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封闭治疗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120例
【摘要】 目的: 探讨扇形封闭对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的效果及临床意义. 方法: 将确诊的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患者120例,男74例,女46例,年龄60~82岁,患者分为扇形封闭定位(A组), 传统封闭定位(B组),辅助治疗方法相同. 结果按疗效标准进行评定. 结果: 经1.5 mo治疗后A组临床治愈51例(85%),好转9例(15%),总有效率100%,B组治愈6例(10%),好转45例(75%),无效9例(15%),总有效率85%,两组差异显著(P<0.001). 结论: 扇形封闭法治疗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优于传统封闭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 老年人;保守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扇形封闭
0引言
腰臀部软组织损伤中,因梨状肌的损伤而致急性或慢性坐骨神经痛者,比较多见[1]. 目前对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已非常明确. 但梨状肌综合征的传统治疗方案对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对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进行了临床观察和研究,初步摸索到在传统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了对梨状肌内侧抵止端进行扇形封闭治疗,收到较好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1998?01/2005?12共收治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患者120例A组:男性42人、女性18人,年龄61~82岁;病程1 d~13 mo;其中右侧痛38例,左侧痛22例;有明显外伤史39例,有受寒史18例,不明原因者3例. B组:男性45人、女性15人,年龄60~78岁;病程最短4 d~15 mo;其中右侧痛36例,左侧痛24例;有明显外伤史37例,有受寒史29例,不明原因者4例.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梨状肌综合征诊疗标准: 有明确的髋部外伤史(包括闪扭史);臀部和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放射性疼痛;臀部梨状肌处压痛,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直腿抬高试验在60°以内疼痛明显,超过60°疼痛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X线摄片检查无骨折、脱臼、骨质增生样改变[2].
1.2方法
1.2.1扇形封闭定位梨状肌内侧抵止点至梨状肌中点间针入梨状肌肌腹先注射1/3药量,然后针头向梨状肌内侧抵止端扇形浸润封闭,一般选2~3个浸润点,药量均等. 传统封闭定位:取梨状肌体表投影的中点. 梨状肌的体表投影:由髂后上棘到尾骨尖作一连线,在连线上连线距髂后上棘2 cm处作一标点,此点至股骨大转子的连线,即为梨状肌的体表投影. 两组治疗方案除封闭定位不同,其余内容均相同.
1.2.2治疗方案① 20 g/L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9 g/L生理盐水注射液10 mL+醋酸强的松龙25 mg进行局部封闭,1次/wk ,1疗程为3~5次;② 250 g/L葡萄糖注射液18 mL+ 20 g/L利多卡因注射液 2 mL进行局部封闭,1次/wk ,1疗程为3~5次.
2结果
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的疗效标准. 治愈: 症状完全消失,下肢及臀部无疼痛及不适感,功能恢复正常,能进行较长时间行走;好转:症状基本消失,下肢及臀部疼痛及不适感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进行长时间行走时仍有疼痛;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扇形封闭组总有效率100%,传统封闭组总有效率85%,扇形封闭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封闭(P<0.05, 表1). 两组前2次治疗差别不大,第3次封闭治疗后,扇形封闭治愈例数明显高于传统封闭(P<0.05, 表2),说明扇形封闭治愈病例封闭次数明显少于传统封闭,经半年随访,未见副作用发生,疗效稳定.
表1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封闭疗法效果(略)
表2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治疗次数与治愈疗效(略)
3讨论
3.1梨状肌综合征引起坐骨神经痛其发病机理医学认为有以下4种学说: ① 1947年Robinson提出梨状肌损伤学说, 由于该肌肿胀渗出、粘连和挛缩,导致压迫坐骨神经;② 1982 年赵定麟提出骨盆出口狭窄症学说,导致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③ 梨状肌畸型学说,据解解剖学统计,国人坐骨神经与梨状肌两者关系的变异约占29.5 %,其中12.5%的梨状肌有2个肌腹,坐骨神经被分成两束,其中一束从2肌腹之间穿过. 该肌损伤后坐骨神经易受压;④ 1962年宣蜇人提出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学说. 梨状肌虽系臀部深层的1块小肌肉,但它可配合下肢外展外旋,在某些不协调的动作下,如突然外展外旋下蹲用力过猛,易受损伤. 损伤后,梨状肌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部分肌纤维可断裂、移位、出血、肌痉挛肿胀. 这些病理改变刺激压迫周围神经血管,若局部长时间受寒冷潮湿刺激,可使损伤更易发生,且症状加重[3].
3.2梨状肌综合征的鉴别诊断① 单纯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与梨状肌综合征压迫坐骨神经部位不同而体征上有明显差异,如将下肢外旋前者因出口部松弛症状减轻、后者则可诱发坐骨神经症状;② 梨状肌综合征表现为干性痛并以环跳穴压痛为主且不伴有腰部及股神经压痛[4],屈颈试验阴性、temp征阴性,以上结合影像检查可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③ 马尾肿瘤疼痛呈持续性且夜间较剧,早期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④ 盆腔疾患以女性多见,因骶丛神经受压,疼痛的性质较广泛[5]. 详细的询问病史和全面的体格检查是防止误诊的关键[6]. 出现梨状肌综合征征候群时,医生在思考问题时应从多方面考虑,找出真正的病因,分清原发性或继发性[7].
3.3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的特点梨状肌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急性发病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继发性梨状肌损伤也比较多见,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并发梨状肌损伤者高达75%. 梨状肌反复痉挛或慢性炎症造成局部粘连. 压迫坐骨神经产生的疼痛,又刺激梨状肌产生痉挛,造成恶性循环的根源[8]. 梨状肌损伤一般从内侧端开始,反复损伤后,梨状肌内侧抵止端会出现充血、粘连、机化,甚至钙化,梨状肌出现肌肉萎缩,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
3.4扇形封闭的特点及在梨状肌综合征的中的作用醋酸强的松龙有抑制透质酸酶的作用,从而减少各种刺激性损伤所致的炎性水肿,起有防治粘连的作用[9]. 与利多卡因同时应用起有立即消除痉挛及止痛目的[10]. 250 g/L葡萄糖液起有营养局部软组织的作用. 本结果证明扇形封闭对病变组织浸润充分,疗效显著. 而传统封闭组诊断一样,治疗方案一样,封闭进针点一样,但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 在治疗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中扇形封闭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扇形封闭法治疗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优于传统封闭法,值得推广.
【】
[1]冯天有. 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M]. 北京: 技术出版社,2002.174-177.
[2]齐惠景,齐惠涛,杨萧荟,等.电针加TDP治疗梨状肌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6):31.
[3]付振年,张玉红. 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48例报告[J]. 中医正骨,2006,18(7):62.
[4]张海波,张树桧. 腰腿痛定位诊断学分析的临床意义[J]. 颈腰痛杂志,2002,23(2):139-140.
[5]张海波. 梨状肌综合征29例手术治疗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5):388-389.
[6]吴建,梁明坤. 梨状肌综合征误诊病例分析[J]. 颈腰痛杂志,2006,27(3):218.
[7]严相默. 临床疼痛学[M]. 延边: 延边人民出版社,1988:86-87.
[8]李林. 梨状肌综合征25例治疗体会[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8,13(1):58.
[9]刘锡钧. 实用药物指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77-78.
[10]林瑞珊.手法治疗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分析分析[J].康复,2000,4(6):906-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