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心理干预;分娩;作用
心理干预在国外被称为危机干预,是指在遇到灾难事故时对当事人进行的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
心理干预最主要的是倾听,就是让他们宣泄灾难引起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让他们都说出来,而不是压抑、回避,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某些痛苦体验别人也曾经或正在遭受,自己并非孤独地面对这些不幸。心理专家在进行倾听的时候,会从一些细微的动作中让倾诉者感到,有人在默默地支持他,帮助他。
医务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各种症状,通过具体分析和解释,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和不必要的悲观失望,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每对育龄夫妇都希望自己能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因此,孕妇都带着复杂的心情来院分娩,有的担心医务人员的态度,有的担心分娩疼痛而害怕分娩,但更多的是担心分娩过程并发意外情况,尤其是婴儿的健康和安全[1]。因此,给自然分娩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针对这种情况我院于2004年对来院分娩的孕妇进行心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4年11月~2006年10月接受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176例产妇为观察组,年龄22~36岁,孕38~41周,新生儿体重2700~4050g。以2002年11月~2004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882例为对照组,年龄21~38岁,孕38~41周。新生儿体重2600~4100g。2组孕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胎儿大小等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 观察组从患者入院后,以热情的态度迎接产妇,为其营造舒适、安静温馨的环境。简单介绍分娩常识,讲解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症状、持续时间及应对方法。耐心听取她们提出的问题,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及存在的心理障碍。使孕妇以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产程。产妇进入分娩室后,应保持分娩室安静,避免喧闹和闲聊,更不能窃窃私语,以免产妇误解,引起不良后果。医务人员应当和蔼、亲切适时询问产妇有无不适,触摸时轻轻握住产妇的手,使其感到来自医护人员的支持和温暖。宫缩强时,产妇呼痛;嘱其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对产妇取得的良好进展给予表扬,增强其阴道分娩的自信。第二产程中指导产妇如何正确地配合宫缩向下屏气增加腹压,宫缩间歇期放松肌肉,安静休息,保存体力。持续给予舒适地抚摸和按摩,减轻疼痛直至胎儿娩出。胎儿娩出后,立即告知产妇婴儿已安全降临,并用赞美和夸奖的语言详细描述婴儿的特征。充分调动产妇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整个产程在无焦虑、充满热情、关怀和鼓励的氛围中进行。产后2h,送母婴到病房,使产妇感到一种家庭的温暖。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第一产程可由一名家属陪伴,第二产程入产房由助产士观察指导。孕妇病情有变化则与家人联系。
比较2组的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
2 结果
2.1 2组分娩方式 见表1。表1 2组分娩方式比较 例(略) 注:P<0.01
2.2 2组经阴道分娩者产程时间、产时及产后2h出血量 见表2。表2 2组经阴道分娩者产程时间、产时及 产后2h出血量比较注:2组对应项比较, P﹤0.01
2.3 2组新生儿阿氏评分 见表3。表3 2组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注:P﹤0.01
3 讨论
孕妇分娩过程是人类繁衍生息必然的生理过程,产妇与胎儿都具有潜力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分娩能否顺利进行,除了与产力、产道、胎儿三大因素有关外,与产妇自身的心理状态和外界环境密切相关[2]。因此,护士不仅要运用医学知识进行活动,更要懂得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针对产妇错综复杂的心理活动,进行心理上的安慰、支持,疏导、调整产妇情绪,以舒缓产妇的各种压力,使其达到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
表1~3可见,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阿氏评分<7分者低于对照组,阿氏评分﹥7分者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心理干预可调整产妇的心理环境,减轻心理负担,达到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的目的。
【】
1 张敏,何华,朱婉仙,等.产前孕妇心理状态调查.中华护理杂志,1993,34(11):689.
2 高晓燕.产妇焦虑、恐惧对分娩的影响.心理医生,2000,6:4.