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干预对儿童抽动症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艾华杰 杜延明 钱雪荣

【关键词】  儿童抽动症;家庭干预;疗效

  【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儿童抽动症的影响。 方法  将136例儿童抽动症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研究组指导药物,并给予综合家庭干预;对照组采用普通门诊,给于常规集体或个案指导,不作特殊的相关干预,治疗1 a末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治疗1 a末研究组痊愈率30.9%(68/21),总有效率97.1%(68/66);对照组痊愈率10.3%(68/7),总有效率73.5%(68/50),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30.68,11.31,P<0.01)。结论  综合家庭干预疗法,有利于减轻或缓解患儿的抽动症症状。

  【关键词】 儿童抽动症;家庭干预;疗效

  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是一组发病于儿童期,原因不明的以运动肌肉和/或发声肌肉抽动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根据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和是否伴有发声抽动,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和Tourette综合征三种临床类型。国外报道学龄儿童抽动障碍患病率为12%~16%,国内报道8 a~12 a人群中抽动障碍患病率为2.42%,男∶女为3~4∶1。为探讨家庭综合干预对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3年1月~2004年1月在山东省安康治疗的儿童抽动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儿童抽动症诊断标准;(2)年龄<18 a;(3)性格和实验室检查在正常范围;(4)疗前Conners多动指数总分20~30分之间。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疾病和伴发中度精神发育迟滞者;(2)严重躯体疾病者;(3)其他疾病导致的不自主抽动和发声。共入组136例,主要抽动症状为:眨眼、耸肩、皱额、张口、侧视、摇头、斜肩、清嗓、面部肌肉抽动、上下肢及躯干联合抽动、躯干抽动、合并秽语或动物叫声。并发疾病主要为强迫症、孤独症、情感障碍、睡眠障碍、癫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均存在任性、注意力缺陷、攻击行为、学习困难等问题。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研究组男50例,女18例,平均年龄(9.3±6.01)a,平均病程1.48 a,平均就诊次数2.5次,发病年龄4 a~7 a;对照组男47例,女21例,平均年龄(9.3±5.68) a,平均病程1.52 a,平均就诊次数2.4次,发病年龄4 a~7 a。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门诊和治疗的基础上,给于常规集体宣教和个案指导。研究组在常规门诊和治疗的基础上,给于电话、书信、面谈等不同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及综合家庭干预,1次~2次・mo-1,必要时可增加沟通次数。

  1.2.2 综合干预方法  针对患儿及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行为及心理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家庭认知治疗和习惯逆转训练,让患儿和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及症状波动的原因,消除人际环境中对症状产生或维持有不良影响的因素,减轻患儿因抽动症状所继发的焦虑或抑郁情绪,提高患儿的社会功能,减轻家属的焦虑状况。

  1.2.3 指导合理用药,改善社会功能。对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如发生锥体外系反应时可口服安坦等,增加患儿治疗的依从性。

  1.2.4 疗效评定  治疗1 a末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对两组疗效进行评定。采用0~3分四级记分法,0分未痊愈,1分为显著进步,2分为进步,3分为无效。

  1.2.5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1 a末,研究组痊愈21例(30.9%),显著进步36例(52.9%),进步9例(13.2%),无效2例(2.9%),总有效率为97%(66/68)。对照组痊愈7例(10.3%),显著进步22例(32.4%),进步23例(33.8%),无效16例(23.5%),总有效率为76.5%(52/68)。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1.31,P<0.01)。

  3 讨论

  对儿童抽动症进行有效的家庭干预,提高家属的认识,取得积极的配合,能迅速提高患儿的治愈率。有报道[2,3],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自我意识、自尊、自信、自我效能、学习成绩等产生重要影响。少儿时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易出现部分心理、行为问题,父母必须认清这样一种现实,面对这样的实际状况,从思想和行为上调整自己,改造自己,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对子女不可过分束缚、夸大指责、态度冷淡等。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或减轻少儿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儿童抽动症在其发病、症状转归、预后等方面都与心理因素有关。所以,一般性支持性心理治疗在其治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家属的全身心的心理及行为支持和合理的生活方式都将影响疾病的病程及转归。因此,适时的向患儿及家长解释抽动症的性质、基本特征,帮助家属及时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关行为及心理问题非常必要。这对维持患儿的稳定心态,让患儿感觉到幸福感,拥有自尊,对性格的培养有重大意义[4]。本研究显示,研究组通过综合家庭干预,痊愈率达30.9%,未经综合干预的对照组痊愈率仅为10.3%。说明有效的综合家庭干预,对儿童抽动症具有极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患儿的合理的活动和作息是避免心理过度疲劳,抑制或减轻抽动症状的有效方法。除极个别症状严重或自伤者需暂时辍学休息外,一般可依据病情轻重适当减轻学习负担,注意按时作息,保证睡眠,合理营养,适当运动,纠正偏食等。总之,儿童抽动症并不可怕,在有效的家庭干预下,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患儿的症状一般可得到缓解或消失。

  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CCMD-3).济南:山东技术出版社,2001:160

  [2] 张秀阁.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J].健康心杂志,2003,11(3):168

  [3] 答会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自信、自尊、自我效能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2002,18(8):483

  [4] 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