抽象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既表现了医学的总体结构特征,又是指导医学实践的基本观点。医学模式属于辩证法领域,以医学为对象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即人们按照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是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观。
最早的医学模式是神灵主义模式,这是因为人类祖先无法解释疾病、死亡、梦等生理现象;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产生一种观念,即思维和感觉不是人类的自身活动,而是独立寓于身体之中的灵魂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古希腊医学和中医学将神灵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医学模式,这种医学模式是把健康、疾病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观察与思考而形成的朴素、辩证、整体的医学观念。进入20世纪来,影响健康的因素随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而转变,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已是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亡、呼吸系疾病(表1),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已不是单纯的生物病因,还有许多社会环境因素、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因素等,与此相应,医学模式已逐步由生物医学模式过渡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医学模式的这一转变,极大地促使了医学社会化的发展。表1 我国城市死因谱的变化趋势
根据WHO研究的结果,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世界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2001年就导致了459%的全球疾病负担。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全球400%的死亡和1/3的健康寿命损失年是由这些因素引起的,因此,WHO最终确定了10种全球危险因素,其中包括:低体重儿童、不安全性行为、高血压、吸烟、酗酒、水的卫生、室内污染、肥胖、高胆固醇、铁缺乏等。而消除这些危险因素,就必须使医学社会化。
13 世界健康目标要求医学社会化
根据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健康目标和达到健康目标的手段进行分析,其特点有4:①从单一的单纯降低发病和患病情况转变为延长健康人年和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其测量指标由发病率(患病率)转变为质量调整生命年;②将减少公民健康差异列入卫生健康目标的范畴,尤其在国家、民族、性别、职业、教育、城乡等方面高度重视减少公民健康差异问题;③将预防服务,尤其是临床预防服务列入卫生和健康发展的目标内,强调要通过预防服务的过程达到改善健康的结果;④细化指标越来越细,普及面越来越广。表2比较了美国的健康目标演进过程。这种进程清楚地表明,要实现这些健康目标,医学社会化势在必行。
2 医学社会化的特征
21 医学社会化具有政府功能的特征
1998年,WHO提出“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该目标旨在使人民普遍并在其整个一生有机会实现并保持最可能的健康水准。这一理想战略目标承认人类的同一性,承认享有最大可能的健康水准是一项基本人权,健康是充分享有一切其他权利的前提,要确保全体人民能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使之充分发挥其最高健康潜能。
该战略目标有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求各国在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二是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改善健康公平的程度;三是卫生系统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利用这一系统所提供的服务。
健康是医学的范畴,但发展健康要具有政府的功能,这是医学社会化的重要特征,即医学社会化具有政府功能的特征。表2 1990~2010年健康目标的演进
22 医学社会化具有大卫生观念的特征
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化建设服务。
这个指导方针的核心是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党和政府对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卫生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发展中医药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依靠科技和教育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支撑力量;动员全社会参与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取胜法宝。要想获得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素质的完善,大卫生观念的确立和社会参与是重中之重。
23 医学社会化要求全民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特征
在世界范围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在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增强社会保健意识,提升服务公平性和效益方面,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作为有13亿人口的,鉴于其特殊的国情和卫生区情,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提升国民身心素质的总体战略已经是刻不容缓之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十分重视健康教育”。尤其在“非典”防范期间,健康教育工作发挥出其特有作用,为战胜“非典”立下汗马功劳。在2003年7月28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长吴仪强调指出“各级卫生部门要把加强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卫生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因此,在医学社会化的今天,全民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将是综合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质的必由之路。
3 21世纪医学工作者适应医学社会化必须具有的原则
31 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原则
311 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这一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明确和掌握正确的职业价值,包括追求卓越、责任感、同情心、负责、诚实、正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12 懂得每一名医生都必须促进、保护和强化上述医学职业的各个基本要素,从而能保证病人和全社会的利益;认识有关病人文件、知识产权的权益、保密和剽窃的伦理和医学问题;认识对每个病人的医疗保健所负有的个人责任;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在尊重病人的福利、文化多样性、信仰和自主权的前提下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属之间的相互理解。
