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严首春,朱霞,苗丹民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SCL

  Analysis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emergency medical workers

  【Abstract】 AIM: To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workers in emergency medicine, and to provide more evidence to help them to be mentally healthy. METHODS: Through purposive sampling, 298 emergency medical workers, who came from 4 largescale general hospitals in China, were interviewed with the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The score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hinese norm. RESULTS: The average symptom score and all factor scores of SCL90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hinese norm (P<0.05), especially in anxiety, hostility and depression. 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emergency medical workers is worse than the Chinese norm. Anxiety, hostility and depression are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them.

  【Keywords】 emergency department; medical personnel; mental health; SCL90

  【摘要】 目的:了解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促进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措施,为该特定人群的心理评估和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国4所综合性大急诊科的298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国内常模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各因子分和总均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主要表现在焦虑、敌对和抑郁等方面. 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一般人群,其主要表现为焦虑、敌对和抑郁等.

  【关键词】 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SCL90

  【中图号】 G619.29

  0引言

  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明程度, 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急诊医护人员能否对急诊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治. 研究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急诊医疗服务显得十分重要. 急诊医护人员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所承受的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已经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 如何保护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提高急诊医疗质量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然而,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是心理卫生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国内针对急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研究少见报道.  本研究是调查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为该特定人群的心理评估和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安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4所综合性大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298(男66,女232)名,年龄18~62岁,平均(30.2±4.2)岁. 未婚191名(64.1%),已婚107名(35.9%). 中专18名(6.0%),大专179名(60.1%),本科83名(27.9%),硕士18名(6.0%). 在急诊科工作时间0.5~22 a,平均(6.0±7.8)a.

  1.2方法采用抽样的方法,对全体人员进行SCL90问卷调查,选取同一时间,所有被试者在同一条件下一次独立完成,当场交卷,不记姓名. 发放问卷310份,收回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96.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1]为国际上广为采用的评定量表,根据原编制者检验,效度为0.77~0.99[2],其评定结果真实可靠,共90项,内容涉及情感、感觉、思维、意识、行为、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分为9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采用五级评分制,包括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分别记1~5分,统计指标有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分等 [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两样本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急诊科医护人员SCL90各因子分与金华等[4]的常模评分比较,发现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各因子分与总均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该样本的阳性项目数平均46.8,表明90项症状在急诊科医护人员中平均出现约46项,较我国常模平均增多约23项(常模为2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反映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表1),常见的心理症状主要表现在焦虑、敌对和抑郁等方面(表2).

  表1急诊科医护人员SCL90各因子分与常模的比较(略)

  表2急诊科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症状(略)

  3讨论

  本研究显示,298名急诊科医护人员在SCL90问卷调查中各因子均与一般人群有显著差异(P<0.01). 以上结果说明: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明显偏差.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急诊医学的特殊性和我国民众的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

  3.1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5]. 此结果与徐习[6]于2001年对9所综合性大92名急诊科护士的调查结果及胡敏予等[7]人用SCL90问卷对长沙市5所综合性大医院650名护士的调查结果基本类似. 王卫等[8]对8所军队医院急诊科发热门诊和普通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心理问卷测评,结果显示,8所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躯体化、抑郁 2个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女性及护士心理状况评分高于男性及医生. 张伟红等[9]对122名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军队急诊科医务人员,在抗击SARS期间进行了SCL90测试,结果显示,有0.8%~11.5%的医务人员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职别、性别、职称、文化程度与SCL90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相关,年龄和在SARS一线工作时间与SCL90的总分及部分因子分显著相关;护士、女性、低职称、低文化程度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为明显. 主要原因有:①急诊医学的特殊性:急诊医学在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急诊医学的认识上也存在差异,急诊医护人员经常被误解,急诊科医护人员也因急诊的内涵没有确定而认为自己没有专业,事业前景不明朗,不能安心工作. 急诊科的患者缺乏医疗的连贯性,而急诊医护人员又很难做到精通每一个系统. 此外,急诊医疗纠纷较多,使急诊科工作人员思想负担较重. 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性,致使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不能放松,出现“做事必须反复检查”、“感到要很快将事情做完”、“对事情过分担忧”、“感到紧张和容易紧张”等心理症状和因“感觉前途没有希望”的敌对性的症状. 急诊科属于相对开放的区域,工作充满风险,具有不稳定性,无性,劳动强度大,又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及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属于高风险科室. 由于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与特殊性,而且在工作中还会受到多种心理社会性危害[10-11]. 由于这些特殊性,致使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出现脾气暴躁、易怒,主观上也感到“容易烦恼和激动”、“经常与人争论”和“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躯体化等心理症状. ②新闻媒体对医患关系分外关注,对医院负面报道较多,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 ③我国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发展趋势: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往往只注意保护自己的权利,自我保护意识过强,使得他们对周围事物反应过敏,自私自利,做事、择物功利心态极强,只顾自己有没有利益可得;过于严谨,特别是不轻易相信别人;不考虑如何体谅别人,忽略他人感受. 这种心理偏执造成个性的异化时,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侵犯他人的权利. 正是由于这种发展趋势,致使民众就医时因自我保护意识过强而忽略了医护人员的感受,致使医护人员的心理很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3.2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较一般人群差,其心理症状主要表现在焦虑、敌对和抑郁等方面. 因此,要改善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首先必须提高大家对急诊医学的认识,认识到急诊医学的特点和专业的特殊性;其次,应加强对媒体的监督管理,正确引导媒体对医方的不正当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避免舆论导向将医务人员置于患者的对立面上,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第三,要培育我国民众健康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

  [1] 吴文源.症状自评量表[A]//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技术出版社,1993:15-25.

  [2] 王宇中.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效度[A]//李雯华,王宇中. 医学心[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5-118.

  [3] 王扬,张丹,柴光军,等.症状自评量表评价新入伍飞行学员心理健康状况[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1998,9(1):48-51.

  [4] 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260-263.

  [5] 杨征,肖仁富,龚正华,等.症状量表评价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应用结果分析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5,13:9-12.

  [6] 徐习.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 实用护理杂志, 2001,17(4):37.

  [7] 胡敏予,周吕菊,肖水源.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1997,32(4):193.

  [8] 王卫,刘景红,高文斌,等.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护理学杂志, 2004,19(7):16-17.

  [9] 甘景梨,李晓琼,张伟红,等. SARS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04 ,21(1):42-43.

  [10] 田春梅,姬利萍,王丽霞.高风险科室护士焦虑情绪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J]. 护理,2004,10(4):314-315.

  [11] 王兴洁,李淑珍,霍玉清,等.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5,5(13):1406-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