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与PCNA表达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斯,孟凡,于秀婷,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方案制定和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PCNA、ER和PR的表达。结果 (1)80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57?5%和63?75%。(2)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且呈正相关(P<0.01),即淋巴结转移程度越低,PCNA阳性表达率亦越低。(3)PCNA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ER与PR阴性组均明显高于乳腺癌ER与PR阳性组(P<0.01),且均呈负相关(P<0?01),即ER与PR阴性则PCNA阳性表达率高。结论 PCNA阳性表达率与ER、PR阳性或阴性结果有关,PCNA与ER、PR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测预后提供辅助依据。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为妇女恶性肿瘤死因首位,其预后的判断及与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测定倍受关注。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水平是公认的估测乳腺癌患者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的指标,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一种表达细胞增殖周期的36kd多肽,直接参与细胞增殖过程中DNA的复制,其表达程度能客观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过度表达增加了瘤细胞转移趋势的危险性,因此,认为PCNA也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1〕。为分析乳腺癌激素受体状态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强弱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对80例乳腺癌同时检测PCNA、ER和PR的表达,探讨其相互关系及在评估预后上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1992~2002年女性乳腺癌根治标本病理检查存档资料80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48?46岁。全部资料经2位病理医师审核,患者术前未做过放、化疗。所有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乳腺癌分类根据“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4类。

  1?2   试剂   鼠抗人ER、PR,Ⅰ抗PCNApc10和链霉素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S-P)试剂盒及过氧化物酶底物作用液二氨基联苯氨(Diaminobenzidine,DAB)(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用己知乳腺癌组织阳性切片(中山公司赠)为阳性对照,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I抗做阴性对照。

  1?3   方法   采用(S-P)法染色,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至水化后高压锅热处理5~8min,过氧化物酶阻断血清封闭,加I抗60min,磷酸盐缓冲液洗3次,每次2min;Ⅱ抗15min,磷酸盐缓冲液洗3次,每次2min;Ⅲ抗同Ⅱ抗。DAB显色5~10min,苏木素复染5~10s,脱水,透明胶封片。

  1?4   结果判断   ER、PR阳性表达以细胞核内有棕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并根据着色程度和比例划分反应等级,≤30%为阴性,30%~40%为轻度阳性,40%~60%为中度阳性,>60%为重度阳性反应;PCNA以细胞核内出现清晰的棕色或棕黄色颗粒为阳性诊断标准,每例切片至少观察5个高倍视野。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0?0 软件对各组ER、PR及PCNA阳性表达率进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和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乳腺癌ER、PR、PCNA的阳性表达率   80例乳腺癌中,ER、PR、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52/80),57?5%(46/80)和63?75%(51/80)。

  2?2   PCNA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组织类型的关系   在80乳腺癌标本中,有淋巴结转移52例,PCNA阳性表达率为75?0%(39/52),无淋巴结转移28例,PCNA阳性表达率为42?0%(12/28);有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8?137,P<0?01),且呈正相关(rs=0?293,P<0?01),即淋巴结转移程度越低、PCNA阳性表达率亦越低。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组织类型与其PCNA阳性表达率[37?5%(3/8),40?0%(4/10),60?0%(6/10),73?08%(38/52)]呈正相关(rs=0?286,P<0?05),即肿瘤恶性程度越高,PCNA阳性表达率亦越高,但组织类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845,P>0?05)。

  2?3   ER、PR与PCNA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的关系(表1)   ER阴性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ER阳性组(P<0?01);PR阴性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PR阳性组(P<0?01);无论ER组或PR组均与PCNA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P<0?01),即ER或PR阴性表达则PCNA阳性表达率上升。
 
  表1   ER、PR表达情况与PCNA阳性表达率关系(略)

  注:*P<0?01;rs 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

  3   讨论

  乳腺作为女性激素的靶器官,其生长、发育和增殖均受女性激素的调控。通常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50%~60%〔2〕。本研究结果的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57?5%,与此接近。另外,ER、PR阳性乳腺癌一般分化好、慢,进行内分泌有效率可达78%;ER、PR阴性乳腺癌则分化差、侵袭性强、恶性度高,进行内分泌治疗有效率仅为10%。因此,ER、PR受体的检测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有重要意义。PCNA作为DNA聚合酶的辅助蛋白,直接参与细胞增殖过程中的DNA复制,其在DNA合成期开始升高,S期达到高峰,G2期开始下降,由于PCNA这一分布特点,故其表达程度能较客观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有报道〔3〕,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高者,PCNA高表达,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说明PCNA过度表达增加了瘤细胞转移的危险性。本研究结果显示,PCNA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淋巴结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分别为75?0%和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CNA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P<0?01)。PCNA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ER与PR阴性组均明显高于乳腺癌ER与PR阳性组(P<0?01),且均呈负相关(P<0?01),此结果与张喜卿〔4〕报道的结果一致。PCNA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组织类型间虽有一定的正相关趋势(P<0?05),但各组间PCNA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总之,由上述结果可见,PCNA与ER、PR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测预后提供辅助依据。

【文献】
   〔1〕 Takashima T,Onoda N,Ishikawa T,et al.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labeling index and p53 expression predict outcome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four or more lymph node metastases[J].Int J Med,2001,8(2):159-163.

  〔2〕 刘复生.肿瘤病[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648-1649.

  〔3〕 黄建康,陶仪声,马玲.乳腺癌中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解剖与临床,2005,10(2):113-114.

  〔4〕 张喜卿,张同全,孙明祥,等.乳腺癌C-erbB-2、PCNA的表达与激素受体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7A):1688-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