32 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原则
321 认识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具有适应性的生物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以及维持机体平衡的分子、细胞、生化和生理机制。
322 把握疾病发生时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认识决定健康和疾病的各种重要因素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及人类同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关系;了解急、慢性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生过程;在急、慢性疾病防治、康复和临终关怀中,恰当地采取生化的、药物的、外科的、心理的、社会的和其他各种干预措施。
33 扎实的临床评估技能原则
331 认识相应病史资料;全面的体格和精神状态检查;基本的诊断和技术规程,以及对所获得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确定问题的性质;运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在挽救生命的过程中采用恰当的诊断和手段;进行临床思维,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332 识别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和处理常见的急症病例;以有效果、有效率和合乎伦理的方法,对病人作出包括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在内的处理;对病人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指导病人重视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懂得对人力资源和各种诊断性干预、医疗设备和卫生保健设施的适宜使用;发展独立、自我引导学习的能力,以便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34 良好的医患等关系沟通原则
341 注意倾听、收集和综合与各种问题有关的信息,并能理解其实质内容;运用沟通技巧,对病人及他们的家属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疗方案。
342 有效地与同事、教师、社区、其他部门,以及公共媒体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有效的团队协作与涉及医疗保健的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事。
35 群体健康和大卫生观念的原则
351 具备对一个群体的健康和疾病起重要作用的生活方式、遗传、人口学、环境、社会、、心理和文化的各种因素的知识原则;
352 具有在预防疾病、伤害和意外事故中,以及在维持和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中应起的作用和应能采取的行动原则;
353 具有国际卫生状况、社会意义的慢性病的发病和病死的全球趋势、迁移,贸易和环境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各种国际卫生组织的作用等知识原则;
354 具有卫生系统的各种基本要素,如政策、组织、筹资、针对卫生保健费用上升的成本遏制、卫生保健服务的有效管理原则等。
36 信息管理技能的原则
361 有从不同的数据库和数据源中检索、收集、组织和分析有关卫生和生物医学信息的原则,以及从临床医学数据库中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的原则;
362 有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对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监控的原则。
4 21世纪医学工作者适应医学社会化必须具备的素质
41 社会医学与医学社会学知识和技能
在理论方面要掌握医学社会学、社会医学、医学伦、全科医学概论、社区技能学、医学心理学和卫生管理学等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掌握社会医学与医学社会学的基本技能,正确处理好医疗保健活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社会与医学、家庭与医学的关系;掌握有关卫生管理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社会中医疗保健的实际问题。
42 基础医学知识素质与技能
在理论方面要掌握人体发生学、人体结构和机能学、医学病原学和病理生理学、诊断学、药物治疗学等。要求医学工作者掌握正常人体基本知识和发生发展的基本知识,在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认识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在生物学基础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且能在药物治疗的作用和副作用方面进行研究。
43 扎实的临床评估技能
要求掌握生物学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心理学评价的理论和技术;社会学评价的理论和技术;经济学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社会学、卫生经济学、评估技术等理论和技能。
44 良好的医患等关系沟通知识与技能
在理论方面要求掌握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社会调查学、循证医学等课程;在实践中掌握公共关系技巧,人际关系的沟通,并能在社会调查和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全方位把握医患关系的开始、发展和结局。
45 群体健康和大卫生观念的知识和技能
在理论方面要掌握卫生国情和政策、健康学等。要求新型医生掌握社区卫生状况评价的基本技术和技能,掌握社会医学研究的问题及与社会有关卫生问题。
46 信息管理技能的知识与技能
在理论方面要求学习统计学、机学、信息和、临床预防医学等;在实践方面掌握生物学统计的理论和技术,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掌握一般软件的制作知识和技巧,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健康分析和评价。
[1]WHO. The World Health Report[C],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
[2]WBI. Getting health reform right-flagship training course[C]. World Bank,2002.
[3]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七次社会医学学术年会[C].2003.11.
[4]卫生部.2003年全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C].北京,2004.
[5]龚幼龙.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鲍勇. 重大传染病防治教程-SARS的预防与治疗[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
[7]蓝绍颖,鲍勇. 流行病学[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